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描述 卷積,本文由卷積引入拉普拉斯變換。
拉普拉斯變換就是給傅里葉變換的 iωt 加了個實部,也可以反著理解,原函數乘以 e ? β t e^{-\beta t} e?βt 再做傅里葉變換,本質上都是傅里葉變換的擴展。
加入實部的拉普拉斯變換在復平面展開,因此拉普拉斯變換除了有虛部的頻率特性,還有實部的衰減特性。但不管怎么說,和傅里葉變換一樣,它們均將時域分析轉換為頻域分析,這就是我經常采用的策略,橫豎一顛倒,晴空萬里。
看一個頻域的運算特性,為什么時域的卷積運算可以轉換為頻域的乘法運算?看下圖:
時域中,信號持續時間和信號生成時間是相對的,必須卷起來運算,而頻域是個對稱的空間維度,不同頻率信號以及針對每個頻率信號的處理全都 “擺在那里”,因此可通過精巧陣法一下子算出來(如上圖矩陣只是一個說明,本質上還是復數的乘法)。
展示一張實操圖:
以 g/G 往 f/F 涂顏料為例,上圖的卷積操作需要一邊卷緊紙一邊在 f 曲線上色,這也體現了時間域的特征,而下圖的乘積操作則是一個空間域并行操作,顏料涂在 G 半邊的曲線,對折一次就能將 F 半邊染色。
再看拉普拉斯變換對運算的實際簡化效果。
設 u 為輸入,g 為系統作用函數,時域上 u * g 的卷積獲得輸出 x,由上面的時域,頻域轉換分析獲知,拉普拉斯變換將卷積化為了乘法,即 F*G,再經拉普拉斯逆變換就能獲得 x(t) 的以下形式:
- 若特征根沒有虛部,要么是 x ( t ) = e a t ± e b t ± e c t . . . x(t)=e^{at}\pm e^{bt}\pm e^{ct}... x(t)=eat±ebt±ect...,要么收斂,要么發散,無震蕩;
-
- 若有虛部,歐拉公式,要么是 x ( t ) = e a t ( sin ? ( b t ) . . . ) x(t)=e^{at}(\sin(bt)...) x(t)=eat(sin(bt)...),a > 0,震蕩發散,a < 0,震蕩收斂,a = 0,持續震蕩。
發散的都不穩定,收斂的都穩定,區別在于是否震蕩。
無需太過于關注極點的物理意義,拉普拉斯變換作為工具就只當它為工具,至于物理意義,一百個物理場景就能有一百個物理意義。
將極點看作逆變換后 x(t) 收斂,發散,震蕩特征的總結是高尚的,而不是反過來。從 x(t) 的表達式可明確歸納出 a,b,c 等系數和函數收斂,發散,震蕩的關系,而 a,b,c 等系數恰恰就是逆變換前 G(s) 分母為 0 的特征方程解的組成,將這些解在復平面的位置稱作 “極點”。
因此根據 x(t) 的收斂,發散,震蕩特性與極點實部虛部一一對應關系,通過分析 G(s) 的極點位置就能直接獲得系統特性,無需再進行逆變換:
- 有極點實部 > 0,發散不穩定,因為 e 的正次方總趨向無窮大;
- 所有極點實部 < 0,收斂穩定,收斂速度取決于絕對值;
- 極點虛部 ≠ 0,系統震蕩,因為 x(t) 包含一個 sin/cos。
這就是拉普拉斯變換 G(s) 作為工具的意義,稱 G 為傳遞函數。
浙江溫州皮鞋濕,下雨進水不會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