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前言
- 初見端倪
- 混沌初始
- 力不從心
- 心力交瘁
- 拾遺補缺
- 總結
前言
突然意識到過完這個周末已經7月份了,他預示著我的2024年已經過半了,過年回家仿佛還是昨天的事情,怎么轉眼間已經到了年中了。心里還是不愿承認這件事,翻開自己2024年的打卡清單,列表顯示已經到了26周,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年中這條線已經到來,再看看打卡清單上這慘不忍睹的“成果”,真的有點難以接受。
2024打卡清單是2023年終總結的產物,為的是將時間周期細化,每周記錄自己的變化,分別從總結、刷題、跑步、讀書來簡單記錄自己完成了哪些,如今看看這清單,已經有一個月沒總結了、一個月沒刷題了、2個半月沒有讀書了,跑步屬于硬蹭,每周忙忙碌碌的奔跑我暫且將其歸為跑步,否則這一兩個月的打卡就是0蛋了。
一個規律行進的人突然出現了一兩個月的空白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問題,也不算是找借口,我也來回憶一下這兩個月究竟發生了什么,借口也罷、困難也罷,這些暫時都過去了。
初見端倪
面對周圍環境的不景氣,同學們即將被畢業的傳聞在2023年底傳了出來,在真真假假的傳聞過后,同組一位同學不得不離開去尋找新的出路,剩下的伙伴報團取暖,也在努力探索著的新的途徑,忙忙碌碌工作到年底,隨著新年的喜氣洋洋的氣息,畢業的寒風好像被沖淡了很多,但是新年回來后的工作熱情并沒有持續多久,就有更多悲觀的信息陸續流傳出來。
話說無風不起浪,這種環境下大家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有不少人早早的開始做了準備,平時我也是會和大家聊聊做好總結,尋找新機會的話題,但接下來這次的畢業信息雷厲風行,4月中旬組內另一小伙伴在3天內畢業離開了,從此也拉開了我這最近兩個月的混沌經歷。
混沌初始
隨著并肩戰斗的小伙伴被迫依次離開,其實剩下的人都如履薄冰,好在這股風已經刮了很久,大家在心里上沒有很意外,無非是對未來出路的迷茫,雖然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離開,但是基本默認自己離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而這段時間我在做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總結加準備吧,因為項目組是有游戲在線上運行的,不管后續項目組的人要怎樣處理,必然涉及到項目的整理和交接,所以提早做準備免得最后被畢業時手忙腳亂吧。
當然這段時間還沒到真正混亂時刻,我還在接觸新的知識,比如Go的語法、新的框架、幀同步,k8s,AI應用等等,就這樣在邊總結、邊準備的情況下,我的時間來到了五一勞動節,平穩的度過了這個節日,而混沌的經歷也從此開始。
力不從心
自勞動節過完從河北回京,到端午結束從天津回京,這一個月的時間,真正的體會了一次力不從心的感覺,老人生病,帶著掛號、看病、預約檢查、手術排期、住院,最多一天跑3家醫院。而我也迎來了畢業通知,準備辦理離職、項目交接、指定方案、反復溝通、新工作的尋找,辦卡。小孩子看病、掛號、運動會的參加、兒童節參與、跟老師的互動和溝通。老家的麥收,農忙,播種,全家人多地的來回奔波。其中很多事情我并沒有參與多少,這都是一家人一起挺過來的,但是真的心累,累的不行,每天歇下來時只想睡覺,好在事情一件一件地解決了。
這也是為什么最近這段時間的生活打卡清單上只有“跑步”這一項了,每天都是風風火火的奔跑忙碌。
心力交瘁
因為之前意識到要做項目交接,所以上文提到我已經做了準備,對于數據的交接基本沒什么問題,但是數據量巨大,每次同步得10個小時左右,只要有一點問題那便是再花費個10小時,另外工作流程的移交才是交接工作的難點。
時間來到了6月初,已經完成了數據交接,并在月初按預定計劃申請了交接的各類賬號和權限,其中各種求爺爺告奶奶的心酸只有自己才懂,最后一天因數據同步驗證問題忙到了很晚,沒有拿到離職證明,不得不第二周星期一辦完最后手續,本來以為在入職新公司前這段時間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不曾想去拿離職證明那天卻是我接下來一個月最輕松的一天。
6月份這將近一個月對我的洗禮不僅是知識層面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作為游戲服務端的主程,對比之前的執行大兵,免不了要處理團隊內外溝通的事情,相比之前悶頭開發時的純粹真的是累了很多,但是這一個月的洗禮讓我認識到,跟人打交道真的必跟計算機打交道累的太多了。
很多流程只能按照規章制度辦,但是如果你的權限足夠高,或者你有一個可以說得上話的領導,那么這些規章制度就可以靠邊站,流程也可以特批特辦,倒不是說去做違規的事,比如半夜12點讓流程線上的人幫你審批多少有點不近人情,并且大半夜的你也找不到人,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你如果可以聯系到對方的領導,還是可以緊急特批特辦的,畢竟是合規的事情,也不需要擔什么風險,只是一個大頭兵對于半夜卡流程這件事一般還是推不動的,只能向上反映。
這一個月說了太多的好話,請了太多的人幫忙,走了太多的審批流,特批了太多的緊急狀況,吃了太多的外賣,過去幾年我都沒吃這么多外賣,回望上周的工作總結,我覺得自己就是個超人,這工作強度已經趕上前年出版本,以及去年上線測試時的強度了,這種活真的挺難干的,一方面是專業技能的掌握,而另一方面也考驗著人際關系。
拾遺補缺
最近這一個月的工作環境錯綜復雜,工作地點就換了好幾次,有過忍饑挨餓,也有過通宵處理,有時連最基本的網絡都保證不了,原本一個月都用不了3個G流量的我,這個月竟然破天荒的使用了20多個G,雖然有很多需要靠人際關系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也有很多專業性的問題,即使不是第一次遇到,也有了新的認知和理解,所以簡單羅列下,作為后續深入理解的源頭吧。
首先是網絡Vlan的搭建,重溫了子網的劃分與設計,網絡拓撲查看,無線網與有線網的連通,3層路由器與二層交換機的數據轉發,IP與MAC地址的綁定,DHCP的配置與地址池的設定,CentOS和Ubuntu靜態IP的配置,WiFi6對老舊網卡的不兼容性。
Dell R620服務器的基本硬件構成,iDrac接口的IP配置和用戶信息配置,通過iDrac對機器的功率、溫度、硬盤的監控,服務器硬盤的保護,服務器周圍環境注意的問題,溫度的控制,UPS電源的選擇等等。
Raid的構成和分類,獨立硬盤冗余陣列 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10、Raid50、Raid100等,根據情況不同,選擇不同的配置,但是2、4、6好像很少用,而比較中庸的Raid5是常常出現的選擇,可以容忍一塊硬盤損壞,出現問題后,將損壞的硬盤取下,換上Dell原裝硬盤可以自動重建。
gitlab備份和還原,解決git庫遷移是lfs check出錯的問題,svn服務器備份,svn在linux環境下保存密碼,Linux查看硬件配置dmidecode,查看硬盤信息,第一次完成硬盤掛載,虛擬機向物理機同步數據,rysnc-daemon模式的配置。
docker環境下搭建jenkins,gitlab,svn等,docker雖然可以掛在硬盤保證數據不丟失,但是如果出現鏡像內訪問外部服務實現起來會比較麻煩,如果訪問鏡像內原本沒有的程序也比較麻煩,舉個例子,用docker搭建gitlab,只對外提供訪問,可以很方便的實現,也能快速升級,但是docker搭建jenkins就很麻煩了,單獨的jenkins鏡像缺少某些特定工具,并且作為打包環境需要經常訪問其他的服務,放在容器中我感覺不太方便。
在一天之內接觸了4種蘋果類型的設備,這是之前都沒碰過的,iMac、Mac Studio、Mac Mini、黑蘋果,了解了Darwin名字的來源,Mac Os系統的變遷,我覺的“訪達”這個對Finder的翻譯非常棒,蘋果打包所需的Unity和XCode的安裝,jenkins-lts的安裝,MacOs的開機啟動程序,jenkins版本的替換,Java11的安裝,Grooxy語法等。
服務器的遷移,注意應用程序目錄的數據遷移,還有用戶目錄下各個隱藏文件的遷移,比如.ssh
、.subversion
、.gitconfig
等等,這決定你是否可以用新機器完全替代舊機器。
Microsoft Intune的認證、Mac系統公司門戶的認證,VPN遠程訪問,辦公網、研發網,解決WOA無法登錄問題,網絡驗證授權等。
總結
- 2024年已經過半,突然間才發現今年已經過了26周,而最近的打卡清單缺慘不忍睹
- 辛苦奔忙的一個月讓自己感覺力不從心,而最近過渡的一個月仿佛讓自己又回到了備戰上線時的強度
- 程序員的工作本來只費身體和腦子,最近接觸的人有點多,感覺心也跟著累了
- 人際關系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而技術知識的學習卻可以速成,多總結吧
但凡是由人操作的流程,都可以有一些例外,當你被告知僅能等待流程審批時,說明你還不夠硬,起碼沒有硬到可以幫你特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