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ri的World Imagery Wayback是一個專注于提供歷史衛星影像的在線平臺,由全球領先的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提供商Esri開發。該平臺整合了多源衛星影像數據,允許用戶回溯特定區域在不同時間點的影像變化,支持時間序列分析和地理環境變遷研究。以下是其主要特點與功能:
1.?覆蓋范圍與數據來源
-
全球覆蓋:收錄了自2014年以來的衛星影像數據,覆蓋全球大部分區域。
-
數據質量:影像主要來自Maxar等商業衛星公司,分辨率較高,適合專業分析與可視化。
2.?核心功能
-
時間軸回溯:用戶可通過時間軸選擇特定年份或日期的影像,查看同一區域的歷史變化。例如,可對比某地2010年與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況。
-
卷簾視圖(Swipe Tool):支持將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影像并排顯示,通過滑動工具直觀對比差異,便于分析城市擴張、自然災害影響等。
-
動態GIF生成:可選取多個時間點的影像生成動態GIF,展示時間維度上的連續變化。
3.?應用場景
-
環境監測:追蹤森林覆蓋變化、冰川消融等長期生態問題。
-
城市規劃:分析城市發展歷程,輔助土地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
-
災害評估:對比災前災后影像,評估洪水、地震等災害的影響范圍。
4.?使用方式
-
網頁端訪問:直接通過鏈接?World Imagery Wayback?在線查看,無需注冊。
“這里推薦使用WMTS服務結合網站在線查看配合使用,在線找到研究區確定有效的更新年份,然后在WMTS服務里調用對應有效更新年份的數據”
-
集成到GIS軟件:在ArcGIS中通過添加WMTS服務的方式加載歷史影像,支持與矢量數據疊加分析。
5.?注意事項
-
影像時效性:部分區域的更新頻率較低,且早期數據(如2014年前)可能缺失。
-
時間標簽問題:平臺顯示的版本號可能與實際拍攝日期不一致,需結合其他工具(如Google Earth)交叉驗證。
與其他平臺的對比
與Google Earth的歷史影像功能相比,World Imagery Wayback的優勢在于更專注于時間序列分析工具的集成(如卷簾視圖和GIF生成),但其分辨率可能略低,且數據覆蓋起始時間較晚。
通過上述功能,World Imagery Wayback為研究人員、規劃師及普通用戶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時光機”,幫助挖掘地理空間數據背后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