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材料:https://www.hiascend.com/developer/courses/detail/1935520434893606913 (3.5)
- 學習時長: 預計 60 分鐘
- 學習目的:
- 了解提示工程的定義與作用
- 熟悉提示工程的關鍵技術相關概念
- 掌握基于昇騰適配的大模型提示工程的入門及進階指南
核心公式
好提示詞 = 立角色 + 述問題 + 定目標 + 補要求
-
立角色
明確提示詞中的角色定位。
示例:你現在是專業的學習與發展架構師。 -
述問題
清晰描述需要解決的問題或任務。
示例:我想開發【大模型掃盲培訓】,請幫忙輸出一個培訓大綱。 -
定目標
明確任務的目標和要求。
示例:培訓時長為 0.5 天,輸出內容包括每個模塊的培訓內容、教學設計和模塊時長。 -
補要求
補充額外的具體需求或細節。
示例:我想寫一個大模型的培訓材料,能否給我做一個提綱?
先看一個對比示例:
- badcase:
我想寫一個大模型的培訓材料。能否給我做一個提綱?
結果參考: chat.qwen.ai/s/604ebf5d-cd35-476c-abe4-9cb2c88c944e?fev=0.0.170
- goodcase:
你現在是專業的學習與發展架構師,我想開發【大模型掃盲培訓】,培訓時長為 0.5 天,輸出內容包括每個模塊的培訓內容、教學設計和模塊時長。
結果參考:chat.qwen.ai/s/b3887cd7-ab5e-4212-9385-20ea0e816b97?fev=0.0.170
- 專業 Prompt 更加具體、明確,包含角色定位、問題描述、目標設定和補充要求,有助于生成更高質量的回答。
- 非專業 Prompt 較為模糊,缺乏具體細節,可能導致回答不夠精準或全面。
如何立角色?
核心思想: 立角色,安上一個專家頭銜
讓AI扮演角色,你想讓它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它便以該角色去了解上下文信息和意圖,并通過定義的角色角度去思考問題與給出答案。
根據我們的實際任務,可以使用對應的示例角色,如:
- XX內容運營專家
- 廚師
- CEO
- XX程序員
- AI專家
- 化學課老師
示例:
你現在是一名小紅書內容運營,經常科普一些最新的大模型相關前沿技術。請根據該平臺的寫作風格,寫一篇大模型 DeepSeek 使用感想,語言活潑,排版參考該平臺風格,字數200字左右。
結果參考:chat.qwen.ai/s/2009632f-c0c6-4425-b602-45f5c20a14cd?fev=0.0.170
如何述問題?
核心思想: 告訴AI你的問題、背景和實際情況
告訴AI要解決的具體問題、要完成的任務或者背景信息,這有助于大模型能夠更好地了解用戶所在的上下文環境,尤其是涉及特定領域知識或目標受眾時。直觀感受問題的描述,一目了然。
basecase:
問題:我需要一份適合健身的健康飲食計劃。
結果參考: chat.qwen.ai/s/7395792e-f88b-4822-8108-1d09bb483bfa?fev=0.0.170
goodcase:
問題:請為我設計一份為期一周的健康飲食計劃。
背景信息:
- 目標:增肌和減脂相結合。
- 飲食偏好:喜歡高蛋白食物,不喜歡吃海鮮。
- 過敏信息:對堅果過敏。
- 每日熱量需求:約2000卡路里。
- 飲食時間:早餐、午餐、晚餐和兩頓加餐。
結果參考: chat.qwen.ai/s/9df410fc-37e2-4751-93f0-9a4aa9b93bcc?fev=0.0.170
總體來看,詳細描述問題可以使問題更加清晰,便于AI理解和解答。
如何定目標?
核心思想:定目標,告訴它你希望它為你做什么
讓AI明確希望達到的目標或預期效果,讓大模型理解意圖與目標,從而生成更符合預期和目的的文本。
badcase:
問題:我需要優化我的代碼性能
結果參考:chat.qwen.ai/s/a444879d-adc9-4af7-850b-8e47685ca8b2?fev=0.0.170
goodcase:
問題:我正在使用Python編寫一個圖像處理算法,運行時間過長(10分鐘)。請推薦一些具體的技術或庫,以減少運行時間至5分鐘以內。
結果參考:chat.qwen.ai/s/449564a7-8c3a-49b2-87c6-03313a547832?fev=0.0.170
總的來看:
- 明確目標:需要告訴AI你的具體需求和期望結果。目標越明確,AI生成的內容越符合預期。
- 對比示例:
badcase:僅提出“優化代碼性能”,目標不夠具體。
goodcase:詳細說明了使用Python編寫圖像處理算法、當前運行時間為10分鐘、期望將運行時間縮短至5分鐘以內,并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技術或庫)。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目標更加具體越能夠幫助AI更好地理解需求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建議。
如何補要求?
核心思想:有什么需要它特別注意的。
明確告訴AI模型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確保其回答符合預期。告訴AI你的需求與補充說明,包括語言要求、字數要求、樣式需求等。
badcase:
請幫我寫一篇關于環保的小短文。
結果參考:chat.qwen.ai/s/532d6fa6-7821-48c1-bb44-2374816571e1?fev=0.0.170
goodcase:
請幫我寫一篇關于環保的小短文。
標題:《環保小衛士:從我做起》
字數要求:300字以內
輸出格式:段落形式,開頭有引言,結尾有總結
內容要求:重點介紹環保的重要性,至少提到兩種具體環保行為(如垃圾分類、節約用水)
風格要求:語言生動有趣,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詞匯
結果參考:chat.qwen.ai/s/f967f14e-c3d0-4120-a694-0ce65d92c305?fev=0.0.170
補要求常用技巧
序號 | 常用技巧 | 內容 |
---|---|---|
1 | 分隔符 | 使用分隔符(如“”,<>,:,等)讓AI明確理解區域。 |
2 | 結構化 | 尋求結構化的輸出(如JSON、HTML等)。 |
3 | 預設條件 | 要求模型檢查條件是否滿足,如果不滿足則停止執行后續流程。 |
4 | 少量示例 | 在任務前提供少量成功執行任務的示例,幫助模型學習意圖。 |
5 | 引導思考 | 明確任務的中間步驟或要求模型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
補要求技巧1:分隔符
- 作用:通過分隔符讓AI明確理解區域。
- 常用分隔符:
- 雙引號
"
- 尖括號
< >
- 方括號
[ ]
- 冒號
:
- 混合使用多種分隔符
- 雙引號
分隔符使用示例:
提供句子“天高云淡”的同義表達。
將 <名字> 替換成 John 后翻譯成法語:“你好,<名字>!”
請描述 [巴黎/倫敦] 的地標。
將下面這句話翻譯成法語:Je m'appelle Marie.
請為我創建一份關于 {行業} 的市場分析報告。報告應包含:
- 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
- 主要競爭對手列表及其市場份額
- 目標客戶群體分析
- 額外內容}
輸出格式:[PDF/Word/HTML]
附加要求:<需要數據可視化>
結果參考:chat.qwen.ai/s/a81ef841-babd-45ac-b818-8ee47c1020ef?fev=0.0.170
補要求技巧2:示例
- 作用:給AI提供少量示例,幫助模型學習提示詞的意圖,給出更好的輸出結果。
- 分類:
- Zero-Shot:無樣例
- One-Shot/Few-Shot:有樣例
舉個例子:學習分類任務(經典 Few-Shot 場景)
任務:判斷情緒是正面、負面還是中性
Zero-Shot:
判斷這句話的情緒:“這電影太爛了,浪費時間。”
→ 模型可能回答:“負面” ?(但不穩定)
Few-Shot 版本:
請判斷下列語句的情緒,只能回答“正面”、“負面”或“中性”:示例1:
輸入:“這個蛋糕真好吃!”
輸出:正面示例2:
輸入:“我不喜歡這個顏色。”
輸出:負面示例3:
輸入:“今天是星期三。”
輸出:中性現在請判斷:
輸入:“這電影太爛了,浪費時間。”
輸出:
預期輸出: 負面
結果參考:chat.qwen.ai/s/5551db26-8429-4b01-9a80-6f938813dbc6?fev=0.0.170
補要求技巧3:引導思考
- 作用:在設計Prompt時,引導模型進行逐步思考,尤其是對于復雜任務。
- 常用表達方式:
- 引導逐步思考:
- 讓我們一步步思考……
- 請分步驟解釋……
- 逐步分析……
- 引導檢查和驗證:
- 檢查一下結果……
- 驗證一下你的答案……
- 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 引導邏輯推理:
- 從已知信息出發……
- 根據這些條件……
- 結合這些信息……
- 引導詳細解釋:
- 詳細解釋每一步……
- 展示你的推理過程……逐步展示你的思考……
- 引導自我反思:
- 反思你的推理過程……
- 思考你的方法是否最優……
- 確保你的步驟完整……
- 引導多角度思考:
- 從不同角度思考……
- 考慮所有可能性……
- 分析不同場景……
- 引導逐步思考:
🌟 示例1:數學推理(引導逐步思考)
提示詞:
一個班級有30名學生,其中60%是女生。后來又轉來了5名男生。現在男生占全班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請一步步思考這個問題,并展示你的計算過程。
預期輸出結構:
- 原班級女生人數:30 × 60% = 18人
- 原班級男生人數:30 - 18 = 12人
- 轉來5名男生后,男生總數:12 + 5 = 17人
- 全班總人數變為:30 + 5 = 35人
- 男生占比:17 ÷ 35 ≈ 48.57%
答:現在男生約占全班的48.57%
? 作用:避免跳躍式計算,確保每一步都正確。
🌟 示例2:邏輯判斷(引導檢查和驗證)
提示詞:
小明說:“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公園。” 結果第二天小明沒去公園。
能否推出“昨天下雨了”?請分步驟分析,并在最后驗證你的結論是否合理。
預期輸出結構:
- 條件語句:“如果下雨 → 不去公園” 是一個單向條件,不能反推。
- 實際情況:小明沒去公園,但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如生病)。
- 逆否命題成立:“如果去公園 → 沒下雨”,但原命題不支持逆推。
- 驗證:舉反例——假設沒下雨,但小明因病不去公園,也滿足條件。
結論:不能推出昨天下雨了。
? 作用:防止“肯定后件”的邏輯謬誤,訓練嚴謹推理。
🌟 示例3:寫作任務(引導結構化表達)
提示詞:
請寫一篇關于“手機對青少年的影響”的議論文提綱。
要求:先列出正反兩方面的觀點,再選擇一個立場,最后構建三個論點并配論據。請逐步展示你的思考過程。
預期輸出結構:
- 正面影響:獲取知識、溝通便利、學習工具
- 負面影響:沉迷游戲、影響視力、社交減少
- 我的立場:應合理使用,而非禁止
- 論點1:手機是學習工具 → 可查資料、上網課
論據:疫情期間在線教育依賴手機- 論點2:關鍵在于家長引導 → 設定使用時間
論據:研究顯示有規則家庭的孩子更自律- 論點3:完全禁止反而激發逆反心理
論據:心理學中的“禁果效應”
? 作用:引導從發散思維到聚焦表達,提升寫作邏輯。
🌟 示例4:多角度分析(引導多角度思考)
提示詞:
是否應該在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請從學生、老師、家長、社會四個角度分別分析,最后給出綜合建議。
預期輸出結構:
- 學生角度:方便聯系家長,但也易分心
- 老師角度:課堂紀律難管理,影響教學效率
- 家長角度:擔心安全,但也怕孩子沉迷
- 社會角度:數字素養需培養,不能一刀切
綜合建議:不完全禁止,而是制定使用規范,如上課關機、設置“無手機時段”
? 作用:避免片面判斷,培養系統性思維。
🌟 示例5:自我反思(引導自我檢查)
提示詞:
請解方程:2(x + 3) = 10,并展示完整步驟。
解完后,請檢查每一步是否正確,并說明如何驗證最終答案。
預期輸出:
- 展開:2x + 6 = 10
- 移項:2x = 10 - 6 = 4
- 解得:x = 2
- 檢查:代入原方程 → 2(2 + 3) = 2×5 = 10 ?
- 驗證:每一步符合等式性質,無計算錯誤
結論:x = 2 是正確解
? 作用:培養“做完題要檢查”的習慣,提升準確性。
🌟 示例6:復雜決策(引導綜合考慮)
提示詞:
某城市交通擁堵嚴重,政府考慮兩種方案:A. 建地鐵;B. 提高停車費。
請從成本、實施難度、長期效果、公眾接受度四個維度分析,并推薦一個方案。請逐步推理。
預期輸出結構:
- 成本:地鐵建設成本高,停車費調整成本低
- 實施難度:地鐵周期長,停車費政策易推行
- 長期效果:地鐵緩解更徹底,停車費效果有限
- 公眾接受度:提高停車費易引發不滿,地鐵受歡迎但需等待
- 綜合建議:短期提高停車費+鼓勵公交,長期規劃地鐵
? 作用:模擬真實決策過程,提升綜合分析能力。
以上6個示例參考:chat.qwen.ai/s/84477bfc-a928-4d56-a53f-6bfc5c23b50c?fev=0.0.170
總結
- 補要求的核心:明確告知AI模型需求,包括格式、內容、風格等。
- 常用技巧:
- 分隔符:通過符號明確區域。
- 結構化:要求結構化輸出。
- 預設條件:設置條件檢查。
- 少量示例:提供示例幫助模型學習。
- 引導思考:通過引導語句幫助模型逐步思考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