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背景
- 問題
- 問題分析
- 問題解決
- 錯誤解決與定位技巧
- 總結
背景
????仍舊是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問題,當時做的時候沒發現這么多問題呢,只能說明一件事,做的時候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需求,設置了什么內容,就按照設置好的去測試,這就是為什么要有專門的測試。在添加和修改用戶的時候都報了這個錯誤
問題
問題分析
????這個錯誤表示在使用 OLE DB 進行數據庫操作時出現了問題。
????先說說OLE DB是什么,報錯總得知道里面的概念是什么
????OLE DB(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Database)是一種面向對象的數據庫訪問技術,它是微軟公司提出的一種標準數據訪問接口。它可以讓應用程序通過一套通用的接口來訪問各種數據源,例如關系型數據庫、文件、文本等。OLE DB 技術建立在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術之上,它使用面向對象的編程模式,將數據源抽象為一組對象和接口,提供了一種靈活的方式來訪問數據。使用 OLE DB,應用程序無需關心具體的數據源類型,只需要和數據源進行統一的交互,從而簡化了開發。
????也許你對 OLE DB不清楚是什么,一定聽過ADO(ActiveX Data Objects),這個我有專門的博客講過: ADO實戰指南。
ADO建立在OLE DB之上,提供了更簡單的編程模型和更易于使用的API。ADO將OLE DB的復雜性隱藏在后面,并提供了一種面向對象的編程模型,讓我們能夠更方便地訪問數據。因此,可以說ADO是OLE DB的一個抽象層,可以幫助開發人員更輕松地使用OLE DB提供的功能。
????再來說說這個錯誤,應該從哪幾方面去考慮:
-
檢查數據庫連接是否正確
確保數據庫連接字符串設置正確(上一篇博客: ODBC配置數據源有講到相關內容),包括數據庫名稱、登錄名和密碼等信息。同時確保數據庫服務器正在運行,并且有足夠的權限進行訪問。 -
檢查 SQL 語句是否正確
如果使用 SQL 語句執行數據庫操作,需要確保 SQL 語句的語法正確,包括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等操作語句。可以通過在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中測試相同的 SQL 語句來驗證語法是否正確。(這點真的非常好用) -
確認表名和列名是否正確
如果使用表名和列名進行數據庫操作,需要確保表名和列名正確無誤,包括大小寫、空格等問題。 -
檢查數據類型是否匹配
如果使用 ADO/OLE DB 進行數據庫操作,需要確保數據類型匹配,例如在插入數據時,要確保插入的數據類型與目標列的數據類型匹配。 -
代碼邏輯錯誤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解決問題,需要審查代碼,確保沒有其他邏輯錯誤,例如變量名拼寫錯誤、數組越界等問題。
問題解決
????調試代碼,定位都字段這里,并且按照上面的方法逐步排查,發現最可能錯的應該就在字段,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代碼變黃色,不一定就是本行代碼出錯,可能錯誤在這個過程中或者之上。
這個字段對應的數據庫中的電話號碼字段
進到表設計里,發現數據類型char的位數寫的是10
問題就出在這里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們的手機號是11位,可是這里居然設置了10位,接下來直接將char(10)改為char(11)就好了。
????當然也可以使用sql語句
ALTER TABLE student_Info ALTER COLUMN tele_Number CHAR(11)
????如果保存不了(SQL server 2014就保存不了,后面高版本就直接保存了),就使用下面的步驟
打開數據庫-----工具欄-----選項----設計器(左側)----把”阻止保存要求重新創建表的更改“勾掉。
????至此,問題解決了。
錯誤解決與定位技巧
????vb報錯信息通常是以運行時錯誤(Runtime Error)的形式呈現。這些錯誤信息總是說的那么讓人不知所云,不能直接理解,雖然,但是,我們是可以通過一些調試技巧來定位和解決錯誤。比如:
-
錯誤編號和錯誤描述:當運行時錯誤發生時,VB會提供一個錯誤編號和錯誤描述。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文檔或搜索引擎來獲取更多關于特定錯誤的詳細信息,以便理解錯誤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
調試器:VB6內置了一個強大的調試器,可以用來逐步執行代碼并查看變量的值、檢查語句的執行情況等。可以通過設置斷點(Breakpoints)來暫停代碼的執行,以便逐行檢查代碼并觀察錯誤發生的位置。
-
錯誤處理:使用錯誤處理機制(Error Handling)可以幫助捕獲和處理運行時錯誤。通過使用On Error Resume Next和On Error GoTo語句,可以在代碼中指定出錯時的處理邏輯,例如記錄錯誤日志、顯示錯誤消息等。
-
輸出調試信息:通過在代碼中插入一些輸出語句,如使用Debug.Print將變量的值輸出到調試窗口,可以幫助跟蹤代碼的執行過程,同時也能夠捕獲一些隱藏的錯誤。
-
分而治之:如果無法確定錯誤發生的具體位置,可以將代碼分成多個模塊或函數進行測試。這樣可以逐漸縮小錯誤的范圍,并最終確定引起錯誤的代碼段。
-
日志記錄:在關鍵的代碼部分插入日志記錄語句,將關鍵變量的值輸出到日志文件中。當出現錯誤時,可以查看日志文件以了解錯誤發生時的上下文信息。
總結
????遇到的錯誤多了,慢慢就知道怎么解決了,但是不要碰,更不要瞎改,要根據錯誤信息,按照邏輯去分析。另外寫代碼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分析需求,也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做測試,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始終將用戶放在首位,對用戶需求進行周密的分析和測試,是確保代碼質量和用戶滿意度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