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循環依賴以及三個級別緩存
什么是循環依賴?
循環依賴,顧名思義,就是指兩個或多個 Spring Bean 之間相互依賴,形成一個閉環。

最常見也是 Spring 能夠“解決”的循環依賴是構造器注入 和 setter 注入 混合或單獨使用時,發生在 單例(Singleton) Bean 上的情況。
什么是三級緩存?

第一級緩存:singletonObjects
(一級緩存 / 成品 Bean 緩存)
-
類型: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Object>
-
作用: 存放已經完全初始化好,并且可供使用的單例 Bean。當一個 Bean 在這里被找到時,它就是“成品”了,可以直接返回給請求者。
第二級緩存:earlySingletonObjects
(二級緩存 / 早期暴露對象緩存)
-
類型: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Object>
-
作用: 存放已經實例化但尚未完成屬性填充和初始化的 Bean。這些 Bean 是“半成品”,但它們被提前暴露出來,以便解決循環依賴。
第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三級緩存 / 早期單例工廠緩存)
- 類型:
HashMap<String, ObjectFactory<?>>
- 作用: 存放創建 Bean 的 ObjectFactory。這個工廠負責生產“半成品”的 Bean 實例(可能經過 AOP 代理)。它是解決循環依賴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在涉及到 AOP 代理的場景。
- 特點: 這里的不是 Bean 實例本身,而是一個能夠獲取早期 Bean 引用(可能是原始對象,也可能是代理對象)的工廠。
我們可以看到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的類型是HashMap,并且map的value值為ObjectFactory,不同于其他兩級緩存。
💠為什么 value
是 ObjectFactory
而不是 Object
?
-
這就是第三級緩存的精妙之處,也是它能夠解決循環依賴與 AOP 代理同時存在問題的關鍵:
- 延遲生成早期引用:
- 在 Bean A 實例化后,它會立即將一個
ObjectFactory
放入第三級緩存。 - 這個工廠只有在另一個 Bean B 發生循環依賴,并且需要提前獲取 Bean A 的引用時,才會被調用(
singletonFactory.getObject()
)。 - 這種延遲機制使得 Spring 可以在真正需要 Bean A 的早期引用時,才決定并生成它。
- 在 Bean A 實例化后,它會立即將一個
- 處理 AOP 代理:
- 如果 Bean A 需要進行 AOP 代理(例如,因為它上面有
@Transactional
注解,或者被某個切面匹配到),那么在ObjectFactory
的getObject()
方法被調用時,Spring 的 AOP 邏輯會被觸發。 - 此時,
getObject()
方法將不會簡單地返回 Bean A 的原始實例,而是會返回 Bean A 的代理實例。 - 這個代理實例隨后會被放入第二級緩存
earlySingletonObjects
,供依賴方使用。
- 如果 Bean A 需要進行 AOP 代理(例如,因為它上面有
總結來說:
- 一級和二級緩存直接存放Bean 實例(成品或半成品)。
- 第三級緩存存放的是一個**“生產 Bean 實例的工廠”**。這個工廠在被調用時,能根據 Bean 的特性(特別是是否需要 AOP 代理),決定是返回原始實例還是其代理實例。
正是因為
singletonFactories
存儲的是一個能夠“生產”早期 Bean 實例的工廠,而不是直接的 Bean 實例,Spring 才能夠在循環依賴的場景下,靈活地提供經過 AOP 代理的早期 Bean 引用,從而保證了 Bean 引用的一致性,解決了復雜場景下的循環依賴問題。 - 延遲生成早期引用:
💠為什么 singletonFactories
使用 HashMap
?
-
singletonObjects
和earlySingletonObjects
需要ConcurrentHashMap
是因為它們是并發訪問的熱點,需要內部的并發控制來保證性能和線程安全。 -
singletonFactories
使用HashMap
是因為它的所有相關操作都已經被外部的synchronized (this.singletonObjects)
鎖保護起來,本身不需要內部的并發機制。 在這個全局鎖的保護下,使用HashMap
既滿足了線程安全,又因為其操作頻率相對較低而沒有性能瓶頸。
循環依賴流程?
這五個是單例 Bean 的創建和緩存緊密相關的核心環節,清晰描述了 Spring 單例 Bean 的生命周期
- 緩存查詢
? 這是獲取 Bean 的第一步,也是最快、最高效的方式。
-
目標:檢查 Spring IoC 容器中是否已經存在一個完全初始化好的 Bean 實例。
-
實現:Spring 會首先去它的**一級緩存(
singletonObjects
)**中查找。 -
結果:
-
如果找到了,直接返回這個 Bean 實例。這是最理想的情況,省去了后續所有創建和初始化步驟。
-
如果沒找到,并且這個 Bean 當前正在創建中(表示可能存在循環依賴),它會進一步嘗試從**二級緩存(
earlySingletonObjects
)或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獲取一個早期引用。
-
- 創建對象 (實例化)
? 如果緩存中沒有找到可用的 Bean,那么 Spring 就會開始創建新的 Bean 實例。
- 目標:根據 Bean 定義(
BeanDefinition
),通過反射等方式,生成 Bean 的原始實例。 - 實現:
- 對于普通 Bean,通常是調用其構造函數來創建對象。
- 在實例化完成后,Bean 的原始實例就存在了,但此時它只是一個“空殼”,沒有任何屬性被填充,也沒有進行任何初始化操作。
- 關鍵時機:這個階段是 Bean 生命周期中首次出現具體對象的地方。也是在這個階段之后,如果存在循環依賴且允許早期引用,Spring 會將 Bean 的一個早期引用工廠(
ObjectFactory
)放入三級緩存。
- 填充屬性
? 對象創建后,它需要被注入所依賴的其他 Bean 和配置。
- 目標:將 Bean 定義中聲明的屬性(通過
@Autowired
、@Resource
等注解或 XML 配置)注入到剛創建的 Bean 實例中。 - 實現:
- Spring IoC 容器會解析 Bean 的依賴關系。
- 如果是通過 Setter 方法注入或字段注入,Spring 會查找對應的依賴 Bean。
-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循環依賴(例如,
BeanA
依賴BeanB
,而BeanB
此時需要BeanA
),Spring 會利用之前放入三級緩存中的ObjectFactory
來獲取BeanA
的早期引用(可能是代理對象),從而打破循環。
- 關鍵時機:循環依賴問題主要發生在這個階段。
- 初始化
? 屬性填充完成后,Bean 實例就具備了它所有的依賴,但可能還需要進行一些自定義的初始化工作。
-
目標:執行 Bean 的自定義初始化邏輯和生命周期回調。
-
實現:
- Aware 接口回調:如果 Bean 實現了
BeanNameAware
、BeanFactoryAware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等接口,Spring 會調用相應的方法注入名稱、工廠或上下文。 - BeanPostProcessor 前置處理:調用所有注冊的
BeanPostProcessor
的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
方法。 @PostConstruct
方法:執行 Bean 中被@PostConstruct
注解標記的方法。InitializingBean
接口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如果 Bean 實現了InitializingBean
接口,調用其afterPropertiesSet()
方法。- 自定義
init-method
:執行 Bean 定義中指定的自定義初始化方法(如 XML 配置中的init-method
)。 - BeanPostProcessor 后置處理:調用所有注冊的
BeanPostProcessor
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AOP 代理通常在這個階段發生,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
方法會返回 Bean 的代理對象。
- Aware 接口回調:如果 Bean 實現了
-
關鍵時機:Bean 的最終形態(包含所有代理)通常在這個階段確定。
- 緩存轉移 (放入一級緩存)
? 所有步驟都完成后,這個 Bean 就“大功告成”了。
- 目標:將完全初始化并可用的 Bean 實例,從所有臨時緩存中移除,并放入最終的成品緩存。
- 實現:
- Spring 會將這個 Bean 實例放入一級緩存(
singletonObjects
)。 - 同時,從**二級緩存(
earlySingletonObjects
)和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中移除該 Bean 的相關條目,因為它現在已經是“成品”了,不再是早期引用或工廠。
- Spring 會將這個 Bean 實例放入一級緩存(
- 結果:此后,任何對該 Bean 的請求都將直接從一級緩存中獲取,高效且快速。
來看BeanA和BeanB這個循環依賴流程,在三級緩存中是怎么作用的?
流程參考視頻[徹底拿捏Spring循環依賴以及三個級別緩存嗶哩嗶哩bilibili]
首先來看BeanA的創建過程
?1.緩存查詢
查詢三級緩存,都沒有,回到主流程,進行創建對象。

?2.創建對象
我們通過反射創建對象,包裝成ObjectFactory類型,放到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中,再回到主流程,進行填充屬性。

?3.填充屬性
因為填充的是BeanB,所以要開始創建BeanB,同樣走的是BeanA走的那一套流程 。
? 🎯3.1 進行緩存查詢,查詢不到,進行下一步創建對象。

? 🎯3.2 進行通過反射創建對象,此時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中已經有BeanA了,將BeanB放進去

? 🎯3.3填充屬性,要填充BeanA,又要開始創建BeanA的那一套流程。
? 3.3.1 進行緩存查詢,此時三級緩存中是有的,執行一些額外操作

? 來看源碼,重點看2.3-2.6 ,通過getObject
獲得對象,放到二級緩存中,并在三級緩存中移除它。
? 這樣BeanB的填充屬性就完成了。回到BeanB的主流程中,進行初始化
protected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boolean allowEarlyReference) {// 1. 首先嘗試從一級緩存中獲取成品 BeanObject singletonObject = this.singletonObjects.get(beanName);// 2. 如果一級緩存中沒有,并且該 Bean 正在創建中 (解決循環依賴的關鍵入口)if (singletonObject == null && this.isSingletonCurrentlyInCreation(beanName)) {// 2.1. 嘗試從二級緩存中獲取早期暴露的 BeansingletonObject = 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get(beanName);// 2.2. 如果二級緩存中也沒有,并且允許早期引用 (allowEarlyReference通常為true,表示允許循環依賴)if (singletonObject == null && allowEarlyReference) {// 對 singletonObjects 進行同步鎖,保證線程安全,防止多個線程同時處理同一個Bean的早期引用synchronized(this.singletonObjects) {// 再次檢查一級緩存,因為在同步塊外可能被其他線程放入singletonObject = this.singletonObjects.get(beanName);if (singletonObject == null) { // 再次確認一級緩存沒有// 再次檢查二級緩存,確保同步塊內沒有被其他線程放入singletonObject = 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get(beanName);if (singletonObject == null) { // 再次確認二級緩存沒有// 2.3. 從三級緩存中獲取 ObjectFactory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y = (ObjectFactory)this.singletonFactories.get(beanName);if (singletonFactory != null) {// 2.4. 調用 ObjectFactory 的 getObject() 方法獲取早期 Bean 實例// 這可能是原始對象,也可能是代理對象(如果AOP觸發)singletonObject = singletonFactory.getObject();// 2.5. 將獲取到的早期 Bean 實例放入二級緩存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put(beanName, singletonObject);// 2.6. 從三級緩存中移除對應的 ObjectFactory,因為已經使用了this.singletonFactories.remove(beanName);}}}}}}return singletonObject;
}
? 🎯3.4 初始化,執行 Bean 的自定義初始化邏輯和生命周期回調。
? 🎯3.5 緩存轉移,因為BeanB已經完全創建完畢了,所有要將緩存里面的對象進行轉移

? 看源碼,將BeanB放入一級緩存中,從三級緩存中移除,從二級緩存中移除。
protected void addSingleton(String beanName, Object singletonObject) {synchronized(this.singletonObjects) {this.singletonObjects.put(beanName, singletonObject); // 放入一級緩存this.singletonFactories.remove(beanName); // 從三級緩存移除,因為已經不是早期引用了this.earlySingletonObjects.remove(beanName); // 從二級緩存移除,因為已經不是早期引用了this.registeredSingletons.add(beanName); // 記錄為已注冊的單例}
}

? 到這里整個BeanB的創建過程就完成了,但這只是BeanA填充屬性,我們還要跳回BeanA的創建過程。

?4.初始化
?5.緩存轉移
同上類似,移除二級和三級緩存中的BeanA,添加一級緩存中


為什么需要第三級緩存,有兩個不就行了
簡單來說,第三級緩存是為了解決當 Bean 存在循環依賴,并且還需要進行 AOP 代理(或者其他后置處理器處理)時的問題。
如果沒有第三級緩存,僅靠兩級緩存,Spring 無法在需要 AOP 代理時正確處理循環依賴。
為什么兩級緩存不夠?
我們來想象一下只有兩級緩存(singletonObjects
和 earlySingletonObjects
)的場景:
假設有兩個 Bean:BeanA
和 BeanB
。
BeanA
依賴BeanB
。BeanB
依賴BeanA
。- 最重要的是:
BeanA
需要被 AOP 代理(例如,它上面有@Transactional
注解,或者自定義的切面)。
流程推演(只有兩級緩存):
- 創建
BeanA
:- Spring 開始創建
BeanA
。 - 實例化
BeanA
的原始對象a
。 - 將
a
放入二級緩存earlySingletonObjects
。
- Spring 開始創建
BeanA
填充屬性,需要BeanB
:BeanA
的屬性填充過程中,發現需要BeanB
。- Spring 暫停
BeanA
的創建,轉而創建BeanB
。
- 創建
BeanB
:- Spring 開始創建
BeanB
。 - 實例化
BeanB
的原始對象b
。 - 將
b
放入二級緩存earlySingletonObjects
。
- Spring 開始創建
BeanB
填充屬性,需要BeanA
:BeanB
的屬性填充過程中,發現需要BeanA
。- Spring 到緩存中查找
BeanA
:- 在一級緩存
singletonObjects
中找不到BeanA
(因為它還沒初始化完)。 - 在二級緩存
earlySingletonObjects
中找到了BeanA
的原始對象a
。 - 將
a
注射到BeanB
中。
- 在一級緩存
BeanB
完成初始化:BeanB
完成屬性填充和所有初始化步驟。BeanB
被放入一級緩存singletonObjects
,完成創建。
BeanA
繼續完成初始化:BeanA
現在得到了完整的BeanB
。BeanA
繼續進行初始化步驟,包括執行 AOP 代理邏輯。- 此時,問題來了:當
BeanA
執行 AOP 代理時,它會生成一個代理對象a_proxy
。這個a_proxy
才是最終應該被其他 Bean 引用和使用的對象。 - 但問題是,
BeanB
在第4步中已經獲取并使用了BeanA
的原始對象a
,而不是a_proxy
。
結論: 在這種情況下,BeanB
引用的是未被 AOP 代理的 BeanA
原始對象,而其他后來的 Bean 引用的是 BeanA
的代理對象。這就導致了 Bean 實例的不一致性,后續對 BeanA
的方法調用可能無法觸發 AOP 邏輯,從而導致功能異常。
第三級緩存 singletonFactories
的作用
第三級緩存 singletonFactories
存放的不是 Bean 實例,而是一個 ObjectFactory
(一個工廠)。這個工廠的 getObject()
方法,會在需要時,動態地生成并返回 Bean 的早期引用。
關鍵在于:這個工廠在生成早期引用時,會判斷當前 Bean 是否需要進行 AOP 代理。如果需要,它會直接返回代理對象;如果不需要,它就返回原始對象。
引入第三級緩存后的流程推演:
- 創建
BeanA
:- Spring 開始創建
BeanA
。 - 實例化
BeanA
的原始對象a
。 - Spring 將一個
ObjectFactory
放入第三級緩存singletonFactories
。 這個工廠在被調用時,會負責生成BeanA
的早期引用(可能是原始對象或代理對象)。 - 同時,將
BeanA
從singletonFactories
中移除,將原始對象a
放入earlySingletonObjects
(二級緩存)。
- Spring 開始創建
BeanA
填充屬性,需要BeanB
:BeanA
的屬性填充過程中,發現需要BeanB
。- Spring 暫停
BeanA
的創建,轉而創建BeanB
。
- 創建
BeanB
(步驟同前,不再贅述)。 BeanB
填充屬性,需要BeanA
:BeanB
的屬性填充過程中,發現需要BeanA
。- Spring 到緩存中查找
BeanA
:- 在一級緩存
singletonObjects
中找不到。 - 在二級緩存
earlySingletonObjects
中找到了BeanA
的原始對象a
。 - 如果此時
BeanA
需要被 AOP 代理,并且 AOP 后置處理器已經準備好,那么earlySingletonObjects
中的a
將不會直接返回給BeanB
。 - 而是會通過
singletonFactories
中對應的ObjectFactory
來獲取BeanA
的早期引用。 這個工廠被調用時,會觸發BeanA
的 AOP 代理邏輯,生成a_proxy
。 a_proxy
會被放入二級緩存earlySingletonObjects
,替換掉原始對象a
。(重要:這里原始對象被替換為代理對象)- 然后,
a_proxy
被注射到BeanB
中。
- 在一級緩存
BeanB
完成初始化:BeanB
完成屬性填充和所有初始化步驟,并被放入一級緩存singletonObjects
。
BeanA
繼續完成初始化:BeanA
現在得到了完整的BeanB
。BeanA
繼續進行剩余的初始化步驟。BeanA
的最終代理對象(如果之前生成過,就是那個a_proxy
;如果沒有,則在此處生成并最終確定)被放入一級緩存singletonObjects
。
核心優勢:
通過三級緩存,當一個 Bean(比如 BeanA
)在創建過程中被另一個 Bean(比如 BeanB
)提前引用時,并且這個 BeanA
需要被 AOP 代理,三級緩存中的 ObjectFactory
能夠保證所有獲取到的早期引用都是經過 AOP 代理后的對象。這樣就確保了 Bean 實例的一致性,無論是在循環依賴中被提前引用,還是在后續正常流程中被引用,都將得到的是同一個 AOP 代理后的實例。
總結: 兩級緩存無法處理 AOP 代理的場景,因為在 Bean 完全初始化前無法確定最終是返回原始對象還是代理對象。第三級緩存通過存儲一個工廠(ObjectFactory
),使得 Spring 能夠在需要時才決定并生成最終的早期引用(可以是原始對象,也可以是代理對象),從而保證了在循環依賴和 AOP 代理同時存在時的正確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