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場效應管概述
二、結型場效應管:基礎場效應管
(1)基本結構:PN結+導電溝道
(2)工作原理:耗盡區擠壓溝道從而控制電流
(3)特性曲線
1.轉移特性
2.輸出特性
(4)優點與缺點
三、絕緣柵型場效應管:MOS管---主流應用
(1)基本結構:絕緣層 + 導電溝道
(2)工作原理:電場 “感應” 溝道控電流
(3)特性曲線
(4)優缺點與應用?
一、場效應管概述
????????場效應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簡稱 FET)是一種利用電場效應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屬于單極型晶體管(僅依靠一種載流子 —— 電子或空穴導電),核心特點是 “電壓控制電流”,輸入電阻極高(通常達 10?~101?Ω),功耗低、噪聲小,廣泛應用于放大、開關、穩壓等電子電路中。?
????????根據結構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場效應管主要分為兩大類:結型場效應管(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JFET) 和絕緣柵型場效應管(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IGFET) ,其中絕緣柵型場效應管因柵極與溝道之間有絕緣層,又常被稱為 MOS 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ET,金屬 - 氧化物 - 半導體場效應管),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場效應管類型。
二、結型場效應管:基礎場效應管
? ? ? ? 結型場效應管是最早出現的場效應管,結構相對簡單,核心在于利用PN結的耗盡區控制導電溝道的開斷,適用于入門理解場效應管的原理。
(1)基本結構:PN結+導電溝道
JFET 的結構可概括為 “一塊半導體 + 兩個 PN 結 + 三個電極”,具體如下:?
- 襯底半導體:通常用 N 型或 P 型半導體(主流是 N 型),形成 “導電溝道”(電流流通的路徑);?
- 兩個 PN 結:在襯底半導體兩側,通過擴散工藝制作與襯底導電類型相反的半導體區(如 N 溝道 JFET 的兩側是 P 型區),形成兩個反向偏置的 PN 結(稱為 “耗盡層”,無自由載流子,不導電);?
- 三個電極:?
- 柵極(G,Gate):從兩側的 P 型區(N 溝道 JFET)引出,控制溝道寬度;?
- 源極(S,Source):從溝道的一端引出,是載流子的 “源頭”;?
- 漏極(D,Drain):從溝道的另一端引出,是載流子的 “出口”。?
????????根據導電溝道的類型,JFET 分為N 溝道結型場效應管和P 溝道結型場效應管,兩者工作原理對稱(僅載流子類型和電壓極性相反),新手重點掌握 N 溝道即可。
(2)工作原理:耗盡區擠壓溝道從而控制電流
????????JFET 的核心是通過柵源電壓(VGS)控制漏極電流(ID) ,關鍵在于 “反向偏置的 PN 結耗盡層寬度變化”,具體過程如下(以 N 溝道 JFET 為例):?
- 初始狀態:當 VGS=0(柵極與源極短接)時,兩個 PN 結的耗盡層較窄,導電溝道較寬,此時若在漏極和源極之間加正向電壓(VDS>0),N 溝道中的自由電子會從源極向漏極移動,形成漏極電流 ID(方向與電子運動方向相反);?
- 控制過程:當加反向柵源電壓(VGS<0,因為 N 溝道 JFET 的柵極是 P 型,源極是 N 型,反向偏置可避免 PN 結正向導通)時,反向電壓會使 PN 結的耗盡層變寬,“擠壓” 中間的導電溝道,導致溝道變窄、電阻增大,漏極電流 ID 減小;?
- 夾斷狀態:當 VGS 的反向電壓增大到某一值(稱為 “夾斷電壓 VGS (off)”)時,兩側的耗盡層完全 “合攏”,導電溝道被徹底阻斷,ID≈0,此時 JFET 處于 “截止” 狀態。?
????????簡單理解:JFET 的導電溝道像一根 “水管”,耗盡層像水管壁,VGS 就像 “擠壓水管的力”—— 力越大(VGS 反向電壓越大),水管越細(溝道越窄),水流(ID)越小,直到水管被捏斷(夾斷),水流停止。
我們先只考慮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壓,讓漏極、源極短接:
然后再來看看在Ugs固定的情況下,增大Uds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3)特性曲線
1.轉移特性
????????
2.輸出特性
(4)優點與缺點
- 優點:結構簡單、成本低、輸入電阻高(比普通三極管高 103~10?倍)、噪聲小;?
- 缺點:柵源電壓不能正向偏置(否則 PN 結導通,輸入電阻驟降)、開關速度較慢、電流容量較小;?
- 典型應用:小信號放大電路(如收音機前置放大)、恒流源電路、低噪聲傳感器信號處理電路。
三、絕緣柵型場效應管:MOS管---主流應用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MOS 管)是目前電子電路中最常用的場效應管,核心改進是 “柵極與溝道之間加絕緣層”,解決了 JFET 不能正向偏置的問題,且開關速度快、集成度高,是芯片、電源、電機控制的核心器件。
(1)基本結構:絕緣層 + 導電溝道
MOS 管的結構核心是 “絕緣層隔離柵極與溝道”,具體如下(以 N 溝道 MOS 管為例):?
- 襯底:通常是 P 型半導體(也有 N 型襯底);?
- 絕緣層:在襯底表面生長一層極薄的氧化硅(SiO?),厚度僅幾十到幾百埃(1 埃 = 10?1?米),起絕緣作用;?
- 柵極:在絕緣層表面蒸鍍一層金屬(如鋁),形成柵極(G),因絕緣層隔離,柵極無電流通過;?
- 源極與漏極:在襯底上絕緣層兩側,通過擴散工藝制作兩個高濃度 N 型半導體區,分別引出源極(S)和漏極(D);?
- 導電溝道:源極和漏極之間的區域,需通過柵源電壓(VGS)控制是否形成及寬度(與 JFET 不同,MOS 管可 “無溝道” 初始狀態)。?
根據 “是否需要 VGS 形成溝道”,MOS 管分為增強型(Enhancement Mode) 和耗盡型(Depletion Mode) ,每種類型又分 N 溝道和 P 溝道,其中N 溝道增強型 MOS 管(NMOS) 是新手最需掌握的主流類型。
圖中的N+表示這里N型半導體的濃度很高。
(2)工作原理:電場 “感應” 溝道控電流
????????MOS 管的核心是通過柵源電壓產生的電場感應出導電溝道,進而控制漏極電流,以下分 “增強型” 和 “耗盡型” 講解(均以 N 溝道為例):?
(1)N 溝道增強型 MOS 管(最常用)?
- 初始狀態:當 VGS=0 時,源極(N 型)和漏極(N 型)之間是 P 型襯底,相當于兩個反向串聯的 PN 結(N-P-N),無導電溝道,此時即使加 VDS>0,ID≈0(截止狀態);?
- 溝道形成:當加正向柵源電壓(VGS>0)時,柵極金屬層帶正電,會通過絕緣層感應襯底中的自由電子(N 型載流子)向襯底表面聚集,當 VGS 增大到某一值(“開啟電壓 VGS (th)”)時,襯底表面的電子濃度超過空穴濃度,形成一層 “N 型導電溝道”(連接源極和漏極);?
- 電流控制:溝道形成后,加 VDS>0,電子從源極經溝道流向漏極,形成 ID;VGS 越大,電場越強,感應的電子越多,溝道越寬、電阻越小,ID 越大(“電壓控制電流” 的體現)。?
簡單理解:增強型 MOS 管像 “沒有水管的水龍頭”,VGS(正向電壓)相當于 “打開水龍頭的力”—— 力足夠大(超過 VGS (th)),才會形成水管(溝道),水流(ID)隨力的增大而增大。?
先來看看源漏短接時候的分析:
然后看看漏極電壓不斷升高的情況:
(2)N 溝道耗盡型 MOS 管?
- 初始狀態:與增強型不同,耗盡型 MOS 管在制造時,會在源漏之間的襯底表面預先形成一層 N 型導電溝道(無需 VGS 即可存在),因此 VGS=0 時,加 VDS>0 就能產生 ID;?
- 電流控制:當 VGS>0(正向電壓)時,電場會吸引更多電子到溝道,溝道變寬,ID 增大;當 VGS<0(反向電壓)時,電場會排斥溝道中的電子,溝道變窄,ID 減小;當 VGS 負到 “夾斷電壓 VGS (off)” 時,溝道被耗盡層阻斷,ID≈0。?
????????耗盡型 MOS 管像 “自帶水管的水龍頭”——VGS 正向時 “開大水管”(ID 增大),反向時 “關小水管”(ID 減小),直到完全關斷(夾斷)。
? ? ? ? 耗盡型MOS管和增強型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此時柵極的外接電壓通過反接來控制N溝道的通斷。
(3)特性曲線
? ? ? ? 這個與結型場效應管類似,不過多贅述,了解一下即可。
(4)優缺點與應用?
- 優點:?
- 輸入電阻極高(因柵極絕緣,幾乎無電流);?
- 增強型 MOS 管可正向偏置,開關速度快(比 JFET 快 1~2 個數量級);?
- 體積小、集成度高(可制作成 MOS 集成電路,如 CPU、單片機);?
- 功率 MOS 管電流容量大,適合大電流場景;?
- 缺點:?
- 絕緣層極薄,易被靜電擊穿(需防靜電處理);?
- 高頻特性略遜于部分三極管;?
- 典型應用:?
- 增強型 NMOS:數字電路(如 CPU、邏輯門)、開關電源(如手機充電器)、電機驅動(如無人機電機控制);?
- 耗盡型 MOS 管:高頻放大電路、恒流源電路(因可雙向控制電流);?
- PMOS(P 溝道 MOS 管):常與 NMOS 搭配組成 “互補 MOS 電路(CMOS)”,用于低功耗數字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