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企業轉型,財務先行”。對集團型企業而言,當今的發展形勢下,通過財務戰略全面轉型、最終撬動企業價值提升,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
集團企業具有經營規模大、產業鏈多、分支機構多、地域跨度大等特點,作為企業的兩大核心部門,業務和財務猶如企業的“左膀右臂”,盡管業財一體早已大勢所趨,但將業務和財務融合一體,又面臨著“一個要控制成本、一個要銷售目標”的局部目標和利益沖突及信息不透明等難題,想要做好此項工作絕非易事。財務轉型難點何在?轉型之路如何化“坎坷”為“坦途”?我們一起來看下。
一、集團型企業財務轉型痛點
集團型企業子公司分布在多地,組織架構龐大復雜,財務管理的工作量也更大,數字經濟時代,傳統財務業務流程的弊端日益凸顯,無法滿足集團型企業集中管控的需求,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分支機構日益增多,業務線多,各項費用支出類型、項目龐雜,費用管理方式和管控難點不同,涉及金額大,精細化、體系化管控難度倍增。
2、強矩陣型組織架構,費用審批要經過多個環節,人員流動性大,人員離職也給審批帶來了麻煩,現有流程不能滿足經營戰略和財務控制的需求。
3、內部辦公軟件未與財務系統打通,無法多系統協同作業,工作效率低下。
4、報銷規定不能即時查詢,墊資壓力大、報銷周期慢、審批周期長。
5、人工翻看預算表,逐個查詢、審核報銷單據,效率低、風險大,企業的費用支出規則和預算制度,常常因為個人因素影響不能很好貫徹執行。
6、財務數據分散,查詢困難,無法滿足不同維度不同顆粒度的數據歸集和分析,無法及時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財務數據支撐。
二、面向集團型企業的費控方案
1、費用類型精細化,實現多維度費控
精細化設定不同場景下各項費用的標準、不同流程下對應的不同表單、不同標準下對應的適用范圍等諸多管理模型,企業可根據自身管控需求配置費用標準和管控規則,管控強度自定義,精細化管控員工消費行為,滿足集團型企業復雜的、多樣化的費用管理場景需要。
2、靈活配置,讓審批更高效
內置的業務流程管理(BPM)功能可以幫助企業根據自身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對流程應用進行自定義配置,快速構建企業自己的流程管控體系。支持支持多種審批人策略、支持多種流程運轉方式、審批方式多樣化、統一管理、監控。流程引擎自動判斷審批人,逐級審批,員工離職、換崗自動移交權限,提高審批效率,保障費用管理各流程的穩定性。
3、全面集成化,助力業財一體化
不管是企業內部的HR、ERP、資金、CRM、OA系統,還是外部影像系統、供應商管理系統、商旅系統、稅務系統、商城等,勝意費控云都可以無縫對接流程與數據,保障內部業務、財務數據的清晰透明。
4、申請即管控,一鍵報銷更絲滑
員工提交申請時即可知曉公司支出的費用標準,當填寫費用超標時,就無法提起報銷申請單,從而盡可能將費用控制在報銷標準內,亦可支持企業自定義管控強度;員工報銷時發票一拍即可,自動提取發票結構化數據,無需手工填報,行程自動生成,差補自動計算,報銷如絲般順滑,再也不用擔心報銷單填報出錯。
5、預算前置管控,報銷審核智能化
廣泛使用OCR、RPA等AI智能技術,業務員提交報銷單后,自動觸發審單機器人,人機協同審核,顯著提升審單效率和減少人為誤差,讓財務面對再多發票也不怕;費用控制前置管理,企業管理者、業務領導、財務會計可實時了解預算執行情況,錢花哪兒、怎么花的一目了然。
6、實時生成財務報表,隨時查詢
實時生成不同維度的臺賬、報表、賬齡表和費用明細,業務人員、財務人員和領導層都可以在自己權限內隨時查詢數據。數據查詢統計操作簡單,可以滿足不同維度不同顆粒度的數據歸集和分析,及時輔助企業經營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