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c語言傳統處理錯誤方式
1、終止程序
2、返回錯誤碼
2.c++異常概念
3.異常的使用
?3.1異常的拋出與捕獲
3.2異常安全(還有一些異常重新拋出)
3.3異常規范
4.自定義異常體系
5.c++標準庫的異常體系
6.異常優缺點
?1、優點
2、缺點
7、補充
1.c語言傳統處理錯誤方式
1、終止程序
如assert斷言、內存錯誤(原因有很多,越界訪問啊等等)、除0錯誤
2、返回錯誤碼
錯誤碼,常見的就是程序運行后,如果沒有錯誤的話,就是返回0,不正常的時候返回負的多少或者其他奇怪的數字。很多庫的接口函數都把錯誤碼放到errno中,表示錯誤。遇到這種,錯誤的原因需要查表或者自行尋找到錯誤原因。
2.c++異常概念
?異常在很多面向對象的語言都有,python也有。
異常是一種處理錯誤的方式,可以理解為程度比assert輕一點,處理方式不是粗暴的終止程序。當出現某個編譯器無法處理的錯誤時,可以將其作為異常拋出,由程序員預先設置的程序來處理這個錯誤。
throw:拋出異常,“throw 字符串或數字”
catch:捕獲異常,比如捕獲到了字符串或數字,就會進入對應的塊域中,執行設定的語句。可以多個catch捕獲多個異常(比如針對字符串的、針對數字的)
try:在try里面的語句,都會在運行時進行檢查,如果遇到異常,把異常拋出后,會馬上跳到catch中。
try {// 保護的標識代碼 }catch( ExceptionName e1 ) {// catch 塊 }catch( ExceptionName e2 ) {// catch 塊 }catch( ExceptionName eN ) {// catch 塊 }
void fa() {int a; cin >> a;if (a == 2){throw "wdawd";}else if (a == 3){throw 4;}else if (a == 4){string s("dwwdawda");throw s;}else if (a == 5){stack<int>s;s.push(2);throw s;} }int main() {try {fa();}catch (const char* err){cout << err << endl;}catch (int x){cout << x << endl;}catch (const string& es){cout << es << endl;}catch (...) {cout << 231231 << endl;}return 0; }
如果沒有遇到異常,在執行完try里面的語句后,會直接跳過catch里面的內容。
注意,如果是庫里的對象返回的話,建議用const 類型&來接受,因為這樣如果這個對象有移動拷貝的話,這個寫法可以接受右值也可以接受左值,提高效率。
3.異常的使用
?3.1異常的拋出與捕獲
相比c語言傳統的錯誤碼(遇到錯誤,要層層返回,每層都要處理,直到返回main函數),異常可以直接跳回到匹配的catch處。這個過程中,跳過的函數都是會正常銷毀的
異常拋出和匹配原則
1、異常是通過拋出對象引出的,該對象的類型決定了應該激活哪個catch
2、被選中的處理代碼是調用鏈(就是從main到第一個函數到其內的函數再到其內的函數,一路下去)中與對象類型匹配且距離拋出異常的位置最近的,比如在第一個函數處也有try,然后執行try里面的內容時拋了異常,并且catch的內容與拋出的對象的類型是匹配的,那就會執行第一個函數處的對應catch而不是main函數處的catch。
3、catch(...)可以捕獲任意類型的異常,問題是不知道異常是什么? ?用來兜底的,建議一定加
4、拋出異常后,對于相應的對象,會生成該對象的拷貝,因為這個對象可能是個臨時對象(比如局部變量),這個拷貝出來的對象,在catch之后會銷毀。(效率還是很高的,因為臨時對象的話,走移動拷貝,效率挺高的)。比如我們拋出了一個string對象,就上面的代碼中一樣。
5、類型不一定嚴格匹配,可以拋出派生類對象,讓基類捕獲,利用多態。具體看下面的異常體系
在函數調用鏈中異常棧展開匹配原則
1、throw拋出后,要確認自己是否在try里面,在的話才去找匹配的catch,然后跳到匹配的catch處
2、沒有匹配的catch,就跳出當前的函數棧,在調用該函數的函數棧中繼續找匹配的catch
3、如果在main函數中都沒有找到匹配的catch就會終止程序。而整個沿著調用鏈向上找匹配的catch的過程,就是棧展開。所以實際中,我們都會加個catch(...),否則有異常沒捕獲就會直接終止程序。
4、在匹配的catch處執行完對應的語句后,會沿著當前的try ....catch之后的語句繼續執行。
3.2異常安全(還有一些異常重新拋出)
異常安全的核心問題就是在調用鏈非常長的情況下,異常會直接跳到catch,而這個過程很可能橫跨了很多個函數。
1、不要在構造函數里拋異常,因為拋異常會直接跳到catch。如果構造函數里面要進行初始化,最典型的就是開辟多段空間給多個指針變量,如果這個過程中拋異常了,導致有些指針變量沒有被初始化,仍然是野指針或空指針,那么析構函數在delete或者free的時候就會拋異常或者報錯。簡單點就是說可能會造成對象不完整或者沒有完全初始化
2、析構函數不要拋異常。因為析構函數負責資源的清理,如果在析構函數中拋異常,很可能導致內存泄漏等問題,比如某個空間沒有被delete掉。
3、異常經常會導致內存泄漏的問題。比如new和delete中間有一塊拋出了異常,導致直接跳到catch了,delete就不會執行,這樣就內存泄漏了,還會導致lock和unlock之間的死鎖問題(這個是線程的知識,看我linux和網絡的部分即可)
接下來是一種處理方法,利用異常重新拋出
void fa() {int a; cin >> a;if (a == 2){throw "wdawd";}else if (a == 3){throw 4;}else if (a == 4){string s("dwwdawda");throw s;}else if (a == 5){stack<int>s;s.push(2);throw s;} } void f() {int* x = new int;try {fa();}catch (...) {//不一定是...,只是最保險的就是這個,不管拋了什么異常都可以接受delete x;throw;//不管接受到什么異常,都通通重新拋出去。} } int main() {try {f();}catch (const char* err){cout << err << endl;}catch (int x){cout << x << endl;}catch (const string& es){cout << es << endl;}catch (...) {cout << 231231 << endl;}return 0; }
核心思路就是在關鍵位置提前捕獲,然后再重新拋出
比較惡心的情況:
void f() {int* x = new int;int *x1,x2;try {x1 = new int;try {x2 = new int;}catch (...) {delete x1;delete x;throw;}}catch (...) {delete x;throw;}delete x;delete x1;delete x2; }
這個方法寫起來太麻煩了,可見這個方法也不是很好,依靠智能指針可以更加的高效處理這個問題
class SmartPtr { public:SmartPtr(int *ptr):_ptr(ptr){}~SmartPtr() {delete _ptr;} private:int* _ptr; }; void f() {SmartPtr s1(new int);SmartPtr s2(new int);SmartPtr s3(new int);//這樣就可以依靠析構函數自動清理資源了。//就算拋了異常,s1、s2、s3是局部變量,在出了作用域會自動銷毀,調用它的析構函數}
3.3異常規范
出于上面的情況,98的時候,希望大家寫異常的時候規范一些。
// 這里表示這個函數會拋出A/B/C/D中的某種類型的異常 void fun() throw(A,B,C,D); // 這里表示這個函數只會拋出A的異常 void* operator new (std::size_t size) throw (A); // 這里表示這個函數不會拋出異常 void* operator delete (std::size_t size, void* ptr) throw();單單靠上面3個,還是會出問題,比如寫了拋abc,但實際上可能拋了d。 又比如函數深層調用,一層調一層那豈不是每一層函數都要寫好多的throw()。 而且因為考慮到兼容c語言的問題,這只能是個建議而不是規定。// C++11 中新增的noexcept,表示不會拋異常 thread() noexcept; thread (thread&& x) noexcept;//通過這個簡化,只標記不會拋異常的函數。 但要小心的是,間接層加了noexcept,但這層函數調用的函數拋了異常,是不會檢測到的。而且一旦檢測到拋出了規定外的異常,編譯器也只是報錯。
4.自定義異常體系
在實際過程中,大家都是設計一個異常體系,否則的下不同組各自管自己拋異常,最后害慘了外面管異常的,因為catch(...)是不確定究竟是什么異常,所以通過設計異常體系,讓異常的信息更加的準確,方便處理。
?接下來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異常體系
class Exception { public:Exception(const string& errmsg, int id):_errmsg(errmsg), _id(id){}virtual string what() const{return _errmsg; //返回錯誤描述 } protected:string _errmsg;//錯誤描述,比如基礎的錯誤信息,比如內存錯誤等等int _id; //錯誤id };//這里會有一個類,比如說是數據庫開發組的。 class SqlException : public Exception { public:SqlException(const string& errmsg, int id, const string& sql):Exception(errmsg, id), _sql(sql){}virtual string what() const{string str = "SqlException:";//表明自己是什么錯誤類的str += _errmsg;str += "->";str += _sql;return str;//再基礎的錯誤信息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額外備注信息,讓錯誤描述更加的準確} private:const string _sql; };//緩存組,具體做什么因人而異,主要是不同的組都會加上一串字符串,表示這個異常是 //哪個組負責的 class CacheException : public Exception { public:CacheException(const string& errmsg, int id):Exception(errmsg, id){}virtual string what() const{string str = "CacheException:";str += _errmsg;return str;} };//網絡組的,記錄請求類型等等的 class HttpServerException : public Exception { public:HttpServerException(const string& errmsg, int id, const string& type):Exception(errmsg, id), _type(type){}virtual string what() const{string str = "HttpServerException:";str += _type;str += ":";str += _errmsg;return str;} private:const string _type; };
那么如何捕獲呢?
catch (const Exception& e) // 這里捕獲父類對象就可以{// 多態cout << e.what() << endl;}
利用繼承的特性,用父類對象的引用來接受派生類或者父類本身。
然后利用虛函數的特性,在滿足多態的情況下,如果接受的派生類,那么what調用的就是派生類的what,如果接受的是父類,就會調用父類的what。
5.c++標準庫的異常體系
?c++標準庫也是弄了一個異常體系。
圖片出自菜鳥編程。
6.異常優缺點
?1、優點
1、相比傳統的錯誤碼,異常可以更加清晰的展現出錯誤的信息,甚至包含堆棧的調用信息,這樣可以幫助更好的定位bug
2、錯誤碼必須通過層層的retrun返回錯誤碼,然后才能拿到錯誤碼,相比之下異常可以直接拿到信息,跳過中間的過程。
3、很多第三方的庫都包含了異常,使用的時候也得關注異常。
4、部分情況用異常更好,比如構造函數沒有返回值,只能拋異常。比如at這個函數,返回什么很重要,但問題是返回什么都可能不是錯誤信息,反而可能是一個正常的值,但確實下標越界了。
2、缺點
1、異常會導致程序的執行流亂跳,會非常混亂,尤其是運行時的時候拋異常就會亂跳。導致調試跟蹤以及分析程序的時候會非常困難。
2、異常有一定的性能開銷,不過在現在的硬件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3、c++沒有垃圾回收機制,資源需要自己管理,容易造成內存泄漏、死鎖等異常安全問題,想要解決,建議是rall(智能指針的內容)。
4、標準庫的異常體系定義的一般,導致所有人都是各自定義各自的,比較混亂。
5、異常需要盡量的規范使用,否則負責捕獲異常處理異常的人會很痛苦。主要是,所有的異常繼承自一個基類;函數是否拋異常、拋什么異常,都使用func() throw()的形式規范
7、補充
異常一旦發生,說明程序出現了非法的情況
程序中只要有異常,就必須處理。一旦有拋出異常,那么必須捕獲,否則代碼最后會崩潰。基類的const類型引用,可以捕獲所有的子類的異常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