前言
時光荏苒,一轉眼到了2023年末尾,2024年也快要來了,人員就業市場以往的寒冬也貌似有了轉暖的跡象,身邊大批的就業人員也開始了緊張的備戰之中。
近幾周也和多家合作公司的HR進行了溝通,發現雖然崗位就業情況較去年有所好轉,但整體的需求缺口與候選人的條件選擇卻比19年的時候稀少與嚴格了許多。
許多的應聘者投出簡歷之后經常會遇到根本沒有反饋的情況,一方面也是大批的大廠、中廠的競爭者出現,他們有著大廠背景和大項目背書,相對來說公司方面就有了更優解,另一方面經歷了去年一整年的變故,許多的優勢競爭者只能降低預期,這對用人單位來說性價比就更高了。
也正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博主作為一個測試管理者也常年面試各類的測試行業就業人員,也發現了形形色色的面試相關的問題,希望將自己的長久經驗積累轉化為博文的這種方式來幫助到更多的軟件測試應聘者。
大家可以通過面試題內的一些解析再結合自己的真實工作經驗來進行答題思路的提取、整理。
友情提示:硬背答案雖好,但容易翻車哦。
在這我準備了一份軟件測試視頻教程(含接口、自動化、性能等),需要的可以直接在下方觀看,或者直接關注VX公眾號:互聯網雜貨鋪,這份測試文檔資料也打包在里面啦,免費領取!
軟件測試視頻教程觀看處:
2023最新【軟件測試面試300問】面試八股文教程,涵蓋自動化測試/接口測試/性能測試/測試開發等內容
題目解析
1、請先做下簡單的自我介紹
每個應聘者面對的第一個問題,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里只說幾個重點:
1、自我介紹一定要事先準備,在有效的時間內(保持在1-2分鐘左右)將自己之前的職位、大致職業經歷、能力特長進行描述。
2、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許多應聘者在面試剛開始的時候相對會比較緊張,但只要面試進行的比較順利,后期的緊張感也就會漸漸消失,這就導致一開始的自我介紹往往會表現的窘迫、結結巴巴,那么給到面試官的第一印象就會打折扣。
2、請介紹一下你們的測試流程
對于以上這題,能給到比較標準的答案就是:需求分析 → 概設詳設測試 → 單元測試 → 集成測試 → 系統測試 → 驗收測試。
但博主不建議按部就班的把這個記下來用來回答,那最多就是一個框架,這里推薦結合自己公司的真實測試活動內容來進行描述。
千萬不要覺得少了其中的某一步會怎么樣,也千萬不要為了使流程聽起來比較豐滿而刻意的去編造一些自己從來沒參與過的測試環節,就比如概設詳設測試這塊,很多公司是不會有的,你在面試過程中背了這一個流程框架,將其加入其中,一旦面試官問起無疑就是給自己挖坑,這個是面試中的大忌。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進行刻意練習,身為執行人員在測試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可以將每個階段自己、團隊成員、上級在做的事情進行觀察與大致的記錄,如果能有輸出物那就最好了。
一般面試官在聽到你介紹完一整個測試流程大致后,都會針對某個環節來對你進行細致提問,比如你們的測試用例評審是怎么執行的,集成測試環節中你的主要職責是什么,測試活動前期你在團隊中具體負責哪些工作等等等等。
無論問題如何五花八門,只要不脫離整個流程的大致范圍,相信平時如果有良好的經驗累積和刻意練習,這些類似的問題都可以應付自如。
3、請你介紹一下你們公司的XXX產品/項目
這題的出現率也是高的可怕,其實對于面試官來說,檢驗一個測試人員的業務是否合格的其中一個標準就是應聘者是否可以完整、全面、系統的介紹清楚自己的經手的產品或項目。
這里還是奉勸大家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覺得反正不是用人單位的項目,隨便說說,就算說錯應該也沒什么大問題。一般來說面試你的無論是一面還是二面,都會是你的直屬領導,只要不是太水,面試官的技術力與業務力都會在你之上,如果是同一行業的就更不要提了。
千萬不要只是寬泛的將公司產品的相關介紹與功能描述出來,最好可以將軟件架構+應用場景+解決痛點+負責模塊與亮點功能進行系統的介紹。
對于自家產品與項目的了解,除了在日常的測試工作中進行累積之外,可以多與項目組內的其他角色多多進行溝通,軟件架構與基礎功能邏輯可以找開發、產品需求與業務可以找產品、軟件的弊端與一些問題可以找售后。
通過多方位的了解與信息收集,將自身對于產品業務與功能的理解進行優化,可以最后的輸出物簡潔的表現在簡歷的項目經歷內。
另外有條件的話可以與團隊內的其他軟件測試人員進行互相的練習或在某些內部分享會進行刻意練習。重要的在就如何通過多次練習來進行語言的組織與表達。
4、請講講工作中你遇到過哪些印象深刻的Bug
這一題博主也曾經向許多面試者詢問過,但大家通常都會把注意力放在“印象深刻”這個點上,描述出來的內容也大多是某個Bug有多難解決,定位分析了好幾天都沒有進展,然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或靈光乍現,提供了線索讓開發最終解決了問題。
那么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其實以博主自身的感受來說,面試者所說的這個Bug是否極為復雜、困難重重,真的一點也不重要。
大家要知道共情這個東西是很難的,你想要告訴面試官的并不是你調查這個Bug有多辛苦,對不對?我們還是要搞清楚面試時,對方提問的本質大致是什么?他真正想要考察的是什么?
其實這個面試題的本質是想要考察你作為一個測試人員,在這個Bug的全生命周期中,做了哪些工作和具體的一些內容體現。
那為什么要是印象深刻的Bug呢?印象深記憶才會保持長久,也是借此希望面試者可以完整的說出這里面的來龍去脈。
那么拉回來繼續說剛才的話題,對于測試人員來說日常的Bug定位能力相較于執行才更有價值,定位Bug其實是需要我們的測試人員擁有更加全面的技能廣度。
同樣是一份Bug單,一份是有準確調查線索與自我推斷的,另一份則是只有現象描述與期望結果的,相信廣大的開發同學也是更希望拿到的是第一份Bug單。
當然除了定位肯定是不夠全面的,作為測試人員,一旦發現了Bug,那基本操作就是復現 → 分析 → 記錄 → 跟蹤,所以日常工作中Bug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每個測試人員都需要刻意練習的內容。
同樣的,在開發同學進行Debug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去旁觀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進行Bug定位的,平時多和開發同學進行交流,學習一些相關的定位技能。
當你能把這些簡潔完整的描述出來,相信Bug是否復雜,是否驚艷也已經不是什么問題了。
5、如果給你一個XXX,你準備怎么測試
又是一個萬年不變的面試題,雖然乍一聽起來好像挺簡單的,但在這題上翻車的面試者還真的不在少數。
其實這一題考察的是面試者對于被測對象的整體質量保障認知與業務快速上手能力。
無論這個XXX是任何物體,這里都有一個萬能的公式去套,那就是從不同類型的測試活動去進行質量保障,這個也是遵循了軟件測試的一貫理念。
舉個例子,如果被測對象是一個電子秤,那么我們可以從功能性的角度去確認他的基礎功能是否OK,從設計性的角度確認外觀與規格是否符合需求說明,從性能的角度確認規定使用次數內是否功能是否OK,從安全性的角度確認基本的材質是否合格,切角設計是否安全,從易用性的角度確認液晶屏亮度與數字字體是否OK等等等等。
這里只提及了大致的回答思路,真正的面試過程中碰到了這題,我們需要在這思路的基礎上對每個類型的測試項進行細分,可不能粗略的回答大概用什么測試類型去確認。
6、請說一下APP產品與WEB產品測試的區別
這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切入,首先從軟件架構來說APP為C/S架構,WEB為B/S架構。
針對不同的架構形式,我們的測試方式與關注點也是不同,APP因為需要投放應用市場,迭代的速度與頻率不會像WEB這樣頻繁,相反由于WEB的自身特性,無論是任何的代碼改動都可以快速的通過前端代碼發布進行迭代,也正因為這樣,如果是在正式環境中進行回歸,WEB產品的回歸要求與時效性要遠高于APP。
同時區別與其兩者的軟件架構,APP需要驗證客戶端側的安裝與升級、卸載等功能方面,而WEB則無需。
從兼容性方面來說,APP注重各類主流機型的適配,WEB注重各類瀏覽器的適配。性能方面的關注點也大不相同,APP需要對手機的功耗、網絡流量、CPU、內存進行關注。
WEB則需要對頁面響應速度、FCP、LCP、FID、 TTI等各類指標進行觀察。至于弱網相關的測試其實更傾向于APP產品側。
寫在最后
PS:這里分享一套軟件測試的自學教程合集。對于在測試行業發展的小伙伴們來說應該會很有幫助。除了基礎入門的資源,博主也收集不少進階自動化的資源,從理論到實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的掌握。全套內容已經打包到網盤,內容總量接近500個G。如需要軟件測試學習資料,關注公眾號(互聯網雜貨鋪),后臺回復1,整理不易,給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各位大佬!
這些資料,對于做【軟件測試】的朋友來說應該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備戰倉庫,這個倉庫也陪伴我走過了最艱難的路程,希望也能幫助到你!凡事要趁早,特別是技術行業,一定要提升技術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