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網絡層
1、網際協議IP以及配套協議(書P119)
網際協議(IP):IP協議是網絡層的核心協議,負責數據包的編址和路由。它定義了數據包的格式和處理規則。
配套協議:地址解析協議ARP(根據IP地址獲取物理地址)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差錯報告)
網際組管理協議IGMP(組播管理)
2、IP地址:分類IP地址的特點,CIDR地址的特點及計算(書P123)
- 分類IP地址:
- A類:1.0.0.0 - 126.0.0.0,網絡號為8位,主機號為24位。
- B類:128.0.0.0 - 191.255.0.0,網絡號為16位,主機號為16位。
- C類:192.0.0.0 - 223.255.255.0,網絡號為24位,主機號為8位。
- D類:224.0.0.0 - 239.255.255.255,用于多播。
- E類:240.0.0.0 - 255.255.255.255,保留地址。
- CIDR(無類別域間路由):
- 采用“網絡地址/前綴長度”的表示方法,例如192.168.0.0/24。
- 可以更靈活地分配IP地址,避免浪費。
3、IP地址與MAC地址(又稱硬件地址)區別與聯系(書P130)
- IP地址:
- 屬于網絡層,邏輯地址,可變。
- 用于標識網絡設備在網絡中的位置。
- MAC地址:
- 屬于數據鏈路層,硬件地址,不可變。
- 用于標識網絡設備的唯一標識。
4、地址解析協議ARP的作用(書P133)
ARP:將IP地址解析為MAC地址,確保數據包能夠在本地網絡傳輸。
5、IP數據報頭部中標識、標志、片偏移字段的作用,以及IP包分片的計算(書P136)
- 標識(Identification):唯一標識每個數據報,用于分片重組。
- 標志(Flags):控制分片和重組,有DF(不分片)和MF(更多分片)。
-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標識每個分片相對于原始數據報的偏移位置。
- IP包分片計算:通過最大傳輸單元(MTU)和片偏移字段計算。
7、ICMP協議的作用及種類(書P146)
- 作用:用于傳遞控制消息,如錯誤報告、網絡狀態等。
- 種類:ICMP差錯報告報文(終點不可達,時間超時,參數問題,重定向)和ICMP詢問報文(回送請求和回送回答,時間戳請求或時間戳回答)
8、路由表的構成及其類別,路由轉發數據時路由器轉發分組的處理過程(書P157)
- 路由表構成:包括目標網絡、子網掩碼、下一跳地址、接口等。
- 路由表類別: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 路由器轉發分組過程:
- 檢查數據包的目標IP地址。
- 查找路由表,確定下一跳。
- 根據路由表的指示,將數據包轉發到相應的接口。
9、RIP協議的基本要點及路由更新方法(書P159)
- 基本要點:基于距離向量算法,每個路由器定期廣播自己的路由信息。
- 路由更新方法:路由器每30秒廣播一次路由表,收到更新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10、OSPF協議的基本要點(書P164)
- 基本要點:基于鏈路狀態算法,使用Dijkstra算法計算最短路徑。
- 特點:支持VLSM、區域劃分、快速收斂等。
11、路由的結構和交換結構的三種方法(書P175)
- 路由結構:路由表、轉發表等。
- 交換結構:
- 直接交換:通過輸入端口直接交換到輸出端口。
- 共享存儲交換:所有數據包先存儲在共享存儲器中,再轉發。
- 多級交換:通過多個交換級聯,實現復雜網絡的交換功能。
12、TCP/IP各層次主要連接設備的作用及基本要點
- 網絡接口層:網卡,集線器。
- 網絡層:路由器,負責IP包的轉發。
- 傳輸層:網關,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 應用層:各種應用軟件和服務,如瀏覽器、郵件服務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