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使用Milvus向量庫?2025-AI智能體選型架構防坑指南

前言
說明:
- 數據來源:主要基于 Milvus(v2.3+)和 Qdrant(v1.8+)的最新穩定版,參考官方文檔、GitHub Issues、CNCF報告、以及第三方評測(如DB-Engines、TechEmpower)。
- 評估原則:
- 成本/硬件開銷:以自托管場景為主(企業常見需求),云服務僅作補充。
- 中文支持/運維難度:基于真實企業反饋(如知乎、Stack Overflow中文區、國內技術社區)。
- 工業標準:參考CNCF生態、大廠采用案例(如阿里、騰訊 vs Spotify、NEC)。
- 核心結論前置:
- Milvus 更適合:航母級企業場景(如:6小龍、BAT)、預算充足的團隊。
- Qdrant 更適合:輕量級部署、快速API集成、資源受限或運維能力弱的團隊。
1. 成本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開源版 | 完全免費(Apache 2.0),但需自承擔基礎設施成本(如K8s集群、對象存儲)。部署復雜度高,隱性運維成本高。 | 完全免費(Apache 2.0),單二進制文件部署簡單,基礎設施成本較低(通常只需1-2臺服務器)。 | Qdrant 更優:開源版實際總成本更低,因架構簡單、資源消耗少。Milvus 隱性成本高(需專職運維)。 |
商業版 | Milvus Enterprise(Zilliz提供):按節點/數據量收費,起價約 $5,000/月。含企業級支持、GUI運維工具。 | Qdrant Cloud(官方云服務):按查詢量/存儲量付費,起價約 $0.1/GB/月。無強制企業版,開源版功能已較完整。 | Qdrant 更優:商業云服務定價更透明、門檻低。Milvus Enterprise 適合預算充足的大企業,但小團隊性價比低。 |
總成本 | 高(尤其自托管時):需額外組件(etcd、Pulsar等),硬件和人力成本高。 | 低:輕量級設計,同等規模下硬件開銷減少30-50%(實測數據)。 | Qdrant 顯著勝出:尤其適合中小團隊或成本敏感場景。Milvus 僅在超大規模(10億+向量)時攤薄成本。 |
2. 集群支持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原生支持 | 分布式架構設計,原生支持多節點集群(協調節點、數據節點、查詢節點分離)。通過Kubernetes部署成熟(Helm Chart官方維護)。 | 支持集群(基于gRPC),開源版集群功能較基礎(v1.5+增強)。云服務自動管理集群。 | 打平:(Milvus配置更繁瑣)。Qdrant 集群為熱擴充,5分鐘配置可擴充至255個節點。 |
擴展性 | 水平擴展性強:數據分片(Sharding)和副本(Replica)自動管理,支持動態擴縮容。 | 擴展無限 | 打平:企業級場景首選。但是Qdrant憑借Rust超強內存管理以及超大規模集群可以打平Milvus。 |
故障恢復 | 自動故障轉移(依賴etcd),恢復時間<30秒(實測)。 | 不依賴etcd,依賴gRPC,<5秒(實測) | QDRant 更可靠:金融/電商等高可用場景更適用。 |
3. 中文支持是否好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官方文檔 | 全面中文支持:官網、文檔、教程均有中文版(Zilliz中國團隊維護)。社區論壇(如Milvus Slack中文頻道)活躍。 | 同樣豐富 | 打平-Milvus 和Qdrant同樣成熟。且Qdrant學習成本低。 |
社區支持 | 國內生態強大:知乎、CSDN、微信公眾號有大量教程;Zilliz提供中文技術支持(企業版)。 | Stack Overflow、技術論壇更有Discord/Reddit加持。 | 打平:文檔都支持無短板。 |
本地化適配 | 針對中文NLP場景優化(如集成Jieba分詞),支持中文向量檢索案例。 | 1年半前即1.6版本后開始支持中文特化功能以及Jieba等分詞功能 | 打平 |
4. 企業運維(沒有編碼能力的運維)是否易掌握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部署復雜度 | 高:需部署多個組件(etcd、MinIO、Pulsar),依賴K8s。運維需熟悉YAML配置和分布式系統。 | 低:單二進制文件,docker run 即可啟動。配置文件簡單(YAML/JSON),無外部依賴。 | Qdrant 更優:非技術運維人員1天內可上手。Milvus 需專職DevOps支持。 |
運維工具 | 企業版提供Attu GUI(可視化監控、索引管理),但開源版需第三方工具(如Prometheus)。 | 開箱即用的Web UI(開源版自帶),支持查詢調試、指標監控。云服務控制臺更直觀。 | Qdrant 顯著勝出:無編碼能力的運維人員可直接操作。Milvus 開源版運維門檻高,企業版需付費。 |
故障排查 | 日志分散(多組件),需關聯分析。常見問題如“Pulsar連接失敗”需編碼調試。 | 日志集中、結構化(JSON格式),錯誤信息明確(如“segment not found”)。 | Qdrant 更友好:適合運維能力弱的企業。Milvus 適合有SRE團隊的公司。 |
5. API化能力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API設計 | gRPC為主,REST API需通過milvus-proxy 轉換(額外部署)。SDK豐富(Python/Java/Go),但REST文檔不完整。 | 原生RESTful API + gRPC,開箱即用。API設計符合OpenAPI規范,文檔清晰(Swagger支持)。 | Qdrant 更優:API更現代化,前端/后端集成更簡單。Milvus REST需額外工作。 |
易用性 | SDK功能全面,但API調用鏈長(如建表→插入→創建索引→查詢)。錯誤碼抽象,調試困難。 | API簡潔:核心操作(upsert/search)1-2步完成。錯誤信息具體(如400: payload type mismatch )。 | Qdrant 顯著勝出:適合快速開發,尤其MVP項目。Milvus 適合需要精細控制的場景。 |
擴展性 | 支持自定義插件(企業版),但需編碼。 | 通過API即可實現高級功能(如filtering with payload),無需改代碼。 | Qdrant 更靈活:API即服務,降低開發門檻。 |
6. 功能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核心功能 | 支持IVF_FLAT、HNSW、ANNOY等索引;標量過濾、時間旅行查詢、多向量字段。 | 支持HNSW、量化索引;payload過濾(類似標量)、稀疏向量(v1.6+)。 | Milvus雖然企業級功能多(如時間旅行查詢)。但是這些功能對于具備開發能力的企業來說等同于雞脅,Qdrant通過組合無論是穩定性還是技術先進性遠超Milvus。 |
高級特性 | 數據分片、跨集群復制、強一致性(企業版);支持GPU加速。 | 動態量化(Binary/Scalar)、條件過濾更靈活;但無分片/復制(開源版)。 | Milvus 優勢明顯:復雜業務場景(如金融風控)。但是在2025年出現了高級Rag技術后Milvus這些功能已成雞脅,而且Qdrant的組件生態得到了Llama、Google這些巨頭支持因此更豐富。 |
生態集成 | 與PyTorch/TensorFlow深度集成;支持LangChain、LlamaIndex。 | 集成較新(如LlamaIndex支持),但生態較小。 | Milvus 和Qdrant同樣支持成熟,但Qdrant在性能上更優。 |
7. 工業標準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行業認可 | CNCF沙箱項目,被阿里云、騰訊云、AWS集成;國內大廠(小米、美團)廣泛采用。 | 未進入CNCF,但被Spotify、NEC等國際公司使用;Rust社區認可度高。 | 和Qdrant打平。 |
協議兼容 | 支持標準向量協議(如FAISS接口),但自定義擴展多。 | 兼容主流向量協議(如Annoy),API設計更貼近行業慣例。 | Qdrant 更標準化:API設計更符合RESTful最佳實踐。Milvus 有“廠商鎖定”風險。 |
未來趨勢 | 向量數據庫事實標準(尤其亞洲市場),但面臨Vespa等競爭。 | 增長最快的新銳(GitHub Stars 2023年增長150%),但生態未成型。 | Milvus和Qdrant同樣穩妥 |
8. 支持存儲數據量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單機上限 | ~1億向量(受限于內存),需集群擴展。 | ~5億向量(Rust內存管理高效),單機性能更好。 | Qdrant 更優:中小規模場景更高效。 |
集群上限 | 無理論上限:支持100億+向量(實測案例:Zilliz客戶達500億)。分片機制成熟。 | ~100億向量(OpenAI的Agent內部一開始用的就是Qdrant,數據量支持全世界第1)。 | 打平 |
數據增長 | 動態擴容平滑,但需預規劃分片。 | 同樣擴容平滑,且不需要預規劃分片 | 打平 |
9. 硬件開銷
維度 | Milvus | Qdrant | 對比結論 |
---|
內存占用 | 高:索引構建時內存消耗大(HNSW需3-5x原始數據)。需大內存服務器(>64GB)。 | 低:Rust高效內存管理,索引內存開銷比Milvus低30-40%(實測)。 | Qdrant 更優:資源受限環境(如邊緣設備)首選。 |
CPU效率 | 分布式架構導致跨節點通信開銷,CPU利用率波動大。 | 單節點CPU利用率高,查詢吞吐更高(同等硬件下QPS高15-25%)。 | Qdrant 更高效:高并發查詢場景更省資源。 |
存儲成本 | 需外部存儲(如MinIO),元數據開銷大。 | 內置存儲引擎,元數據精簡,磁盤占用少10-20%。 | Qdrant 總開銷更低:同等數據量下,硬件成本減少25%+。Milvus 僅在超大規模時攤薄開銷。 |
綜合建議:如何選擇?
選 Milvus 如果:
? 預算充足
? 全棧式團隊(包括運維、網管)
選 Qdrant 如果:
? 只有虛擬機費用(2c cpu, 1g內存可支持千萬條數據)
? 運維能力弱,需快速上手
? 成本敏感,追求輕量級API
結論
當面對Qdrant1.8+版本以后:
- 功能上打平;
- 性能上Qdrant更優;
- 成本上需要布署起全功能的成本+隱性成本高達8位數而另一個全免費;
- 技術上Milvus雖然所謂企業級成熟,但是在每個月一迭代周期的AI市場下,一個始終保持技術最先進一個由如臃腫的貴婦;
此時,你會怎么選呢?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4231.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4231.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4231.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