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Scrum(下)

Scrum 核心構成:團隊、事件與工件的協同價值體系

????????在 Scrum 框架中,“團隊、事件、工件” 并非孤立的模塊,而是相互咬合的有機整體:Scrum 團隊是價值交付的執行核心,Scrum 事件是節奏把控與反饋調整的機制載體,Scrum 工件是透明化價值、對齊目標的工具支撐。三者共同構成 “誰來做(團隊)— 如何做(事件)— 做什么 / 交付什么(工件)” 的閉環,確保 Scrum 在復雜環境中高效運轉。本文將基于 Scrum 指南核心定義,逐層拆解這三大要素的職責、流程與協同邏輯,為實踐落地提供清晰路徑。

Scrum 團隊:三位一體的協作單元?

????????Scrum 的基本單位是 “小而精” 的 Scrum 團隊 —— 通常不超過 10 人,既能保持溝通效率,又能覆蓋完成工作所需的全部技能。這個團隊并非 “角色疊加”,而是 “三位一體” 的協作整體:

  • 產品負責人(PO)定義 “價值方向”,

  • Scrum Master(SM)賦能 “團隊效能”,

  • 開發人員執行 “價值交付”。

三者地位平等、權責明確,共同對 “每個 Sprint 交付可用增量” 負責。?

(一)產品負責人(PO):價值的定義者與守護者?

????????產品負責人是 “產品價值的唯一責任人”,其核心使命是 “最大化 Scrum 團隊工作產生的產品價值”。PO 并非 “需求傳遞員”,而是 “戰略決策者”,需平衡用戶需求、業務目標與技術可行性,確保團隊始終聚焦 “最有價值的工作”。?

1. 核心職責:從目標定義到待辦管理?

????????PO 的職責圍繞 “產品待辦列表(Product Backlog)” 全生命周期展開,具體可拆解為四項關鍵動作:?

  • 定義產品目標,錨定長期方向:PO 需制定清晰的 “產品目標”—— 即產品的未來狀態(如 “打造一款‘30 秒內完成支付’的電商 APP”),為團隊提供長期奮斗的錨點。這一目標需具備 “可理解、可衡量、與業務對齊” 的特質,例如某教育產品 PO 將產品目標明確為 “3 個月內使學生作業提交率提升 40%”,而非模糊的 “優化作業功能”。?

  • 編寫待辦事項,明確價值細節:PO 需將產品目標拆解為具體的 “產品待辦列表事項(PBI)”,每個 PBI 需包含 “價值描述、驗收標準、估算工作量” 三要素。例如,為實現 “30 秒支付” 目標,PO 會編寫 “支持指紋支付”“簡化支付確認步驟” 等 PBI,并明確驗收標準(如 “指紋識別成功率≥95%”“支付步驟不超過 3 步”),避免團隊因需求模糊導致方向偏差。?

  • 排序待辦列表,聚焦核心價值:PO 需根據 “用戶優先級、業務緊急度、技術依賴關系” 對 PBI 進行動態排序,確保團隊每次 Sprint 都優先開發 “價值最高” 的事項。例如,某電商 PO 在大促前將 “優化訂單加載速度” 排在 “新增商品收藏分類” 之前,因前者直接影響大促期間的用戶留存率,后者屬于非核心體驗優化。排序過程中,PO 需與干系人(用戶、管理層、開發團隊)充分溝通,但最終決策權歸 PO 所有 ——Scrum 明確規定 “PO 是一個人,而非委員會”,避免因多方意見分歧導致優先級混亂。?

  • 維護待辦透明,確保全員對齊:PO 需確保產品待辦列表對 “團隊、用戶、管理層” 全透明,例如通過 Jira、Trello 等工具實時更新 PBI 狀態(如 “待評審”“已就緒”“開發中”),并在 Sprint 計劃會、評審會中同步待辦列表調整邏輯。某團隊 PO 每周組織 “待辦列表梳理會”,邀請用戶代表與開發人員共同討論 PBI 的價值與細節,既保證了需求的準確性,也讓團隊理解 “為何做某項工作”。?

2. 關鍵價值:避免 “做無用功”,確保價值落地?

????????PO 的核心價值在于 “過濾無效需求,讓團隊的每一份努力都轉化為用戶或業務價值”。缺乏有效 PO 的團隊常陷入 “需求堆砌” 陷阱 —— 例如某團隊因 PO 未明確優先級,同時開發 “會員積分兌換”“商品評價篩選”“客服聊天表情” 三項功能,最終因精力分散,三項功能均未達到預期體驗;而有明確 PO 的團隊,通過聚焦高價值 PBI,往往能以更少的工作量實現更顯著的業務成果(如某外賣團隊通過 PO 優先開發 “訂單備注精準推送” 功能,使商家接單效率提升 25%)。?

3. 實踐誤區與規避方法?
  • 誤區 1:PO 淪為 “傳聲筒”,缺乏決策權:部分 PO 僅傳遞用戶或管理層的需求,不做優先級判斷,導致待辦列表混亂。規避方法:組織需明確 PO 的決策權,例如規定 “所有需求變更需經 PO 評估后納入待辦列表”,并為 PO 提供 “用戶調研數據、業務指標” 等決策支持。?

  • 誤區 2:PO 過度干預開發細節:部分 PO 會指定技術實現方案(如 “必須用 Redis 緩存訂單數據”),忽視開發團隊的專業判斷。規避方法:PO 需聚焦 “做什么(價值)”,而非 “怎么做(技術)”,技術方案應由開發團隊自主決策,PO 僅需確認最終成果是否滿足驗收標準。

(二)Scrum Master(SM):團隊的賦能者與障礙清除者?

????????Scrum Master 并非 “團隊管理者”,而是 “服務型領導者”—— 其核心使命是 “確保 Scrum 框架有效落地,提升 Scrum 團隊的效能”。SM 的服務對象包括 “Scrum 團隊、產品負責人、組織” 三個層面,通過教練、引導、支持的方式,幫助各方理解并踐行 Scrum 理念。?

1. 服務 Scrum 團隊:激活自組織,聚焦價值交付?

????????SM 對團隊的服務圍繞 “自組織能力提升” 與 “障礙清除” 展開,具體包括四項核心動作:?

  • 教練自組織與跨職能協作:SM 需引導團隊從 “被動接受任務” 轉向 “自主決策分工”。例如,某新組建團隊初期依賴 SM 分配任務,SM 通過 “引導團隊拆解 Sprint 目標、自主認領任務” 的方式,逐步培養自組織能力 ——3 個 Sprint 后,團隊已能在計劃會上自主拆分 PBI 為具體任務,并根據成員技能動態調整分工。同時,SM 需推動團隊成為 “跨職能團隊”,即成員集體具備完成工作所需的全部技能(如開發人員掌握基礎測試能力,測試人員了解產品設計邏輯),避免因 “技能短板” 導致依賴外部支持。?

  • 聚焦高價值增量,守護 Sprint 目標:SM 需提醒團隊 “始終圍繞 Sprint 目標工作”,避免因臨時需求或技術細節偏離核心。例如,某團隊在開發 “用戶注冊功能” 時,部分開發人員試圖加入 “注冊成功后發送個性化優惠券” 的額外功能(非 Sprint 目標),SM 及時引導團隊評估:“該功能是否影響 Sprint 目標達成?若加入,是否會導致核心注冊流程無法按時交付?” 最終團隊決定將優惠券功能放入后續 Sprint,確保當期增量符合目標。?

  • 移除障礙,掃清交付阻礙:SM 需主動識別并清除團隊面臨的 “外部障礙”(如資源不足、跨部門協作卡頓)與 “內部障礙”(如溝通低效、工具缺失)。例如,某團隊開發過程中發現 “第三方地圖接口申請流程繁瑣,需 7 天審批”,SM 立即與公司 IT 部門協調,將審批時間壓縮至 2 天;又如,團隊因每日站會超時導致效率低下,SM 引導團隊約定 “每人發言不超過 1 分鐘,聚焦‘昨天 - 今天 - 障礙’三要素”,使站會時間從 25 分鐘縮短至 12 分鐘。?

  • 保障 Scrum 事件高效落地:SM 需確保所有 Scrum 事件 “按時召開、符合時間盒、產出明確成果”。例如,Sprint 計劃會的時間盒為 “4 小時 / 月 Sprint”,SM 會提前準備好產品待辦列表、DoD 等資料,避免會議因材料缺失拖延;Sprint 回顧會中,SM 會通過 “頭腦風暴、匿名投票” 等工具引導團隊聚焦 “可改進的具體問題”,而非泛泛而談,確保回顧會產出 “1-2 項可落地的改進措施”(如 “建立需求變更快速評估機制”)。?

2. 服務產品負責人:提升需求管理能力?

????????SM 需為 PO 提供專業支持,幫助其更高效地管理產品待辦列表,具體包括:?

  • 教練產品目標與待辦項編寫:針對經驗不足的 PO,SM 可提供 “產品目標模板”(如 “為 [用戶群體] 解決 [痛點],實現 [業務指標]”),并指導其編寫 “INVEST 原則” 的 PBI(即 Independent 獨立、Negotiable 可協商、Valuable 有價值、Estimable 可估算、Small 小、Testable 可測試)。例如,SM 幫助某 PO 將模糊的 “優化搜索功能” 調整為 “支持用戶按‘價格區間 + 銷量’組合搜索,搜索結果加載時間≤1 秒”,使 PBI 更易被團隊理解與估算。?

  • 引導復雜環境下的產品規劃:在需求多變的復雜項目中(如 AI 產品開發),SM 可協助 PO 采用 “漸進式規劃” 方法 —— 即先確定短期 Sprint 目標,長期方向根據用戶反饋動態調整。某 AI 客服產品 PO 原本計劃 “6 個月內實現全場景自動應答”,SM 建議其先通過 3 個 Sprint 驗證 “常見問題自動應答” 的效果,根據用戶反饋再擴展場景,避免因過度規劃導致資源浪費。?

3. 服務組織:推動 Scrum 規模化落地?

????????SM 需在組織層面推廣 Scrum 理念,為團隊創造 “適合敏捷的環境”,具體包括:?

  • 提供 Scrum 培訓與教練:SM 可為組織內其他團隊、管理層提供 Scrum 理論與實踐培訓,例如開展 “Scrum 價值觀工作坊”,幫助管理者理解 “自組織” 并非 “放任不管”,而是 “信任團隊、授權決策”。某公司 SM 通過為管理層培訓 “敏捷度量指標”(如交付頻率、缺陷逃逸率),替代傳統的 “工時統計”,使管理層更科學地評估團隊效能。?

  • 制定組織級 Scrum 實施規劃:當多個團隊圍繞同一產品工作時,SM 需協助制定 “規模化 Scrum 方案”,例如明確 “共享產品目標、統一 Sprint 節奏、建立跨團隊依賴管理機制”。某電商公司有 3 個 Scrum 團隊(前端、后端、數據)共同開發 “個性化推薦系統”,SM 推動團隊采用 “相同的 2 周 Sprint 周期”,每周召開 “跨團隊同步會”,解決接口依賴、數據同步等問題,確保整體目標對齊。?

  • 消除組織層面的障礙:SM 需識別并推動解決 “阻礙團隊敏捷的組織政策”,例如某公司要求 “所有代碼需經 3 級審批才能上線”,導致 Sprint 交付的增量無法及時驗證,SM 與 IT 部門協商后,將 “審批流程簡化為 1 級(團隊負責人審批)+ 線上留痕”,既保證了質量管控,又縮短了上線周期。

(三)開發人員:價值交付的執行核心?

????????Scrum 團隊中的 “開發人員” 并非僅指程序員,而是 “所有具備完成 Sprint 目標所需技能的成員”—— 包括設計師、測試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開發人員是 “增量交付的直接責任人”,需通過自組織協作,確保每個 Sprint 交付 “符合 DoD(完成的定義)的可用增量”。?

1. 核心職責:從計劃到交付的全流程落地?

????????開發人員的職責貫穿 Sprint 全周期,具體體現為四項關鍵行動:?

  • 參與 Sprint 計劃,共創待辦列表:在 Sprint 計劃會上,開發人員需與 PO 共同確認 “可實現的 Sprint 目標”,并將選定的 PBI 拆解為 “可執行、可估算的任務”(如將 “支持指紋支付” 拆解為 “集成指紋識別 SDK”“開發支付結果回調接口”“編寫指紋支付測試用例”),最終形成 “Sprint 待辦列表”。拆解過程中,開發人員需基于專業經驗估算任務工作量(如用故事點、人天等單位),避免因低估難度導致 Sprint 目標無法達成。?

  • 堅守 DoD,注入產品質量:開發人員需嚴格遵循團隊約定的 “完成的定義(DoD)”—— 即增量必須滿足的質量標準(如 “代碼通過單元測試,覆蓋率≥80%”“UI 符合設計規范”“無嚴重缺陷”),不交付 “半成品”。例如,某團隊 DoD 明確 “所有 PBI 需通過用戶驗收測試(UAT)”,開發人員在 Sprint 執行期內主動邀請用戶參與測試,提前發現 “支付流程卡頓” 問題并修復,避免在評審會上暴露質量缺陷。?

  • 動態調整每日計劃,對齊 Sprint 目標:開發人員需通過 “每日站會” 同步進度、識別障礙:每人用 1-2 分鐘說明 “昨天完成的任務、今天計劃的任務、遇到的障礙”,并基于團隊整體進度調整個人計劃。例如,某開發人員在站會中提到 “第三方支付接口調試受阻”,團隊立即協調具備接口開發經驗的成員協助,避免任務延誤影響整體目標。每日站會后,開發人員需更新 Sprint 待辦列表狀態(如 “進行中”“已阻塞”“已完成”),確保進度透明。?

  • 踐行專業擔當,互助協作:開發人員需以 “專業人士” 的標準要求自己,既對個人任務負責,也對團隊整體成果負責。例如,某測試工程師發現 “訂單計算邏輯存在 bug” 時,不僅反饋問題,還主動協助開發人員分析代碼邏輯;某設計師完成界面設計后,主動向開發人員講解交互細節,避免因理解偏差導致返工。這種 “互助擔當” 是自組織團隊的核心特質 —— 團隊不設 “崗位邊界”,而是以 “完成目標” 為導向靈活協作。?

2. 關鍵特征:自組織與跨職能?

????????Scrum 開發團隊的兩大核心特征的是 “自組織” 與 “跨職能”,二者共同決定了團隊的交付效率:?

  • 自組織:開發團隊無需外部管理者分配任務,而是自主決定 “誰做什么、如何做”。例如,某團隊在 Sprint 計劃會后,成員根據 “個人技能、任務興趣” 自主認領任務,而非由 SM 或 PO 指定;若某成員任務受阻,團隊會主動協調資源支持,而非等待指令。自組織的價值在于 “激活個體主動性”—— 成員因 “自主選擇任務” 更具責任感,且能基于經驗選擇最優工作方式(如某開發人員擅長性能優化,主動承擔 “訂單加載速度優化” 任務)。?

  • 跨職能:開發團隊集體具備完成 Sprint 目標所需的全部技能,無需依賴外部人員。例如,某 Sprint 目標是 “開發商品詳情頁數據看板”,團隊內的開發人員負責接口開發,數據分析師負責數據建模,設計師負責看板可視化,測試工程師負責功能驗證 —— 全程無需外部團隊支持,避免了 “等待外部資源” 導致的周期延誤。為培養跨職能能力,團隊可通過 “技能分享會”(如開發人員學習基礎測試方法,測試人員學習 SQL 查詢)提升成員綜合能力。

(四)Scrum 團隊的規模與規模化協作?

????????Scrum 明確要求 “團隊規模不超過 10 人”—— 這是基于 “溝通效率” 的實踐結論:團隊規模越小,溝通鏈路越短,決策效率越高。研究表明,10 人以內的團隊溝通成本約為 “n (n-1)/2”(n 為人數),若團隊超過 10 人,溝通成本會呈指數級增長,易出現 “信息斷層、決策延遲” 等問題。?

????????若產品復雜度高,需超過 10 人協作,Scrum 建議 “拆分為多個 Scrum 團隊”,并滿足三項核心原則:?

  • 共享產品目標與 PO:所有團隊需圍繞同一 “產品目標” 工作(如 “打造一款‘全場景智能家電控制’APP”),并共享同一 PO—— 確保需求優先級統一,避免各團隊開發 “重復功能” 或 “價值沖突的功能”。?

  • 同步 Sprint 節奏:多個團隊需采用相同的 Sprint 周期(如均為 2 周),并同步 Sprint 啟動與結束時間,便于跨團隊協作(如接口聯調、數據同步)。?

  • 建立跨團隊協作機制:可設立 “產品負責人團隊(PO Team)” 協調需求細節,或定期召開 “跨團隊同步會” 解決依賴問題。例如,某智能家居公司有 4 個 Scrum 團隊(燈光控制、溫控、安防、APP),共享 PO 與產品目標,每周三召開 “跨團隊依賴會”,提前識別 “APP 團隊需等待安防團隊的設備狀態接口” 等依賴,確保各團隊 Sprint 目標同步推進。

Scrum 事件:構建節奏與反饋的閉環?

????????Scrum 事件是 “檢視與調整” 的制度化載體 —— 通過固定的 “時間盒”(Timebox)與流程,為團隊建立穩定的工作節奏,確保 “問題及時發現、反饋及時落地、改進及時執行”。Scrum 包含五大事件,其中 “Sprint” 是包含其他四個事件的 “容器事件”,另外四個事件(Sprint 計劃會、每日站會、Sprint 評審會、Sprint 回顧會)則分別對應 “Sprint 的啟動、執行、驗收、改進” 四個階段。?

(一)Sprint:Scrum 的 “心跳” 容器?

????????Sprint 的周期通常為 1-4 周,具體時長由團隊根據 “行業特性、項目復雜度、需求變化速度” 確定 —— 例如,互聯網團隊的 Sprint 周期多為 1-2 周(快速驗證需求),制造業團隊的周期多為 3-4 周(適配生產流程),但一旦確定,便需保持穩定(如固定為 2 周),避免因周期頻繁變更導致節奏混亂。

(1)Sprint 的核心特征

????????每個 Sprint 都具備三個核心特征:

  1. 目標導向:每個 Sprint 都有一個明確的 “優先級最高的 Sprint 目標”,所有任務都圍繞該目標展開。例如,某 Sprint 的目標是 “實現用戶注冊與登錄功能”,團隊的所有工作(如設計登錄界面、開發注冊接口、測試驗證碼功能)都需服務于這一目標,不允許插入無關任務;

  2. 閉環迭代:每個 Sprint 都是一個 “計劃 — 執行 — 檢視 — 調整” 的閉環:Sprint 計劃會確定 “做什么”,Sprint 執行期(2-4 周)完成任務交付增量,Sprint 評審會檢視 “做得怎么樣”,Sprint 回顧會調整 “下次如何做得更好”。這種閉環迭代,讓團隊能在每個 Sprint 中 “快速學習、持續改進”;

  3. 不可中斷性:Sprint 一旦開始,除非遇到 “危及項目存在的緊急情況”(如核心技術路線失敗、市場需求徹底變更),否則不允許中途終止或調整范圍。例如,某團隊在 Sprint 第 2 周發現 “某功能的技術實現難度超出預期”,不會終止 Sprint,而是與產品負責人協商 “簡化該功能的驗收標準”,確保 Sprint 能按時交付增量 —— 這種 “不可中斷性”,讓團隊能保持專注,避免因 “頻繁變更” 導致的效率損耗。

(2)Sprint 的核心價值:建立節奏、快速反饋、控制風險

????????Sprint 作為 Scrum 的 “節奏核心”,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建立穩定節奏,提升可預測性:固定的 Sprint 周期讓團隊形成 “規律的工作節奏”—— 例如,每 2 周交付一個增量、每 2 周召開一次評審會與回顧會。這種節奏不僅讓團隊成員能 “提前規劃工作、減少焦慮”,也讓干系人能 “預測價值交付時間”(如客戶知道 “每 2 周能看到新功能”,管理層能 “每 2 周評估項目進度”),提升項目的可預測性;

  2. 快速獲取反饋,降低試錯成本:每個 Sprint 交付的增量,為團隊提供了 “獲取真實反饋的機會”—— 用戶可通過增量驗證需求,團隊可基于反饋調整方向。這種 “小步快跑” 的反饋模式,讓試錯成本大幅降低:若增量不符合需求,團隊僅需調整下一個 Sprint 的計劃,而非等到項目結束后 “全盤推翻”;若增量驗證了需求,團隊可在此基礎上快速迭代,搶占市場先機;

  3. 控制風險,避免問題積累:Sprint 的 “短周期 + 閉環迭代” 設計,讓團隊能 “及時發現并解決風險”。例如,技術風險(如某接口不兼容)可在 Sprint 執行期內及時暴露并解決;需求風險(如用戶不接受某功能)可在 Sprint 評審會中通過反饋發現;流程風險(如溝通效率低)可在 Sprint 回顧會中反思改進。這些風險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在長周期項目中逐漸積累,最終導致項目失敗 —— 而 Sprint 的設計,正是通過 “高頻迭代” 將風險控制在 “小范圍、可解決” 的范圍內。

(二)Sprint 計劃會:明確 “做什么” 與 “怎么做”?

????????Sprint 計劃會是 “Sprint 的啟動儀式”,召開于 Sprint 開始時,時間盒為 “4 小時 / 月 Sprint”(如 2 周 Sprint 的計劃會不超過 2 小時)。會議的核心目標是 “團隊與 PO 共同確定 Sprint 目標,并制定實現該目標的行動計劃”。?

1. 會議流程:兩步走,聚焦價值與可行性?

????????Sprint 計劃會分為兩個明確階段,確保 “先對齊價值,再規劃執行”:?

  • 第一階段:確定 “做什么”(1 小時 / 月 Sprint):PO 向團隊講解 “產品目標” 與 “優先級最高的 PBI”,團隊基于 “技術可行性、工作量估算” 與 PO 討論,最終確定 “本 Sprint 可實現的 Sprint 目標”。例如,PO 提出 “本月產品目標是提升用戶復購率,優先開發‘復購優惠券自動發放’功能”,團隊評估后認為該功能需集成優惠券系統與用戶行為分析接口,2 周內可完成,最終確定為 Sprint 目標。?

  • 第二階段:確定 “怎么做”(3 小時 / 月 Sprint):開發團隊將選定的 PBI 拆解為具體任務(如 “開發用戶復購行為判斷接口”“設計優惠券發放規則”“編寫測試用例”),估算每個任務的工作量(如用故事點估算,“接口開發” 為 5 個故事點,“規則設計” 為 3 個故事點),并分配任務負責人。同時,團隊需識別 “潛在風險”(如 “優惠券系統接口不穩定”),并制定應對措施(如 “提前與后端團隊聯調,預留 1 天緩沖時間”)。?

2. 會議產出:三個關鍵成果?

????????會議結束后,需形成三個明確產出,作為 Sprint 執行的依據:?

  • 清晰的 Sprint 目標(如 “實現‘用戶下單后 7 天內未復購,自動發放 10 元優惠券’功能”);?

  • 完整的 Sprint 待辦列表(包含任務、負責人、工作量、依賴關系);?

  • 團隊共識的 “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

(三)每日站會:同步進度,清除障礙?

????????每日站會是 “Sprint 執行期的節奏調節器”,每天固定時間召開(如上午 10 點),時間盒為 15 分鐘(無論團隊規模大小)。會議的核心目標是 “讓團隊同步進度、識別障礙,確保 Sprint 目標不偏離”。?

1. 會議規則:聚焦 “三個問題”,避免低效討論?

????????每日站會需嚴格遵循 “聚焦、簡短、高效” 的原則,每個開發人員僅需回答三個問題:?

  • 昨天我完成了哪些幫助團隊達成 Sprint 目標的工作??

  • 今天我計劃完成哪些幫助團隊達成 Sprint 目標的工作??

  • 我遇到了哪些阻礙,需要團隊或 SM 協助解決??

會議中需避免兩個常見誤區:?

  • 不深入技術細節討論:若某成員提到 “接口調試遇到問題”,無需在站會上展開討論,可在會后組織 “技術攻關小會”,避免占用全員時間;?

  • 不匯報 “個人工作”,而匯報 “對團隊目標的貢獻”:例如,成員應說 “昨天完成了優惠券發放接口開發,支持 Sprint 目標中的自動發放邏輯”,而非 “昨天寫了 500 行代碼”。?

2. 會議價值:激活團隊協同,及時清除障礙?

????????每日站會的核心價值在于 “快速暴露問題,推動集體解決”。例如,某團隊成員在站會上提到 “用戶行為分析接口返回數據延遲,影響復購判斷邏輯開發”,SM 立即聯系數據團隊協調優化,當天解決問題;若未及時同步,該問題可能導致后續 3 個任務延誤,最終影響 Sprint 目標達成。?

(四)Sprint 評審會:驗證價值,收集反饋?

????????Sprint 評審會召開于 Sprint 結束時,時間盒為 “4 小時 / 月 Sprint”,核心目標是 “向干系人(用戶、管理層、其他團隊)展示增量,收集反饋,調整產品待辦列表”。這一會議并非 “成果匯報會”,而是 “價值驗證會”—— 通過用戶與干系人的反饋,判斷增量是否符合預期,避免團隊 “閉門造車”。?

1. 會議流程:四步實現 “反饋閉環”?

  • 展示增量(1-2 小時):開發團隊演示 “可用的增量”,而非 “PPT 講解”—— 例如,演示 “復購優惠券自動發放” 功能的實際操作流程,包括 “用戶下單后 7 天未復購觸發發放”“優惠券到賬通知” 等場景,讓干系人直觀感受功能效果。?

  • 收集反饋(1 小時):干系人基于 “用戶需求、業務目標” 提出反饋,例如用戶代表提出 “希望優惠券發放時增加短信提醒”,管理層建議 “添加優惠券使用數據統計功能”。PO 需記錄所有反饋,并標注 “是否納入產品待辦列表”。?

  • 調整產品待辦列表(1 小時):PO 與團隊共同評估反饋的價值,將 “高價值反饋” 轉化為新的 PBI(如 “開發優惠券短信提醒功能”),并調整現有 PBI 的優先級(如將 “優惠券數據統計” 排在 “新增商品分類” 之前)。?

  • 確認下一步方向(30 分鐘):PO 向團隊與干系人同步 “產品待辦列表調整結果”,明確 “下一 Sprint 可能優先開發的事項”,為后續計劃會鋪墊。?

2. 關鍵原則:“增量必須可用”?

????????評審會的前提是 “增量符合 DoD,具備可用價值”—— 若增量存在嚴重缺陷(如 “優惠券發放邏輯錯誤,導致重復發放”),團隊需先修復缺陷,再召開評審會,避免因 “展示半成品” 浪費干系人時間,或誤導反饋方向。?

(五)Sprint 回顧會:反思改進,持續優化?

????????Sprint 回顧會緊接評審會召開,時間盒為 “2 小時 / 月 Sprint”,核心目標是 “團隊集體反思本 Sprint 的‘人、流程、工具’,識別改進點并制定行動計劃”。這一會議是 Scrum “持續改進” 的核心機制 —— 通過定期反思,讓團隊在每個 Sprint 中都能優化工作方式,提升效能。?

1. 會議流程:四步實現 “反思 - 行動” 閉環?

  • 回顧成果與問題(30 分鐘):SM 引導團隊圍繞 “三個維度” 分享:①本 Sprint 做得好的地方(如 “每日站會高效,障礙及時解決”);②需要改進的地方(如 “需求變更頻繁,導致 2 個任務返工”);③意外發現(如 “使用新測試工具后,缺陷發現率提升 30%”)。為鼓勵坦誠表達,可采用 “匿名便簽” 的方式收集意見。?

  • 聚焦關鍵改進點(30 分鐘):團隊對收集的問題進行投票,選出 “2-3 個影響最大、可落地” 的改進點(避免貪多求全)。例如,某團隊收集到 “需求變更頻繁”“測試環節滯后”“工具協作不暢” 三個問題,投票后確定 “需求變更頻繁” 為首要改進點。?

  • 制定改進行動計劃(30 分鐘):針對關鍵改進點,團隊制定 “具體、可衡量、可執行” 的行動計劃,明確 “誰負責、在何時完成、如何驗證效果”。例如,針對 “需求變更頻繁”,團隊制定計劃:①PO 在 Sprint 開始前組織 “需求評審會”,邀請團隊與用戶確認需求細節;②變更需求需提交 “價值評估表”,經 PO 與團隊共同審批后納入待辦列表;③由 SM 跟蹤執行情況,下一回顧會驗證效果。?

  • 確認行動落地(30 分鐘):團隊明確 “改進計劃的落地方式”,例如將 “需求評審會” 加入 Sprint 前的固定流程,在 Jira 中創建 “需求變更審批” 流程模板,確保改進措施不流于形式。?

2. 關鍵誤區:避免 “指責式反思”?

????????回顧會的核心是 “對事不對人”,SM 需引導團隊聚焦 “流程問題” 而非 “個人過錯”。例如,當團隊提到 “某成員任務延誤” 時,SM 應引導討論 “是否因任務估算不足?是否有未及時暴露的障礙?”,而非指責該成員 “效率低”—— 只有營造 “安全、坦誠” 的反思氛圍,團隊才愿意暴露真實問題,改進才能真正落地。

Scrum 工件:透明化價值的載體?

????????Scrum 工件是 “信息透明化的工具”—— 通過標準化的文檔或工具,讓 “團隊、用戶、干系人” 清晰了解 “產品目標、當前工作、交付成果”,為 “檢視與調整” 提供客觀依據。

Scrum 定義了三大核心工件:

  • 產品待辦列表(Product Backlog)

  • Sprint 待辦列表(Sprint Backlog)

  • 增量(Increment)

三者層層遞進,共同構成 “價值從定義到交付” 的鏈路。?

(一)產品待辦列表(Product Backlog):產品價值的 “總清單”?

????????產品待辦列表是 “所有產品需求的動態清單”—— 包含用戶需求、業務需求、技術優化需求等,由 PO 負責維護,且對全員透明。它不是 “靜態文檔”,而是 “持續演進的活列表”,會隨著用戶反饋、業務變化、技術升級不斷調整。?

1. 核心構成:三層結構,從目標到細節?

????????產品待辦列表采用 “三層結構” 設計,確保 “長期方向與短期需求對齊”:?

  • 頂層:產品目標(Product Goal):即產品的長期愿景(如 “打造一款‘讓老年人 10 分鐘學會使用’的智能手環”),為所有 PBI 提供方向錨點。?

  • 中層:特性(Feature):將產品目標拆解為較大的功能模塊(如 “心率監測”“一鍵呼救”“語音導航”),每個特性需明確 “價值描述”(如 “心率監測幫助老年人實時了解健康狀況”)。?

  • 底層:產品待辦列表事項(PBI):將特性拆解為具體、可執行的需求單元(如 “心率監測功能需支持每分鐘刷新 1 次數據”“心率異常時觸發震動提醒”),每個 PBI 需符合 “INVEST 原則”(獨立、可協商、有價值、可估算、小、可測試)。?

2. 管理要點:動態維護,確保價值優先?

????????PO 需通過四項動作確保產品待辦列表的有效性:?

  • 定期梳理(Grooming):PO 需每周組織 “待辦列表梳理會”,邀請開發團隊參與,對 PBI 進行 “細化、估算、排序”。例如,將模糊的 “優化語音導航” 細化為 “支持‘打開心率監測’‘撥打子女電話’等 10 個常用指令”,并由開發團隊估算工作量(如 8 個故事點)。?

  • 動態排序:PO 需根據 “用戶反饋、業務指標、技術依賴” 對 PBI 實時排序,確保 “最有價值的 PBI 排在最前”。例如,某智能手環 PO 根據用戶調研發現 “老年人最關注一鍵呼救功能”,便將 “優化呼救電話設置流程” 排在所有 PBI 首位。?

  • 保持精簡:產品待辦列表需聚焦 “高價值需求”,避免堆積 “低價值、不確定” 的 PBI(如 “添加手環皮膚更換功能”,用戶需求度低)。PO 可每季度對 PBI 進行 “清理”,將 “6 個月內無計劃開發” 的 PBI 標記為 “暫停”,避免列表臃腫。?

  • 全程透明:PO 需通過工具(如 Jira、Confluence)將產品待辦列表對全員開放,干系人可隨時查看 PBI 狀態與排序邏輯,避免 “信息隱藏” 導致的誤解。例如,用戶可通過鏈接查看 “一鍵呼救功能” 的 PBI 進度,了解 “該功能計劃在第 3 個 Sprint 開發”。?

(二)Sprint 待辦列表(Sprint Backlog):Sprint 執行的 “行動指南”?

????????Sprint 待辦列表是 “團隊在當前 Sprint 中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務清單”—— 由 “選定的 PBI + 實現 PBI 的任務” 構成,由開發團隊自主管理。它是 “Scrum 團隊的私有工件”,僅團隊成員可修改,確保 Sprint 執行期內的工作聚焦。?

1. 核心構成:從 PBI 到任務的拆解?

Sprint 待辦列表的構建需經歷 “兩步拆解”,確保任務可執行:?

  • 第一步:選定 PBI:從產品待辦列表中選取 “優先級最高、可在 Sprint 內完成” 的 PBI(如 “優化一鍵呼救電話設置流程”)。?

  • 第二步:拆解任務:開發團隊將每個 PBI 拆解為 “顆粒度更小的任務”,每個任務需滿足 “1-2 人天可完成” 的標準(避免任務過大導致進度難以跟蹤)。例如,將 “優化呼救電話設置” 拆解為 “設計電話錄入界面”“開發電話保存接口”“編寫界面測試用例”“用戶驗收測試” 4 個任務,每個任務估算 1-2 天工作量。?

2. 管理要點:動態調整,聚焦目標?

????????開發團隊需通過三項動作確保 Sprint 待辦列表的有效性:?

  • 實時更新狀態:團隊成員需在任務開始、阻塞、完成時及時更新狀態(如用 “待開發→開發中→待測試→已完成” 標記),通過看板工具(如物理看板、Trello)可視化進度,讓全員了解 “當前 Sprint 的工作進展”。?

  • 允許動態調整:若 Sprint 執行期內出現 “任務估算偏差”(如某任務原計劃 1 天完成,實際需 3 天),團隊可自主調整其他任務的優先級或拆分方式,但需確保 “不偏離 Sprint 目標”。例如,某團隊發現 “電話保存接口開發” 需 3 天,便將 “用戶驗收測試” 調整到下一 Sprint,優先保證 “接口功能實現”,確保 Sprint 目標部分達成。?

  • 明確責任人:每個任務需指定 “主要負責人”(可多人協作),避免 “任務無人認領”。例如,“設計電話錄入界面” 由設計師 A 負責,“開發接口” 由開發工程師 B 負責,確保責任清晰。?

(三)增量(Increment):價值交付的 “最終成果”?

????????增量是 “Sprint 結束時,開發團隊交付的‘符合 DoD 的可用產品功能’”—— 它不是 “半成品”,而是 “可獨立使用、能為用戶創造價值” 的成果(如 “可正常使用的一鍵呼救功能”“優化后的心率監測數據展示界面”)。多個 Sprint 的增量疊加,最終構成完整的產品。?

1. 核心要求:符合 DoD,具備價值?

????????增量需滿足兩項關鍵要求,確保其有效性:?

  • 符合完成的定義(DoD):DoD 是團隊約定的 “質量門檻”,所有增量必須通過 DoD 驗證才能交付。例如,某團隊 DoD 包含 “代碼通過靜態掃描(無高危漏洞)”“功能通過用戶驗收測試”“文檔同步更新” 三項標準,增量需全部滿足才能在評審會上展示。?

  • 具備獨立價值:增量需能 “單獨為用戶或業務創造價值”,而非 “依賴后續 Sprint 的功能才能使用”。例如,某 Sprint 交付的 “心率監測基礎功能”(支持數據采集與展示),雖未包含 “異常預警” 功能,但已能幫助用戶了解基礎健康數據,具備獨立價值。?

2. 交付邏輯:增量疊加,持續演進?

????????Scrum 的增量交付遵循 “疊加式” 邏輯 —— 每個 Sprint 的增量需 “兼容之前的增量”,并在此基礎上擴展功能。例如:?

  • Sprint 1:交付 “心率監測基礎功能”(數據采集 + 展示);?

  • Sprint 2:交付 “心率異常預警功能”(基于 Sprint 1 的基礎數據,新增震動提醒);?

  • Sprint 3:交付 “心率數據導出功能”(兼容前兩個 Sprint 的功能,支持導出 Excel 報告)。?

這種 “疊加式交付” 的價值在于:?

  • 早期交付可用功能,讓用戶盡早受益(如 Sprint 1 的基礎心率監測已能滿足部分用戶需求);?

  • 基于用戶反饋迭代優化(如 Sprint 1 后用戶提出 “希望數據字體更大”,Sprint 2 可快速調整);?

  • 降低風險(若某 Sprint 功能失敗,僅影響當期增量,不影響已交付的功能)。

協同機制:團隊 - 事件 - 工件的聯動閉環?

????????Scrum 的有效性,源于 “團隊、事件、工件” 三者的深度聯動 —— 團隊通過事件推動工件流轉,工件通過透明化支撐團隊協作,事件通過節奏確保協同效率。三者共同構成 “價值交付閉環”,具體聯動邏輯可通過一個實戰案例清晰呈現。?

????????實戰案例:某智能手環團隊的 Sprint 協同流程?

????????某團隊圍繞 “打造老年人智能手環” 產品目標,開展 2 周 Sprint,核心目標是 “實現‘一鍵呼救’功能”,其聯動流程如下:?

  1. Sprint 計劃會(事件):PO(團隊)講解 “一鍵呼救” 的 PBI(工件),明確驗收標準(如 “長按 3 秒觸發呼救,自動撥打預設的 3 個聯系人電話”);開發團隊(設計師、開發、測試)將 PBI 拆解為 “設計呼救按鈕界面”“開發電話預設接口”“編寫測試用例” 等任務,形成 Sprint 待辦列表(工件),并分配責任人。?
  2. 每日站會(事件):開發團隊(成員)每天同步 Sprint 待辦列表(工件)的任務進度,如 “設計師已完成呼救按鈕界面設計,開發工程師 A 正在開發電話預設接口,遇到‘聯系人排序’問題”;SM(團隊)協助聯系后端團隊解決接口問題,確保任務不阻塞。?
  3. Sprint 執行期(事件容器):開發團隊(成員)按 Sprint 待辦列表(工件)推進任務,每完成一個任務便更新狀態;PO(團隊)定期查看進度,確保 PBI 不偏離驗收標準;若遇到 “預設電話數量需從 3 個改為 5 個” 的需求變更,PO 與團隊評估后將其納入當期任務(調整 Sprint 待辦列表)。?
  4. Sprint 評審會(事件):開發團隊(成員)演示 “一鍵呼救” 增量(工件),用戶代表反饋 “希望呼救時同時發送定位信息”;PO(團隊)記錄反饋,將 “添加定位發送功能” 納入產品待辦列表(工件),并調整優先級。?
  5. Sprint 回顧會(事件):團隊(全員)反思 “本次 Sprint 中,需求變更導致 2 天工期延誤”,確定改進點為 “PO 需在計劃會前組織需求評審會”;SM(團隊)協助制定計劃:下次 Sprint 前召開 1 小時需求評審會,邀請用戶與團隊確認 PBI 細節,避免執行期變更。?

聯動核心:透明與對齊?

從案例可見,三者聯動的核心在于 “透明” 與 “對齊”:?

  • 透明:工件(產品待辦列表、Sprint 待辦列表、增量)全程透明,讓團隊與干系人清晰了解 “目標、進度、成果”;事件(每日站會、評審會)通過公開討論,讓問題與反饋透明化。?

  • 對齊:團隊(PO、SM、開發人員)通過事件(計劃會、回顧會)對齊目標(Sprint 目標、改進計劃);工件(增量)通過事件(評審會)對齊用戶需求,確保價值不偏離。?

實施關鍵:避免誤區,夯實基礎?

????????要讓 “團隊 - 事件 - 工件” 協同生效,需規避三類常見誤區,夯實 Scrum 落地的基礎:?

(一)誤區 1:形式化執行,忽視本質?

????????部分團隊僅 “照搬 Scrum 流程”,卻未理解其核心邏輯 —— 例如,每日站會變成 “走過場”,成員僅機械回答三個問題,不暴露真實障礙;Sprint 回顧會僅 “討論問題不制定行動”,改進流于形式。?

????????規避方法:始終以 “價值交付” 與 “持續改進” 為核心,而非追求流程完美。例如,若每日站會低效,可簡化為 “僅同步障礙”;若回顧會難以產出改進計劃,可從 “1 個小改進” 開始(如 “下次站會減少 5 分鐘”),逐步積累效果。?

(二)誤區 2:忽視團隊自組織,過度管控?

????????部分 SM 或管理層仍以 “傳統管理思維” 干預團隊 —— 例如,SM 直接分配任務,而非引導團隊自組織;管理層要求 “每天提交工時報告”,違背 Scrum 的信任原則。?

????????規避方法:組織需賦予團隊 “自決策” 的權力,SM 需轉變角色為 “賦能者” 而非 “管理者”。例如,管理層可通過 “交付頻率、增量質量” 等敏捷指標評估團隊效能,而非管控具體工作過程;SM 可通過 “教練式提問”(如 “你認為當前任務的優先級是否合理?”)引導團隊自主思考,而非直接指令。?

(三)誤區 3:工件管理混亂,缺乏透明?

????????部分團隊的工件(如產品待辦列表)雜亂無章 ——PBI 描述模糊、無估算、排序隨意,導致 Sprint 計劃會效率低下;增量未符合 DoD 便交付,影響用戶信任。?

????????規避方法:建立工件管理規范,確保 “清晰、可執行、透明”。例如,制定 PBI 編寫模板(包含價值描述、驗收標準、估算);明確 DoD 的具體條款(如 “代碼覆蓋率≥80%”“無 P0/P1 缺陷”);通過工具(如 Jira)自動化工件狀態更新,減少人工維護成本。?

結語:Scrum 協同的價值 —— 應對復雜,創造確定?

????????在需求多變、風險未知的復雜環境中,“團隊 - 事件 - 工件” 的協同體系,為 Scrum 提供了 “確定性的價值交付路徑”:?

  • 團隊(三位一體)確保 “有人定義價值、有人賦能團隊、有人執行交付”;?
  • 事件(閉環流程)確保 “節奏穩定、反饋及時、持續改進”;?
  • 工件(透明載體)確保 “目標對齊、進度可見、成果可控”。?

????????三者的聯動,讓 Scrum 不僅是 “項目管理工具”,更成為 “團隊協作的工作方式”—— 它不承諾 “消除復雜”,但能幫助團隊在復雜中 “聚焦核心價值、快速響應變化、持續積累改進”,最終實現 “以更少的資源,交付更優的價值”。

參考文獻

敏捷開發-Scrum(上)-CSDN博客

  • https://www.agility66.com/profile/upload/2025/01/01/2020%20Scrum%20Guide_CN_V1.5_20250101165936A019.pdf

  • https://www.agility66.com/profile/upload/2025/04/30/2025%E7%AE%80%E6%98%93Scrum%E6%8C%87%E5%8D%97%EF%BC%88%E4%B8%AD%E6%96%87%E7%89%88%EF%BC%89_20250430162217A036.pdf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8534.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8534.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8534.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LeetCode 單調棧 739. 每日溫度

739. 每日溫度給定一個整數數組 temperatures ,表示每天的溫度,返回一個數組 answer ,其中 answer[i] 是指對于第 i 天,下一個更高溫度出現在幾天后。如果氣溫在這之后都不會升高,請在該位置用 0 來代替。 示例 1: 輸入…

Java-面試八股文-JVM篇

JVM篇 一.在JVM中,什么是程序計數器? 在 JVM(Java Virtual Machine) 中,程序計數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簡稱 PC 寄存器) 是一塊較小的內存空間,用于記錄 當前線程所執行的字…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采用量子相位估計(QPE)方法,增強量子神經網絡訓練

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計算機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所遇到的算力瓶頸日益凸顯。量子計算以其獨特的并行計算能力和指數級增長的計算潛力,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探索量子技術在各種應用場景…

MySQL 備份的方法和最佳實踐

MySQL 是一種流行的開源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用于在線應用程序和數據倉庫。它以可靠性、有效性和簡單性而聞名。然而,與任何計算機系統一樣,由于硬件故障、軟件缺陷或其他不可預見的情況,存在數據丟失的可能性。因此,保…

應用層自定義協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1.自定義協議開發者根據特定應用場景的需要,自行設計和制定的通信規則和數據格式 1.1 核心組成部分一個典型的自定義協議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關鍵部分:?幀/報文格式 (Frame/Packet Format)??:定義了數據是如何打包的。這通常包括&#xff1a…

Excel VBA 中可用的工作表函數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 中可用的工作表函數。可以在 VBA 中通過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 對象調用。 下面我將按照字母分組,對每個函數進行簡要解釋,并給出在 VBA 中使用的示例。A 組Acos: 返回數字的反余弦值。 result Applicati…

OpenWrt + Docker 完整部署方案:CFnat + Cloudflared 一體化集成

AI生成(可能是AI幻覺) 項目架構概述 基于您現有的網絡配置(IP: 192.168.1.1),本方案將CFnat服務作為網絡優化層整合到現有的Cloudflare隧道架構中,實現完整的網絡加速解決方案。 優化后的流量路徑 用戶訪問…

蒼穹外賣項目實戰(day7-1)-緩存菜品和緩存套餐功能-記錄實戰教程、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完整代碼

完整資料下載 通過網盤分享的文件:蒼穹外賣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JJaFOodXOF_lNJSUiZ6qtw?pwdps2t 提取碼: ps2t 目錄 1、緩存菜品 (1)問題說明 (2)使用redis緩存部分數據 1-2、代碼完善 &#xff…

計算機畢業設計 基于Python+Django的醫療數據分析系統

精彩專欄推薦訂閱:在 下方專欄👇🏻👇🏻👇🏻👇🏻 💖🔥作者主頁:計算機畢設木哥🔥 💖 文章目錄 一、項目介紹二…

使用 chromedp 高效爬取 Bing 搜索結果

在數據采集領域,搜索引擎結果是重要的信息來源。但傳統爬蟲面對現代瀏覽器渲染的頁面時,常因 JavaScript 動態加載、跳轉鏈接加密等問題束手無策。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 Go 語言的chromedp庫,模擬真實瀏覽器行為爬取 Bing 搜索結果&#xf…

遺漏的需求

“編寫執行者的目的,僅用別名來表達需要傳遞的數據”,就如客戶信息用名字和地址表示一樣,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然而,對程序員來說,這沒有提供軟件開發所必需的詳細信息。程序設計人員和用戶界面設計者需要準確地知道地…

《云原生故障診療指南:從假活到配置漂移的根治方案》

當云原生架構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標配,系統故障的形態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曾經那些“一目了然”的報錯信息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指標正常卻服務不可用”“偶發故障無規律可循”等隱性問題。這些故障如同架構中的“暗物質”,看不見卻持續影響著系統的穩定性,其排查…

“從零到一:使用GitLab和Jenkins實現自動化CI/CD流水線”

GitLab倉庫 簡單的來說就是開發人員提交代碼的倉庫,用于團隊開發,GitLab 上托管的倉庫通常作為遠程倉庫使用,開發人員可以將本地的 Git 倉庫推送到 GitLab 上,也可以從 GitLab 克隆倉庫到本地進行開發。 Jenkins Jenkins 是一個開…

3D開發工具HOOPS助力造船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船舶設計與協作!

造船業是一個高度復雜且競爭激烈的行業,涵蓋船體設計、結構分析、生產制造到運維管理的完整生命周期。面對龐大的CAD數據、多方協作的復雜流程以及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傳統工具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Tech Soft 3D的HOOPS SDK系列,正以其卓越…

Python調用MCP:無需重構,快速為現有應用注入AI與外部服務能力!

文章目錄 ?? 介紹 ?? ?? 演示環境 ?? ? MCP核心概念:AI世界的“USB-C” ? ??? MCP安裝與基礎使用 ??? ?? 安裝模塊 ?? 創建第一個MCP服務端 ?? Python中MCP客戶端的調用方案 ?? ?? 概述 ?? 深度解析 ?? 參數詳情 ?? 常用方法 ?? 不同傳輸協…

【鏈表】3.重排鏈表(medium)

重排鏈表(medium)題?描述:解法:算法思路:算法代碼:題?鏈接:143. 重排鏈表 題?描述: 給定?個單鏈表 L 的頭節點 head ,單鏈表 L 表?為: L(0) → L(1) →…

蜜罐平臺-Hfish部署

Hfish簡介: HFish是一款社區型免費蜜罐,側重企業安全場景,從內網失陷檢測、外網威脅感知、威脅情報生產三個場景出發,為用戶提供可獨立操作且實用的功能,通過安全、敏捷、可靠的中低交互蜜罐增加用戶在失陷感知和威脅…

docker-容器

安裝docker yum install -y docker查看版本 docker version安裝docker-compose yum install -y docker-compose查看版本 docker-compose --version基礎鏡像構建 tar --exclude/var/lib -cvf euler.tar /etc /boot /var /tmp /usr /mnt /bin /sbin /lib /lib64將JDK等需要的中間…

ESP32開發:ubuntu22.04 下esp-idf開發環境搭建

ubuntu22.04 下 esp-idf 開發環境搭建1.安裝編譯 ESP-IDF 需要以下軟件包2.獲取 ESP-IDF3.設置工具下載工具備選方案4.設置環境變量5.編譯工程并燒錄配置工程編譯工程燒錄固件到設備6.其他指令監視輸出擦除 flash清除編譯1.安裝編譯 ESP-IDF 需要以下軟件包 編譯 ESP-IDF 需要…

匯編基礎2

1.函數調用fun0mov r4, #100bx lrget_MaxNumcmp r0, r1stmfd sp!, {r0-r12, lr} //入棧bl fun0 //調用fun0函數ldmfd sp!, {r0-r12, lr} //出棧movge r3, r0movlt r3, r1bx lr mainldr sp, 0x40001000mov r0, #100mov r1, #200mov r2, #100stmfd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