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編程快速上手——讓繁瑣工作自動化(第2版)讀書筆記01 Python基礎快速過關
1 python基礎概念
Python提供了高效的高級數據結構,還能簡單有效地面向對象編程。
python運算符順序
**——%——//——/——*——-——+
- python中常見的數據類型是整型、浮點型和數據類型。
2 語句
-
2.1 賦值語句
-
a=123 b="abd" c=20.21
以上分別對整型數據、字符串和浮點型數據進行賦值,變量名稱按照一般規定命名。
-
2.2 if語句
-
if name=="roy":print("hello") else:print("sorry")
以上語法中,注意if第一句后面的冒號。注意等于為兩個符號,區別于賦值語句。
“==”稱為比較操作符,此外還有:
- 不等于 !=
- 小于 大于 < >
- 小于等于 大于等于 <= >=
另外還有布爾操作符 即 and or
-
2.3 while語句
-
a=0 while a<5:print("oooo")a=a+1
-
關于稍微復雜的語句如elif等不在此贅述。
-
2.4 for 循環語句
3 函數
函數用于重復調用片段代碼。
使用def語句自定義函數:
def hello(name):print("hello"+name)
關于定義變量不在此贅述。關于常用函數另附資料
4 列表
列表是一個值,包含多個值構成的序列。
例如:[1,2,3,4]
a=['hello','hi','goodbye']
對列表的索引和大多數編程語言一樣,0代表第一個值,例如 a[0]就是’hello’。
對列表的切片就是取得多個值,例如q[0:2]。
對列表使用+號直接增添元素,使用del刪除元素。例如 del a[0]。
- 一些用于列表的函數
- index()用于查找列表值,例如a.index(‘hello’);
- append()用于添加值,例如a.append(‘good’);
- insert()用于插入值,例如a.insert(1,‘nice’);
- remove()用于刪除,例如 a.remove(‘hello’);
- sort()用于排序;
- reverse()用于反轉。
元組
在很多書籍中,將元組和列表分開兩章,而本書合在了一起。原因之一在于元組與列表實則有很多共同點。
不同之處在于:
- 格式不同 元組用圓括號,列表用中括號。
- 元組不可變。
用list()可以將元組變為列表,tuple()將列表變為元組:
tuple(['cat','dog',5])
list(('cat','dog',5))
字典和結構化數據
像列表一樣,字典是許多值的集合。但不像列表的索引,字典的索引可以使用許多的數據類型,不只是整數。字典的索引被稱為“鍵”,鍵及其關聯的值稱為“鍵-值對”。
-
字典用大括號表示。
myCat={"size":"small","color":"blue"}
-
因為字典不排序,因此無法切片。但可以用鍵檢索。
-
字典有三個返回類似列表值的方法,分別對應于字典的鍵、值和鍵-值對:keys(),values()和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