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主要命令
前期準備
實驗內容
分析
實驗目的
實驗步驟
實驗拓撲
實驗編址
實驗步驟
1、基本配置
配置與測試結果(部分)
2、配置骨干區域路由器
配置與測試結果(示例)
3、配置非骨干區域路由器
查看OSPF鄰居狀態
查看路由表中的OSPF路由條目
查看OSPF鏈路狀態數據庫信息
再對R6做同樣的配置
測試配置結果
主要命令
[R1]ospf 1 //創建并運行OSPF,1代表進程號,缺省時默認是1
[R1-ospf-1]area 0 //創建區域并進入OSPF區域視圖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10.0 0.0.0.255 //接下來是指定運行OSPF協議的接口和接口所屬的區域display ospf peer //查看OSPF鄰居狀態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ospf //查看路由表中的OSPF路由條目
display ospf lsdb //命令查看相關路由器的OSPF鏈路狀態數據庫信息
前期準備
鏈路狀態信息只在區域內部泛洪,區域之間傳遞的只是路由條目而非鏈路狀態信息,從而大大減小路由器的負擔。當一臺路由器屬于不同區域時稱它為區域邊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負責傳遞區域間路由信息。
區域間路由信息傳遞類似距離矢量算法,為了防止區域間產生環路,所有非骨干區域之間的路由信息必須經過骨干區域,也就是說,非骨干區域必須和骨干區域相連,且非骨干區域之間不能直接進行路由信息交互;
實驗內容
模擬企業網絡。R1、R2、R3、R4為企業總部核心區域設備,屬于區域0;R5屬于新增分支機構 A的網關設備,R6屬于新增分支機構B的網關設備;PC1和PC2分別屬于分支機構A和B,PC3和PC4屬于總部管理員登錄設備,用于管理網絡。
分析
在該網絡中,如果設計方案采用單區域配置,會導致單一區域LSA數目過于龐大,導致路由器開銷過高,SPF算法過于頻繁。所以,可以選擇配置多區域方案進行網絡配置,把兩個新增的分支運行在不同的OSPF區域中,其中R5屬于區域1;R6屬于區域2;
實驗目的
1、理解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