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回合瀑布與敏捷的融合創新實現后,本篇我們來講一講 Codes 生成式全局看板的創新實現。
???? ??市面上所有的研發管理軟件,看板模式的項目,都是物理看板的電子化,好像也沒什么問題,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體驗非常不好,為什么呢?
? ? ??第一、老板或管理人員想看看板時,咋辦?也要他自己建嗎?就算不用管理人員自建,但不同的項目組,不同的部門等都有不同的看板,老板或管理人員去看的時候,需要一個一個切換,就像現實中要一一走到各物理看板跟前,才能看到。平臺化了,還這樣,非常不友好,增加了管理人員的使用負擔。
? ? ??第二、即然看板都信息化在平臺中了,各自建看板,如同線下每個人,都用小本本把一些東西記下來,這不就是逆平臺化嗎?等價于,教條的把物理看板,電子化時,也是分散式的,不是平臺化的集中式。
? ? ??第三、到處建看板,會有卡片密集恐懼癥,且一點不方便。人人都建看板,也要花時間;不同的事項,建不同的看板也要花時間,增加了使用成本。
? ? ??第四、看板和其他模式完全可以融合,那融合時看板滿天飛,也非常不利于融合的實現,反而因融合把功能復雜化了。
? ??看到這里可能學院派有話要說,說我們小題大做,沒事找事
。
? ? ? Codes 產品團隊以化繁為簡的方式,不走尋常路,不死板的限定在理論中,也不固守陳規,擁抱零基思維,且看下述需求分析過程。
1、需求分析過程如下:
? ? ?從上面描述的背景中可以明確的看出來,通常的做法,不管是對于基層員工,還是對于中層管理者,以及老板都帶來了使用復雜度,一點都不方便,有更方便的實現方式為什么不可以采用呢?那我們就要大道致簡,做成一個(1)全局的看板,省去了頁面切換操作;(2)不同的事項,雖然有不同的狀態,完全可以泛化為看板上共同的幾個泳道所對應的狀態;(3)都平臺化了,數據也集中了,根本沒必要再各自建看板,且建看板的工作量,遠大于我們以逆向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定義查詢條件的方式,來生成看板,相比于主動創建看板的方式,套個時髦的術語,我們叫它為 “生成式”?看板
。
? ? Codes 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怎么讓用戶爽,就怎么來,從不拘泥于別人咋實現,也不去抄誰,有自己的認知(不做只會跟風的 “小屁孩”),只要確認讓用戶爽就是對的。有圖有真相,請看下述功能實現介紹。
2、功能實現之全局看板,一板走天下:
? ??所謂的全局就是無需菜單或頁面切換,所有人員都在同一個頁面上看看板,只是不同的人可以根據不同的查詢,或是定制(保存查詢)顯示不同的看板內容;缺省把當前項目事項顯示在看板上,且可以處理看板上所有事項。
???需求、任務、需求評審、用例、缺陷把它們各自的不同狀態,泛化為:規劃中、進行中,已完成,終止|暫停這幾種狀態,并顯示在對應的看板泳道中。
3、功能實現之生成式看板,反向生成看板?,方便快捷
???看板頭上,有如下查詢條件,可實時查詢;也可保存特定條件,然后取一個和條件相關的有意義的名字,生成式的看板就這樣生成了,后續直接選擇定制看板名(查詢名),快速生成看板內容。相比于建看板,再在看板上放事項,生成式看板省時省事,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
? ? ?項目,對于管理員可選所有項目或特定項目,對于普通人可以選所參與的所有項目或特定的項目。
? ??事項,可以是迭代、待批需求、需求、任務、用例以及缺陷。
? ??比如下面是定制的幾個 “生成式” 看板,如果不是常用看板,現查詢來生成看板也很方便。
4、功能實現之看板分組,方便同一維度間橫向對比
? ? ?好多同類產品中的看板,雖然也支持分組,但是大多數是在泳道內再二次分組,不便于基于分組的維度進行橫向對比。所以 Codes 中的實現為,先分組,以便于分組間數據對比,各分組再有不同的看板。
可按人員、項目和迭代進行分組,如下圖第一維度,只顯示各分組的數據
?然后可以隨意展開任意分組的看板
另外,看板中能處理所有顯示的事項,如延期也會有標識
最后打個總結:生成式全局看板,確實化繁為簡,之前 Codes 完美的實現了敏捷和瀑布的融合,現在又實現了與輕量看板模式融合,難能可貴的是并沒有增加用戶使用上的復雜度;創新不是為了玩新奇,是為了解決問題,下一次我們來聊聊另一個創新點,也是很酷的功能,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匠心打磨,持續創新是 Codes 的產品基因。
有客官可能不知道 Codes 是什么,小 C 在這里最后補一句:
Codes 重新定義 SaaS 模式的一站式研發管理平臺
云端認證 + 程序及數據本地安裝 + 不限功能 + 30 人免費
?掃碼查看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