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以下部分內容含AI生成
這兩個詞是當前直播電商和MCN領域的核心戰略,理解了它們就理解了行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一、如何理解“去頭部化”?
“去頭部化”?指的是平臺或MCN機構有意識地減少對超頭部主播(如曾經的李佳琦、薇婭)的流量和資源依賴,轉而將資源分散給中腰部主播、品牌自播等其他渠道的策略。
為什么必須“去頭部化”?
這就像一個王國不能只依賴一位功高震主的將軍。風險太大:
風險控制(對平臺/MCN):
抗風險能力差:頭部主播一旦出現負面(如稅務問題、言論不當、健康問題),整個平臺或機構的業績都會地震。薇婭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消失后,淘寶直播的流量一度找不到同等體量的承接人。
議價能力過強:頭部主播擁有巨大的流量話語權,會反過來向平臺和品牌方索要巨額優惠和傭金,壓縮各方的利潤空間。平臺和MCN實際上是在“為頭部主播打工”。
生態健康(對平臺):
流量壟斷:流量過度集中在幾個超頭部直播間,會導致中小主播和新主播難以成長,生態失去活力。
抑制品牌方:品牌方不賺錢,只是“賠本賺吆喝”,長期來看會損害平臺的商家生態。
商業可持續性:
培養一個超頭部主播的成本和運氣成分極高,不可復制。而扶持大量中腰部主播,雖然單個影響力小,但“螞蟻雄兵”集合起來的力量更穩定、更可控,商業模式也更健康。
所以,“去頭部化”不是要干掉頭部主播,而是要建立一個“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更健康、更抗風險的生態系統。
二、如何理解“培養矩陣號”?
“矩陣號”?是指同一個主體(個人、MCN或品牌)建立多個賬號,這些賬號定位不同、內容風格不同,但相互關聯、相互導流,共同形成一個像矩陣一樣的賬號網絡體系。
“培養矩陣號”是實現“去頭部化”最核心的具體手段。
為什么“矩陣號”策略如此有效?
它解決了單一賬號的天花板問題:
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一個美妝大號可能吸引的是20-30歲的女性。但同一個MCN可以再做一個號,專門測評媽媽輩的護膚品,吸引40+的用戶;再做另一個號,專門做男士護膚,吸引男性用戶。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覆蓋不同年齡、性別、興趣的用戶矩陣。
分攤風險,東方不亮西方亮:如果一個賬號因為違規、算法調整或用戶審美疲勞導致流量下降,其他賬號依然可以正常運營,保證整體業務不受毀滅性打擊。
內容協同,相互賦能:
互相引流:大號可以在直播或視頻中@小號,為小號導流。
內容聯動:不同賬號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同一個產品,形成話題效應。
分工合作:賬號A專門做劇情搞笑吸粉,賬號B專門做專業測評樹立信任,賬號C專門直播帶貨變現。每個賬號專注一個環節,效率更高。
測試市場,降低試錯成本:
可以用一個小號來測試一種新的內容風格或一個新的貨品品類,如果數據好,再投入更多資源;如果失敗,也不會影響主號的品牌形象。
一個經典的例子:“交個朋友”和“東方甄選”
這兩家公司是“去頭部化”和“矩陣號”策略的完美典范。
交個朋友:最初極度依賴羅永浩一個人。現在,他們成功地“去頭部化”,建立了“交個朋友”這個品牌。你現在去看他們的直播間,雖然老羅偶爾還會來,但更多的是不同垂類的主播團隊:美妝號、酒水號、服裝號、母嬰號等等。消費者認的是“交個朋友”這個品牌,而不是某個具體的主播。這樣,即使老羅離開,公司也能照常運轉。
東方甄選:最初爆火靠的是董宇輝。但他們立刻意識到不能只依賴一個人,迅速搭建了主播矩陣:Yoyo、頓頓、明明等各具特色的主播紛紛登場。同時,他們瘋狂建設?“垂類矩陣號”?:東方甄選美麗生活(美妝個護)、東方甄選看世界(文旅)、東方甄選將進酒(酒水)等。這樣,既降低了董宇輝的個人依賴,又通過矩陣號覆蓋了全方位的消費需求。
總結與比喻
“去頭部化”:就像一個國家從?“軍閥割據”?(幾個超頭部主播壟斷資源)轉向?“中央集權”?(平臺/MCN掌控流量分配)和?“百花齊放”?(中腰部生態繁榮)的健康狀態。
“培養矩陣號”:就像一家公司從?“開一家超級大超市”?(所有貨品塞進一個直播間)轉變為?“開設一個購物中心”?(里面有珠寶店、服裝店、超市、電影院等不同門店),每家店針對特定客戶,但它們都屬于同一個商業地產,共享客流,協同作戰。
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構建一個更穩定、更可持續、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商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