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自動化領域,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單元,其安全性直接關系到生產系統的穩定運行與數據安全。西門子 S7-200 SMART 系列 PLC 憑借高性價比、易用性等優勢,廣泛應用于中小型自動化項目。但實際使用中,工程師常面臨密碼配置不規范、權限管理模糊、漏洞防護意識薄弱等問題。本文將整合 S7-200 SMART CPU 的密碼設置、權限分級、經典漏洞(CVE-2019-13945)深度解析、詳細復現步驟及全方位防護方案,為工業場景提供從理論到實操的完整安全指引。
一、S7-200 SMART CPU 基礎安全配置:密碼與權限管理
密碼與權限是保護 PLC 程序不被未授權訪問的核心屏障。S7-200 SMART CPU 通過嚴格的密碼復雜度要求和四級權限分級,實現精細化安全管控,需通過官方編程軟件 STEP 7-Micro/WIN SMART 完成配置。
1.1 密碼設置:從實操到安全規范
1.1.1 密碼設置詳細步驟
-
軟件與硬件準備:安裝 STEP 7-Micro/WIN SMART(建議 V2.6 及以上版本),通過以太網或 USB 電纜建立電腦與 PLC 的連接,確保 PLC 處于 “停止” 狀態。
-
進入系統塊配置:在軟件項目樹中雙擊 “系統塊”(System Block),打開系統配置界面,點擊左側 “安全”(Security)節點,進入密碼與權限設置頁面。
-
設置符合復雜度的密碼:
-
密碼必須滿足四大要求:至少 1 個小寫字母(如 a、b)、1 個大寫字母(如 A、B)、1 個數字(如 0-9)、1 個特殊字符(如!、#),長度需在 10-63 字符之間(復雜度不達標時軟件會彈窗提示錯誤)。
-
示例:符合要求的密碼如 “Lk9!pQ2*sT5$”,避免使用 “123456Aa!”“設備編號 + 密碼” 等簡單組合。
- 下載配置生效:點擊 “下載” 按鈕,將密碼與權限配置寫入 PLC,下載完成后重啟 PLC,密碼設置正式生效。
1.1.2 密碼設置常見誤區與規避建議
-
誤區 1:多人共用同一密碼,無密碼管理日志。
建議:為工程師、運維人員、操作員分配獨立密碼,通過加密表格記錄密碼領用、更換、注銷信息,確保責任可追溯。
-
誤區 2:密碼存儲在 PLC 附近紙質文檔或未加密電腦中。
建議:使用工業級密碼管理工具(如 Keepass、1Password)存儲,或通過企業內部加密服務器管理,防止物理或網絡泄露。
-
誤區 3:長期不更換密碼,默認使用初始密碼。
建議:每 3 個月定期更換密碼,更換時需同步更新所有授權人員的密碼記錄,避免舊密碼殘留風險。
1.2 權限分級:按需配置,最小權限原則
S7-200 SMART CPU 將權限分為 4 個級別,核心是 “僅授予用戶完成工作必需的權限”,避免過度授權導致安全隱患。
1.2.1 四級權限詳細解析(附適用場景)
權限級別 | 官方名稱 | 核心操作權限 | 適用場景 |
---|---|---|---|
1 級 | 完全權限 | 無限制訪問:讀寫程序、上傳 / 下載項目、強制存儲器、修改系統配置、格式化存儲卡等 | 項目開發工程師(需完整控制 PLC,進行程序調試與修改) |
2 級 | 讀取權限 | 允許讀寫數據(如寄存器、定時器),但下載程序、強制操作、存儲卡編程需密碼 | 現場運維人員(需監控設備運行數據,無需修改程序) |
3 級 | 最低權限 | 僅允許讀取數據(如查看生產參數、故障代碼),所有寫入 / 修改操作均需密碼 | 生產操作員(僅需監控設備狀態,無操作權限) |
4 級 | 不允許上傳 | 最嚴格權限:無法上傳程序(即使知道密碼也無法導出),僅允許下載新程序 | 核心生產設備(如關鍵生產線 PLC,防止程序被拷貝或篡改,保護核心技術) |
1.2.2 權限配置關鍵注意事項
-
權限修改限制:僅當 PLC 中 “無用戶程序” 時,才能將 4 級權限(不允許上傳)修改為其他級別;若已寫入程序,需先清空程序才能調整,避免惡意降級。
-
多 PLC 統一管理:工廠多臺 PLC 需按設備重要性分級配置(核心設備用 4 級,普通設備用 2-3 級),制作 “PLC 權限配置表”,標注設備型號、權限級別、配置人員及時間,避免管理混亂。
-
權限與密碼的關聯:密碼是權限的 “鑰匙”—— 即使設置 3 級權限,若密碼泄露,攻擊者仍可通過密碼獲取更高權限,因此 “密碼安全 + 權限分級” 需同步重視。
二、S7-200 SMART 經典漏洞解析:CVE-2019-13945
盡管有密碼與權限防護,S7-200 SMART 仍存在歷史高危漏洞 ——CVE-2019-13945,該漏洞可通過物理接觸繞過權限限制,獲取 PLC 控制權,曾導致多起工業生產安全事件。
2.1 漏洞原理深度剖析
-
漏洞類型:物理接口權限繞過漏洞
-
觸發前提:攻擊者需物理接觸 PLC(如進入控制柜),且 PLC 固件版本為V2.5 及以下(未修復版本)。
-
核心漏洞點:PLC 啟動過程中(上電初始化階段),UART 接口(串行調試接口)會開放西門子預留的 “診斷模式”,該模式未做權限校驗,通過特定指令即可進入,繞過密碼與權限限制。
-
攻擊流程:
-
攻擊者在 PLC 斷電狀態下,通過 USB 轉 UART 模塊連接 PLC 的 UART 接口。
-
上電瞬間發送診斷模式喚醒指令,觸發 PLC 進入無權限限制的診斷模式。
-
進入診斷模式后,可讀取程序、修改權限、上傳惡意程序,完全掌控 PLC。
2.2 漏洞風險具象化(工業場景案例)
某汽車零部件工廠曾發生 PLC 程序被篡改事件:外部人員偽裝成檢修人員進入車間,通過控制柜內 S7-200 SMART 的 UART 接口,利用 CVE-2019-13945 漏洞繞過密碼,修改焊接設備 PLC 程序,導致批量零部件質量不合格,直接損失超 50 萬元。該案例表明,物理接觸 + 舊固件的組合,可能對生產造成毀滅性影響。
三、CVE-2019-13945 漏洞詳細復現步驟
重要安全聲明
:本復現步驟僅用于
合法的安全測試與技術研究
,需獲得設備所有權人書面授權,嚴禁用于未授權攻擊。復現可能導致 PLC 程序丟失、設備故障,需在
測試環境(非生產設備)
操作,并提前備份所有數據。
3.1 復現前提與環境準備
3.1.1 硬件設備清單
設備名稱 | 規格要求 | 作用說明 |
---|---|---|
S7-200 SMART CPU | 全系列(如 SR20、ST30、SR40),固件版本V2.5 及以下(漏洞未修復) | 目標設備,舊固件是觸發漏洞的關鍵 |
USB 轉 UART 模塊 | 3.3V 電平(如 CH340G、PL2303),避免 5V 模塊(可能燒毀 PLC UART 接口) | 實現電腦與 PLC UART 接口通信,確保電平匹配 |
杜邦線(母對母) | 4 根(顏色區分,線長≤50cm) | 連接模塊與 PLC UART 接口,減少信號干擾 |
直流電源 | 24V DC,輸出電流≥1A(匹配 PLC 供電需求,如 SR20 額定電流 0.8A) | 獨立供電,避免復現中供電不穩導致設備重啟 |
電腦 | Windows 10/11 系統,安裝串口工具與驅動 | 發送指令、監控通信數據 |
PLC 程序備份文件 | 提前通過 STEP 7-Micro/WIN SMART 上傳備份,復現后恢復 | 防止程序丟失,確保測試后設備正常使用 |
3.1.2 軟件工具準備
-
USB 轉 UART 驅動:根據模塊型號安裝(如 CH340G 驅動從沁恒官網下載),安裝后通過 “設備管理器→端口” 確認串口編號(如 COM3),記錄備用。
-
串口調試工具:推薦 SecureCRT(V8.7+)或 SSCOM(V5.13),需支持 “十六進制發送”“關閉數據流控制” 功能,本文以 SecureCRT 為例。
-
固件版本查詢工具:通過 STEP 7-Micro/WIN SMART 連接 PLC,在 “在線→PLC 信息” 中查看固件版本,若為 V2.5.1 及以上,需降級(降級步驟見附錄)。
3.2 硬件連接步驟(關鍵:避免引腳接反)
S7-200 SMART UART 接口位于正面 “DEBUG” 區域(部分型號需拆外殼),為 4 針端子,引腳定義如下(以實物標注為準):
PLC UART 引腳編號 | 引腳功能 | 對應 USB 轉 UART 模塊引腳 | 杜邦線顏色建議 | 連接注意事項 |
---|---|---|---|---|
1 | VCC(3.3V) | 不連接(避免供電沖突) | - | 嚴禁接模塊 5V 引腳,否則燒毀 PLC UART 電路 |
2 | TX(發送數據) | RX(接收數據) | 白色 | PLC TX→模塊 RX,接反無法通信 |
3 | RX(接收數據) | TX(發送數據) | 綠色 | PLC RX→模塊 TX,確保線序正確 |
4 | GND(接地) | GND(接地) | 黑色 | 必須連接,否則信號干擾導致指令發送失敗 |
具體連接操作:
-
斷開 PLC 與現場設備(傳感器、執行器)的連接,僅保留供電與 UART 接口。
-
USB 轉 UART 模塊連電腦,設備管理器確認串口編號(如 COM3),斷開 USB 連接(避免帶電接線)。
-
按引腳定義接杜邦線:PLC 引腳 2→模塊 RX、PLC 引腳 3→模塊 TX、PLC 引腳 4→模塊 GND,引腳 1 空接。
-
檢查接線牢固無接反后,24V DC 電源接入 PLC(“L+” 接正極,“M” 接負極),電源指示燈(PWR)亮起。
-
模塊重新連電腦,設備管理器確認串口正常識別(無黃色感嘆號)。
3.3 串口調試工具配置(確保參數匹配)
-
新建串口連接:打開 SecureCRT,點擊 “File→Quick Connect”,協議選 “Serial”,端口選 COM3(前文記錄的編號),波特率9600,數據位 8,校驗位 None,停止位 1,流控制 “None”(關鍵:關閉流控制),點擊 “Connect”。
-
配置十六進制發送:連接成功后,點擊工具欄 “Send Break” 下拉菜單,選 “Send Hex File”(或按 Alt+H),確保指令以十六進制傳輸(ASCII 格式 PLC 無法識別)。
-
測試通信連通性:發送測試指令 “01 03 00 00 00 01 84 0A”(十六進制,讀取 PLC 狀態寄存器),若接收區返回 “01 03 02 00 01 B8 0B”,說明連接與參數正確;無響應則檢查接線或參數。
3.4 漏洞觸發步驟(核心:啟動階段喚醒診斷模式)
-
斷開 PLC 電源(電源指示燈熄滅),確保完全斷電。
-
打開 SecureCRT “發送窗口”(View→Send Window),輸入漏洞觸發指令(十六進制):
“55 AA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該指令喚醒診斷模式,未修復固件會響應)。
-
勾選 “Send repeatedly”(重復發送),間隔設 100ms,按住 “發送” 按鈕,同時為 PLC 上電(接通 24V DC)。
-
觀察狀態與響應:
-
上電 1-3 秒內,PLC 進入 “初始化階段”(RUN 與 STOP 燈交替閃爍),若指令發送成功,接收區返回 “55 AA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末尾 “01” 表示進入診斷模式)。
-
未收到響應則重復步驟 1-3(啟動窗口期僅 2-5 秒,需多次嘗試同步上電與指令發送)。
-
發送權限繞過指令(十六進制):
“55 AA 02 0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接收區返回 “55 AA 02 0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表示權限繞過成功。
3.5 未授權操作驗證(確認漏洞利用成功)
以讀取 PLC 程序為例,驗證是否獲得控制權:
-
發送 “讀取程序信息指令”(十六進制):
“55 AA 03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接收區返回程序信息(如 “55 AA 03 01 00 00 00 08 00 00 01 23 00 00 00 01”,“00 08” 表示程序大小 8KB)。
-
發送 “讀取程序數據指令”(十六進制,“00 08” 為程序大小):
“55 AA 04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8 00 00 00 00”
接收區返回程序二進制數據,用十六進制編輯器查看,與提前備份的程序比對(MD5 校驗或二進制對比),一致則證明漏洞利用成功。
3.6 復現后恢復操作(避免設備異常)
-
發送 “退出診斷模式指令”(十六進制):
“55 AA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接收區返回 “55 AA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表示退出成功。
-
斷開硬件連接:先斷 PLC 電源,拆除杜邦線與模塊,恢復 PLC 外殼(若拆除過)。
-
恢復程序與固件:通過 STEP 7-Micro/WIN SMART 下載備份程序,將固件更新至V2.5.1 及以上(漏洞修復版本,步驟見附錄)。
-
測試設備功能:上電運行程序,檢查傳感器、執行器正常工作,確認無硬件損壞或功能異常。
四、S7-200 SMART PLC 全方位防護方案
針對密碼安全、權限管理與 CVE-2019-13945 漏洞風險,需從 “技術防護” 與 “管理規范” 兩方面構建多層次安全體系。
4.1 技術防護:堵漏洞、強加密、防接觸
4.1.1 漏洞修復:及時更新固件
西門子已發布 CVE-2019-13945 漏洞修復固件,步驟如下:
- 登錄西門子工業支持中心(https://support.industry.siemens.com),搜索 “S7-200 SMART 固件”,找到對應 CPU 型號的最新固件(如 V2.5.1 及以上版本),點擊下載并解壓(注意區分 32 位與 64 位系統兼容包)。
2. 打開 STEP 7-Micro/WIN SMART,通過以太網或 USB 連接 PLC,確保通信正常后,點擊 “在線→固件更新”,彈出固件更新窗口。
3. 在窗口中點擊 “瀏覽”,選擇解壓后的固件文件(后綴通常為 “.upd”),點擊 “打開” 加載固件。
4. 點擊 “更新” 按鈕,軟件會彈出警告窗口(提示 “更新過程中嚴禁斷電,否則可能導致 PLC 損壞”),確認后點擊 “確定”,開始固件更新(進度條顯示更新進度,約 3-5 分鐘)。
5. 更新完成后,PLC 會自動重啟,重啟后通過 “在線→PLC 信息” 確認固件版本已更新至目標版本,漏洞修復完成。
4.1.2 物理安全:阻斷未授權接觸
物理接觸是 CVE-2019-13945 漏洞利用的前提,需從硬件層面加強防護:
-
控制柜防護:為 PLC 所在控制柜加裝雙重機械鎖(如鑰匙鎖 + 密碼鎖),鑰匙僅由設備管理員與運維組長持有,密碼定期(每 2 個月)更換;控制柜表面粘貼 “非授權人員禁止開啟” 警示標識,明確責任歸屬。
-
接口封堵與監控:對 PLC 閑置的 UART 接口、以太網接口,使用絕緣防水堵頭物理封堵(僅在調試時臨時拆除,調試后立即重新封堵);在控制柜內安裝門磁傳感器與震動報警器,傳感器與工廠物聯網平臺聯動,若柜門被非法打開或設備受到異常震動,平臺立即推送報警信息至管理員手機(含現場位置、報警時間),同時觸發車間聲光報警。
-
區域隔離:將 PLC 控制柜集中部署在獨立的電氣控制室,控制室加裝門禁系統(刷卡 + 人臉雙重認證),非授權人員禁止入內;控制室內安裝高清監控攝像頭(覆蓋所有控制柜,錄像保存時間不少于 30 天),便于事后追溯異常操作。
4.1.3 密碼與權限強化
-
密碼動態管理:通過 STEP 7-Micro/WIN SMART 的 “安全設置”,啟用 “密碼有效期” 功能(設置為 90 天),到期前 7 天軟件自動彈窗提醒用戶更換密碼;更換密碼時,強制校驗新密碼與歷史 3 次密碼不同,避免重復使用弱密碼。
-
權限最小化配置:嚴格按照 “崗位需求” 分配權限,例如:生產操作員僅授予 3 級權限(僅讀數據),運維人員授予 2 級權限(讀寫數據,關鍵操作需密碼),核心設備(如主生產線 PLC)強制設置 4 級權限(不允許上傳),且僅允許 1-2 名核心工程師持有最高權限密碼。
-
權限變更審計:通過 STEP 7-Micro/WIN SMART 的 “操作日志” 功能,記錄所有權限變更操作(含操作人、操作時間、變更前權限、變更后權限),日志定期(每周)導出備份,由安全管理員審核,若發現異常變更(如非授權將 3 級權限改為 1 級),立即暫停涉事 PLC 使用,排查操作源頭。
4.2 管理規范:定制度、明責任、強執行
4.2.1 人員權限與操作管理
-
崗位權限分級制度:制定《S7-200 SMART PLC 操作權限管理辦法》,明確不同崗位(工程師、運維員、操作員、管理員)的權限范圍,例如:
-
工程師:1 級權限(完全控制),負責程序開發、固件更新、權限配置;
-
運維員:2 級權限(讀寫數據,關鍵操作需密碼),負責設備日常維護、數據監控;
-
操作員:3 級權限(僅讀數據),負責生產狀態監控、故障上報;
-
管理員:權限審批與審計,不直接操作 PLC。
所有人員權限需通過 “書面申請 - 部門審批 - 管理員配置” 流程開通,嚴禁越權操作。
-
-
雙人操作與監護制度:對 PLC 的核心操作(如程序下載、權限修改、固件更新),實行 “雙人操作”:一人為 “操作人”(負責執行操作),一人為 “監護人”(負責監督操作流程、核對操作參數),操作前需共同確認操作指令、設備編號,操作后共同在《PLC 操作記錄表》簽字確認,避免單人誤操作或惡意操作。
-
人員離職交接流程:員工離職(尤其是工程師、運維員)時,需完成 “權限注銷 - 密碼交接 - 操作記錄移交” 三步流程:
-
管理員立即注銷離職人員的 PLC 操作權限,刪除其個人賬戶;
-
離職人員將所持 PLC 密碼(含管理密碼、操作密碼)書面移交指定接手人,交接雙方簽字確認;
-
離職人員將負責設備的操作日志、故障記錄、程序備份等資料移交,確保后續維護無信息斷層。
4.2.2 操作日志與審計管理
-
日志全面記錄:啟用 STEP 7-Micro/WIN SMART 的 “完整操作日志” 功能,記錄所有對 PLC 的操作,包括:登錄 / 注銷、程序上傳 / 下載、密碼修改、權限變更、固件更新、強制存儲器操作等,日志需包含 “操作人、操作時間、操作類型、操作結果、設備編號” 等關鍵信息,確保每一步操作可追溯。
-
定期審計與異常處理:安全管理員每周對操作日志進行審計,重點排查以下異常:
-
非工作時間(如夜間、節假日)的 PLC 操作;
-
權限越級操作(如操作員執行工程師權限的程序下載);
-
頻繁的密碼錯誤登錄(可能是暴力破解嘗試);
-
異常的程序修改(如未經審批的程序上傳)。
若發現異常,立即暫停涉事 PLC 運行,通過監控錄像、操作記錄溯源,同時上報部門負責人,形成《PLC 安全異常處理報告》,記錄處理過程與結果。
-
4.2.3 應急響應與演練
-
應急響應預案制定:制定《S7-200 SMART PLC 安全事件應急響應預案》,明確不同安全事件(如密碼泄露、漏洞攻擊、程序被篡改、設備故障)的處理流程,包括:
-
事件分級:根據影響范圍(單臺設備 / 多條生產線 / 全廠)、損失程度(輕微影響 / 停產 / 安全事故),將事件分為 “一般事件、較大事件、重大事件” 三級;
-
響應流程:“事件上報 - 應急小組啟動 - 現場處置 - 設備恢復 - 原因調查 - 預防改進”,明確每個環節的責任部門、責任人、處理時限;
-
資源儲備:提前準備應急工具(如備用 PLC、程序備份、固件安裝包)、應急人員(工程師、運維員、安全管理員)聯系方式,確保事件發生后快速響應。
-
-
定期應急演練:每季度組織一次 PLC 安全應急演練,模擬常見安全事件(如模擬 CVE-2019-13945 漏洞攻擊、密碼泄露導致程序被篡改),讓相關人員熟悉應急流程:
-
演練前制定《演練方案》,明確演練場景、參與人員、考核標準;
-
演練中,參與人員按預案執行 “事件上報、設備斷電、程序恢復、漏洞封堵” 等操作;
-
演練后,召開總結會,分析演練中存在的問題(如響應速度慢、操作不熟練),優化應急預案,提升實戰能力。
五、附錄:PLC 固件降級步驟(僅測試環境使用)
若現有 PLC 固件為 V2.5.1 及以上(已修復漏洞),需降級至 V2.5 及以下版本用于漏洞復現,步驟如下:
-
登錄西門子工業支持中心,搜索 “S7-200 SMART 舊版本固件”,下載目標版本(如 V2.4.0),解壓后備用。
-
打開 STEP 7-Micro/WIN SMART,連接 PLC,點擊 “在線→固件更新”,在固件更新窗口中取消勾選 “僅顯示兼容固件”(默認勾選,取消后可選擇舊版本固件)。
-
點擊 “瀏覽”,選擇解壓后的舊版本固件文件,點擊 “打開” 加載。
-
點擊 “更新”,軟件彈出 “降級警告”(提示 “降級可能導致部分功能不可用,且存在安全漏洞風險”),確認用于測試環境后,點擊 “確定” 開始降級。
-
降級過程中保持 PLC 供電穩定,完成后 PLC 自動重啟,通過 “PLC 信息” 確認固件版本已降級至目標版本。
注意
:固件降級僅允許在測試環境執行,生產環境嚴禁降級,避免引入安全漏洞。
六、總結:工業安全需 “技術 + 管理” 雙管齊下
S7-200 SMART PLC 作為工業自動化的核心設備,其安全性不僅依賴于技術防護(如密碼設置、固件更新、物理防護),更需要完善的管理規范作為支撐。從實際案例來看,多數 PLC 安全事件并非單純因技術漏洞導致,而是源于人員安全意識不足(如密碼隨意存儲)、操作不規范(如單人越權操作)、管理存在漏洞(如離職人員權限未及時注銷)。
本文通過整合 S7-200 SMART 的基礎安全配置、漏洞解析、復現步驟與防護方案,希望能幫助工業工程師建立 “從預防到應對” 的完整安全思維:日常使用中,通過規范密碼與權限配置、及時更新固件、加強物理防護,從源頭降低風險;管理層面,通過明確人員權限、執行雙人操作、定期審計日志、開展應急演練,構建全流程安全管控體系。
工業安全無小事,每一個細節(如一個復雜密碼、一次固件更新、一把控制柜鎖)都是守護生產安全的重要防線。只有將技術防護與管理規范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筑牢 S7-200 SMART PLC 的安全屏障,保障工業生產系統穩定、可靠運行。
若你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固件更新失敗、權限配置異常、應急處理難題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進一步優化 PLC 安全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