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第十一章 規劃過程組】規劃風險應對、規劃采購管理篇
一、規劃風險應對:為項目穿上"防護衣"
1. 什么是規劃風險應對?
規劃風險應對是基于風險量化分析結果,制定可選方案、選擇應對策略并商定具體行動的過程。其核心目標是為整體項目風險和單個風險提供適配的應對方法,合理分配資源,并將應對活動納入項目計劃,且需在項目全周期持續開展。
2. 風險應對的核心原則
- 匹配性:應對方案需經濟可行、獲得全體干系人共識,且應對力度與風險影響程度成正比——高影響風險需投入更多資源。
- 責任明確:每項風險應對需指定具體負責人(通常為項目經理),確保風險發生時有明確追責對象,類似WBS中工作包負責人的設定邏輯。
- 動態調整:需制定具體執行步驟與應急計劃,根據實施效果靈活優化;同時要預判次生風險(如疫情隔離導致的經濟停滯),避免過度應對適得其反。
3. 應對策略:分場景精準施策
風險應對策略需區分機會與威脅,針對性制定方案:
-
機會應對策略
- 上報:超出項目范圍或權限時,向高層匯報決策(如銷售員遇超權限折扣需請示老板)。
- 開拓:為高優先級機會分配最優資源(如頂尖人才縮短工期)、采用新技術(如醫療領域邀請"飛刀"專家)。
- 分享:與第三方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如合伙關系、技術-資本合作),共擔開發責任。
- 提高:在機會出現前采取行動提升其發生概率(如餐廳開業前邀請達人探店)。
- 接受:主動建立應急儲備(時間/資金)或被動定期審查,與威脅應對的接受策略一致。
-
威脅應對策略
- 上報:超出項目層面的威脅需上報至項目集/組合層面,不再由項目團隊監督但保留在風險登記冊。
- 規避:針對高概率高影響威脅,通過消除根源(如疫情時關店止損)、調整計劃或縮減范圍徹底消除風險。
- 轉移:通過保險、保函、合同協議等將風險責任轉嫁給第三方(如醫保報銷重大疾病費用)。
- 減輕:采取簡化流程、增加測試頻次、優選供應商等措施降低威脅發生概率和影響(如軟件測試從3輪增至5輪)。
- 接受:對低優先級或不可避免的威脅,主動預留緩沖資金或被動定期監控。
-
整體風險應對:與單個風險應對的核心區別是不含"上報"策略,項目經理需獨立承擔。可通過取消高風險工作(規避)、增加高收益任務(開拓)、建立風險共擔結構(轉移/分享)等方式應對。
? 策略選擇黃金法則:
高影響威脅 → 規避/轉移
高概率機會 → 開拓/提高
低優先級風險 → 接受
二、規劃采購管理:構建高效資源供給鏈
1. 采購管理的核心定義
規劃采購管理是記錄采購決策、明確方法及識別潛在賣方的過程,核心是確定"是否采購、何時采購、采購什么、從哪采購"。采購來源可來自組織內部或外部,且僅在項目預定義點開展一次或多次。
2. 采購全流程拆解
- 前期準備:依據項目章程、立項文件、管理計劃等輸入,通過專家判斷、市場調研、自制或外購分析(成本效益評估)確定采購需求。
- 供方選擇:核心標準包括價格、質量、服務,擴展考慮供應商規模、資質、地理位置等(類似選擇培訓課程時關注性價比與口碑)。
- 執行步驟:按"說明書→成本估算→發布招標廣告→篩選合格賣方→發布招標文件→接收建議書→技術評估→成本評估→綜合報告→簽約"流程推進,評估需遵循"先技術后成本"原則(類似招聘先面試再談薪資)。
3. 關鍵文件與合同類型
-
核心文件
- 采購工作說明書:依據范圍基準編制,明確采購規格、數量、質量、履約期限等,需清晰、完整、簡練,最終成為合同一部分。
- 招標文件:包括RFI(信息邀請書,需求模糊時收集基礎信息)、RFQ(報價邀請書,明確需求后比價)、RFP(建議邀請書,復雜問題征集解決方案),記憶口訣為"I信Q價P建議"。
-
合同類型
- 按付款方式:
合同類型 | 風險承擔 | 適用場景 | 計算公式 |
---|---|---|---|
固定總價(FFP) | 賣方承擔 | 需求明確/設計完善 | 合同價=固定金額 |
總價加激勵(FPIF) | 雙方共擔 | 需求可能變更 | 支付額=目標成本+目標利潤+分攤比例×(實際-目標) |
成本補償(CPIF) | 買方承擔 | 需求模糊/緊急救援 | 支付額=實際成本+固定費用 |
工料合同(T&M) | 雙方共擔 | 人員動態增減的短期項目 | 支付額=工時×單價+材料費 |
▎FPIF合同計算示例
避坑指南:
-
成本節約時:買方支付額 = 目標成本 + 目標利潤 - 賣方分攤部分
-
成本超支時:買方支付額 = 目標成本 + 目標利潤 + 賣方分攤部分
- 按范圍:總承包合同(整體發包給單一賣方,管理簡單)、單項工程承包(拆分項目與多賣方簽約,需較強管理能力)、分包合同(經買方認可,僅分包非主體部分,禁止轉包)。
總結
風險應對與采購管理是項目管理的"左右臂":前者通過精準策略降低不確定性,后者通過規范流程保障資源供給。掌握兩者的核心邏輯與實操方法,能顯著提升項目成功率,為項目平穩推進筑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