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images -查看所有的本地鏡像。
docker pull -把遠端鏡像拉取到本地。
docker rmi -刪除鏡像。
docker push -推到鏡像倉庫。
docker run -創建并運行容器(自動化,如果發現鏡像不存在會先去拉取,
拉取完了以后再去自動創建容器,再去運行)。
docker build -構建鏡像。
docker save -保存到本地。
docker load -把壓縮文件加載到鏡像當中。
docker stop -把運行中的容器停止,它停止的其實是容器內部的
那個進程,容器還在。
docker start -把容器里面這個停掉的進程再次啟動起來。
注意:docker run是創建并運行容器,每次執行它都會創建一個新的容器。
docker start只是去啟動這個已經停掉的容器進程,它不會去創建容器。
docker ps -查看當前容器的運行狀態(默認情況下查看的是運行中的容器)。
docker rm -刪除容器。
docker logs -查看容器運行的日志。
docker exec -? 進入容器內部。
?
?
?
?·docker pull nginx -拉取nginx的鏡像。
?·docker images -查看本地鏡像列表。
?·docker save -o 文件名 鏡像名:版本號
保存鏡像成一個壓縮包到本地。
?·docker rmi 鏡像名:版本號
刪除鏡像。
?
-i,? --input指要讀的哪一個tar文件。
-q, --quiet指不要輸出任何內容。
·docker load -i 文件名
下載本地文件(鏡像)。
·docker run -d --name nginx -p 80:80 nginx
創建并運行容器。
-d:后臺運行
--name:容器的名字
-p 端口映射:第一個是宿主機端口號,第二個是容器內端口號。
最后一個nginx是鏡像名。
補充:
-e:環境變量
·docker ps
查看容器的狀態。
CONTAINER ID:容器的id(當前容器的唯一標識)。
IMAGE:指容器用哪個鏡像跑的。
COMMAND:內部運行時的一個啟動命令。
CREATED:創建時間。
STATUS:狀態,up代表的是啟動當中。
PORTS:端口,我們做的映射。(這里我們做的是宿主機的80映射到容器內的80端口)。
NAMES:容器的名字。
也可以加格式化方式訪問,格式會更加清爽 docker ps --format "table {{.ID}}\t{{.Image}}\t{{.Ports}}\t{{.Status}}\t{{.Names}}"
?·docker stop nginx
把運行中的容器停止,它停止的其實是容器內部的
那個進程,容器還在。
docker ps -查看當前容器的運行狀態(默認情況下查看的是運行中的容器)。
docker ps -a:查看所有的容器。
Exited(0):停止,代表該容器已停止。
·docker start 容器名
啟動容器。
·docker logs 容器名
查看容器日志。
·docker logs -f 容器名
一直查看這個日志不停(卡在這里,只要你一直訪問nginx,nginx產生了日志,它就會在這里持續輸出不會停下來)持續跟蹤日志。
CTRL+C停下來。
?·docker exec -it 容器名 bash
進入容器的內部。
-it:可交互的終端。
我們要進入容器內部,容器是一個隔離環境,模擬了一臺計算機,進去以后要跟它交互。怎么交互,采用命令行交互,命令行交互需要有一個終端-it就是指添加一個可輸入的終端。
bash:命令行交互。
已經在容器的內部了,它模擬了一個計算機,它有自己獨立的網絡,獨立的內存,獨立的文件系統。
exit: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