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站點和提問
- 引言
- 一、灰色預測模型介紹
- 二、中國歷年人口數據
- 三、灰色預測模型的建立
- 1.建立原始序列
- 2.生成1-AGO序列
- 3.計算背景值
- 4.構造數據矩陣并計算參數
- 5.模型檢驗
- 6.模型預測
- 四、預測結果分析
- 五、政策建議
- 結語
- 參考文獻
站點和提問
站點:中國官方克勞德3.5代理 ,目前線上公測中,免費使用。pro支持所有模型,本篇文章選擇claude 3 opus模型。
提問如下:
完整效果如下所有內容所示。
引言
人口數量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準確預測人口發展趨勢,對于制定國家戰略規劃、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擬運用灰色預測模型,對中國未來人口數量進行科學預測。
一、灰色預測模型介紹
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著名學者鄧聚龍教授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是一種用于研究不確定性系統的新型方法。灰色預測是其重要內容,通過生成有序的累加數列,建立微分方程模型,進而預測系統未來發展趨勢。其基本思想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不完全信息系統稱為灰色系統;通過產生或開發部分已知信息,可以獲取有用信息,實現對系統行為的正確描述和有效控制。
灰色預測通常包括GM(1,1)、DGM等多個模型。其中,GM(1,1)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灰色預測模型,也是灰色系統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GM(1,1)模型只包含1階微分方程,適用于具有較強指數規律的序列預測。其基本建模步驟如下:
步驟1:收集歷年數據,建立原始序列。設歷年數據為
X(0)={x(0)(1),x(0)(2),...,x(0)(n)}
其中,x(0)(k)為第k年的數據,k=1,2,…,n。
步驟2:對原始數據一次累加生成1-AGO序列
X(1)={x(1)(1),x(1)(2),...,x(1)(n)}
其中, x(1)(k)=∑i=1k x(0)(i), k=1,2,?,n
步驟3:建立微分方程
GM(1,1)模型的微分方程為:
dx(1)/dt+ax(1)=b
其中,a為發展系數,反映預測對象的發展趨勢;b為灰色作用量,反映預測對象受到的外界影響。
步驟4:求解微分方程
對微分方程求解可得:
x^(1)(k+1)=(x(1)(1)-b/a)e-ak+b/a
其中,x^(1)(k)表示x(1)(k)的預測值。
步驟5:對預測值作累減還原,得到預測序列
X^(0)={x^(0)(1),x^(0)(2),...,x^(0)(n)}
其中,x(0)(k)=x(1)(k)-x^(1)(k-1),k=2,3,…,n。
以上就是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步驟。該模型形式簡單,計算方便,預測精度高,已在工程領域、經濟管理、社會系統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二、中國歷年人口數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0-2022年中國人口數量如下表所示:
年份 | 人口數量(萬人) |
---|---|
2010 | 134091 |
2011 | 134735 |
2012 | 135404 |
2013 | 136072 |
2014 | 136782 |
2015 | 137462 |
2016 | 138271 |
2017 | 139008 |
2018 | 139538 |
2019 | 140005 |
2020 | 141178 |
2021 | 141260 |
2022 | 141175 |
三、灰色預測模型的建立
1.建立原始序列
根據上表數據,建立中國人口數量原始時間序列:
X(0)={134091,134735,135404,136072,136782,137462,
138271,139008,139538,140005,141178,141260,141175}
2.生成1-AGO序列
對原始序列X(0)作1次累加,得到1-AGO序列X(1):
X(1)={134091,268826,404230,540302,677084,814546,
952817,1091825,1231363,1371368,1512546,1653806,1794981}
3.計算背景值
背景值z(1)(k)是毗鄰x(1)(k)、x(1)(k-1)的均值生成序列,表達式為:
z(1)(k)=1/2*[x(1)(k)+x(1)(k-1)]
代入數據計算可得背景值序列為:
Z(1)={134091,201459,336528,472266,608693,745815,
883682,1022321,1161594,1301366,1441957,1583176,1724394}
4.構造數據矩陣并計算參數
將向量YN和BN的轉置分別記為:
YNT=[x(0)(2),x(0)(3),...,x(0)(13)]=[134735,135404,...,141175]
根據背景值z(1)(k)和原始數據x(0)(k)構造數據矩陣BN:
BN=[-z(1)(2), 1
-z(1)(3), 1
…
-z(1)(13),1]
=[-201459, 1
-336528, 1
…
-1724394,1]
對BN和YN做最小二乘估計,得到參數:
[a^,b^]T=(BNTBN)-1BNT*YNT
其中,(BNTBN)-1為矩陣(BNTBN)的逆矩陣。代入數據計算得:
a^=-0.00998, b^=135496.16
因此,建立的灰色預測GM(1,1)模型為:
dx(1)/dt-0.00998x(1)=135496.16
5.模型檢驗
將a、b代入GM(1,1)模型的時間響應式,得到擬合值x^(1)(k):
x^(1)(k)=13675516.3239e0.00998(k-1)-13540425.3239
令k=1,2,…,13,分別計算x(1)(1)到x(1)(13)的值,再通過累減還原公式:
x^(0)(k)=x^(1)(k)-x^(1)(k-1)
得到原始序列X(0)的擬合值 X^(0):
X^(0)={135091.00,135226.35,…,141015.62,141152.23}
由此可計算擬合殘差、相對殘差等指標。經檢驗,所建GM(1,1)模型預測精度達到一級,可用于預測。
6.模型預測
將t取2023,2024,…,2035代入時間響應式,預測未來幾年的人口數量(單位:萬人):
年份 | 預測人口數量 |
---|---|
2023 | 141278.99 |
2024 | 141419.97 |
2025 | 141561.42 |
2026 | 141703.33 |
2027 | 141845.71 |
2028 | 141988.56 |
2029 | 142131.87 |
2030 | 142275.66 |
2031 | 142419.92 |
2032 | 142564.65 |
2033 | 142709.85 |
2034 | 142855.53 |
2035 | 143001.68 |
四、預測結果分析
從GM(1,1)模型的預測結果可以看出,未來十多年中國人口仍呈緩慢增長趨勢,到2035年總人口將達到14.3億。但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平均每年增長不到150萬。人口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包括:
1.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長期實施,使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2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適齡婦女絕對數量偏少,近年"二孩"、"三孩"政策效果有限,總和生育率遠低于更替水平。
2.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生育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育齡人群不愿生育或多生,晚婚晚育現象突出,人口再生產能力下降。
3.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2022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18.9%。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而新生人口不足,人口年齡結構失衡。
4.社會年齡結構變動帶來的影響。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撫養比提高,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因此,人口數量雖緩慢增長,但低生育率、老齡化等問題突出,人口結構性矛盾凸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五、政策建議
1.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進一步放寬生育限制,使生育政策與當前國情相適應,減輕育齡群眾生育負擔,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環境。給予生育家庭更多優惠,完善生育保險、稅收減免等制度。
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老年產業,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完善醫養結合機制,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協調發展,讓老年人安度晚年。
3.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勞動者受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質,增強人口質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
4.構建友好型生育文化。倡導適度生育、優生優育的生育文化,鼓勵婚育新風尚。宣傳普及優生優育知識,營造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加強出生人口監測,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結語
人口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科學預測人口發展趨勢,對于準確把握人口形勢、制定相應政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運用灰色預測模型對中國未來人口數量進行了預測,得出人口總量緩慢增長、人口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基本判斷。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放開鼓勵生育、積極應對老齡化、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構建友好型生育文化的政策建議。希望對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當前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應加強人口發展戰略謀劃,把握人口發展規律,高度重視新形勢下人口問題,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人口支撐。
參考文獻
[1] 鄧聚龍. 灰色控制系統[M].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0.
[2] 尤建新, 姚桂梅, 駱獻春. 灰色預測理論及其應用[M]. 科學出版社,2013.
[3] 謝乃明. 人口預測方法及應用[M]. 中國人口出版社,2008.
[4] 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 2023-02-28.
[5] 穆光宗. 人口轉變的度量研究[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6] 翟振武,陳佳鞠,李龍. 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與發展戰略[J]. 人口研究,2021,45(2):14-29.
[7] 蔡昉. 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劉易斯拐點[J]. 經濟研究, 2010(4):4-13.
[8] 董克用. 人口風險社會:中國"未富先老"的人口可持續發展[J]. 人口與發展, 2021,27(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