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輸入電路主要包含哪些元件?濾波設計需遵循什么原則?
輸入電路是電子設備(如開關電源)的“入口”,核心作用是抑制電磁干擾(EMI)、保護后級電路,其設計直接影響設備的穩定性和電磁兼容性(EMC)。
1 開關電源超快學習思路 點擊跳轉
1.1開關電源的原理、結構和實物入門篇-超簡單解讀 點擊跳轉
1.1 輸入電路的核心元件有哪些?
輸入電路主要由5類元件構成,各類元件的功能定位明確,缺一不可:
- 共模電感:L3,核心作用是抑制“相線/中線與大地之間”的共模干擾,且因兩個線圈本就不完全對稱,存在漏感,可兼作差模電感使用,抑制差模干擾;
- 差模電感:L1、L2,用于抑制“相線與相線、相線與中線之間”的差模干擾。(優化電路中可省略,后文詳解);
- X電容(差模電容):Cx1,跨接在相線與中線之間,專門抑制差模干擾,容量通常為nF級(遠大于Y電容);
- Y電容(共模電容):Cy1、Cy2,跨接在相線/中線與大地之間,抑制共模干擾,需符合安規標準(如Y2級,容量多為pF級);
- - 放電電阻:電源斷電后,釋放X電容/Y電容中殘留的電荷,避免維修時觸電風險。
1.2 電磁干擾(EMI)的傳輸方式有哪兩種?為何需要抑制?
任何電磁干擾的產生都需“能量+傳輸路徑”,其傳輸方式主要分為兩類,若不抑制會嚴重影響設備正常工作:
傳輸方式 | 定義 | 干擾案例 | 危害 |
---|---|---|---|
傳導傳輸 | 干擾能量通過導線(電源線、信號線)直接傳遞 | 電網中的雜波通過電源線傳入開關電源 | 導致電源輸出電壓波動,影響后級芯片工作 |
輻射傳輸 | 干擾能量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 | 高頻開關信號輻射到周圍的傳感器 | 導致傳感器數據失真,甚至觸發設備誤動作 |
隨著電子設備工作頻率提升(如開關電源頻率達100kHz~1MHz),EMI輻射/傳導強度會顯著增加,必須通過輸入濾波電路抑制。
1.3 輸入濾波電路需滿足哪些核心要求?
輸入濾波電路的設計需遵循4大核心原則,確保“雙向抑制干擾+適配阻抗特性”:
要求1:雙向濾波功能
需同時抑制“電網對設備的干擾”和“設備對電網的干擾”:
- 對外:防止設備內部的高頻雜波(如開關管開關噪聲)通過電源線“污染”電網;
- 對內:阻擋電網中的干擾信號(如其他設備的傳導干擾)進入設備內部。
要求2:優先抑制共模干擾(可省略差模電感)
共模干擾的危害遠大于差模干擾,是設計重點,且差模干擾可通過現有元件間接抑制:
干擾類型 | 干擾路徑 | 輻射強度(相對值) | 對系統影響 | 抑制方式 |
---|---|---|---|---|
共模干擾 | 相線/中線 ? 大地 | 高(差模的3~4個量級) | 嚴重(通過機殼/地阻抗耦合干擾其他系統) | 共模電感+Y電容(核心方案) |
差模干擾 | 相線 ? 相線、相線 ? 中線 | 低 | 輕微 | 1. 共模電感的漏感(線圈不對稱產生,等效差模電感); 2. X電容(容量大,對差模容抗小) |
基于上述原因,優化的輸入濾波電路可省略差模電感,減少元件成本和PCB面積。
要求3:滿足“最大阻抗失配”原則
阻抗失配的核心是“讓濾波器對干擾信號呈現最大阻礙”,需結合電網和設備的阻抗特性:
- 電網:等效為“低阻電壓源”(對高頻干擾信號);
- 設備(如開關整流器):輸入端等效為“低阻電容+電流源并聯”(對高頻干擾信號);
- 失配要求:因電網和設備均為低阻,輸入濾波器需對高頻干擾呈現高阻,最大化插入損耗(干擾信號被衰減的程度)。
要求4:工頻低阻、高頻高阻
- 工頻(如50/60Hz市電):濾波器需呈低阻,確保市電能無損耗地進入設備;
- 高頻(幾十kHz~幾百MHz,EMI主要頻段):濾波器需呈高阻,大幅衰減干擾信號;
- 關鍵影響因素:元件參數(如共模電感的電感值、電容的容量)、元件選型(如高頻特性好的電感磁芯)。
1.4 共模電感值如何計算?關鍵步驟是什么?
共模電感值需根據EMI截止頻率、共模電容值確定,以下為開關電源場景的典型計算案例:
已知參數(需根據設備實際調整)
- 開關電源工作頻率:100kHz(EMI發射頻段:50~150kHz);
- EMI截止頻率fcf_cfc?:150kHz(需覆蓋超標頻段,確保干擾被抑制);
- 共模電容 CYC_YCY?:CY3=CY4=2200pFC_{Y3} = C_{Y4} = 2200 \text{pF}CY3?=CY4?=2200pF(即2200×10?12F2200 \times 10^{-12} \text{F}2200×10?12F,Y2級安規電容)。
核心公式
共模電感LLL與共模電容 CYC_YCY?組成的濾波電路,截止頻率需滿足:
L=1(2πfc)2×CYL = \frac{1}{(2\pi f_c)^2 \times C_Y} L=(2πfc?)2×CY?1?
(注:公式中CYC_YCY?為單路共模電容值,若兩路電容并聯,需取總容量)
計算步驟
-
計算分母項(2πfc)2×CY(2\pi f_c)^2 \times C_Y(2πfc?)2×CY?:
- 第一步:計算 2πfc=2×3.14159×150×103≈9.42477×1052\pi f_c = 2 \times 3.14159 \times 150 \times 10^3 \approx 9.42477 \times 10^52πfc?=2×3.14159×150×103≈9.42477×105 rad/s;
- 第二步:計算(2πfc)2≈(9.42477×105)2≈8.8826×1011(2\pi f_c)^2 \approx (9.42477 \times 10^5)^2 \approx 8.8826 \times 10^{11}(2πfc?)2≈(9.42477×105)2≈8.8826×1011(rad/s)2;
- 第三步:計算(2πfc)2×CY≈8.8826×1011×2200×10?12≈1954.17(2\pi f_c)^2 \times C_Y \approx 8.8826 \times 10^{11} \times 2200 \times 10^{-12} \approx 1954.17(2πfc?)2×CY?≈8.8826×1011×2200×10?12≈1954.17。
-
計算共模電感值:
L≈11954.17≈5.12×10?4H≈0.5mHL \approx \frac{1}{1954.17} \approx 5.12 \times 10^{-4} \text{H} \approx 0.5 \text{mH} L≈1954.171?≈5.12×10?4H≈0.5mH
結論
該場景下共模電感需選取約0.5mH,實際應用中需通過EMI測試微調(如測試仍超標,可適當增大電感值或電容值)。
2. 輸入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常見電路有哪兩類?
輸入電路按供電類型可分為“AC輸入”和“DC輸入”兩類,前者適用于市電供電(如家用設備),后者適用于直流電源供電(如電池、直流適配器)。
2.1 AC輸入整流濾波電路的原理是什么?包含哪些模塊?
AC輸入整流濾波電路是市電進入設備的“三道防線”:防雷→濾波→整流,整體工作流程如下:
模塊1:防雷電路(保護后級免雷擊損壞)
防雷電路通過“吸收高壓+切斷大電流”實現保護,核心元件及作用如下:
元件 | 類型 | 工作機制 |
---|---|---|
MOV1~MOV3 | 壓敏電阻 | 常態下呈高阻;當雷擊產生高壓(如幾千V)時,阻值驟降,吸收高壓能量;電壓恢復后回歸高阻 |
F1~F3 | 保險絲 | 若壓敏電阻無法完全吸收能量,電流超過閾值時,保險絲燒毀,切斷電路隔離后級 |
FDG | 放電管 | 輔助釋放雷擊產生的高頻高壓脈沖,補充壓敏電阻的保護能力 |
模塊2:EMI濾波電路(抑制電磁干擾)
由C1、L1、C2、C3組成雙πππ型濾波網絡,核心作用是“雙向抗干擾”:
- 對外:阻止設備內部的高頻雜波(如開關管開關噪聲)通過電源線干擾電網;
- 對內:阻擋電網中的干擾(如其他設備的傳導干擾)進入設備內部。
特別注意:電路中串聯的RT1(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專門抑制開機浪涌電流:
- 開機瞬間:RT1溫度低、阻值大(如幾歐~幾十歐),限制電容C5的充電電流(避免大電流燒毀整流橋);
- 正常工作:RT1因電流發熱,阻值降至幾毫歐,幾乎不消耗能量(避免持續耗能導致發熱)。
模塊3:整流+濾波電路(AC轉純凈DC)
- 整流:由整流橋BRG1(4個二極管組成)實現——將市電的負半周“翻折”為正半周,輸出“脈動直流電”(波形為連續的正半周正弦波);
- 濾波:由電容C5(大容量電解電容,如470μF/400V)實現——并聯在整流橋輸出端,充電時儲存能量,放電時補充電流,將脈動DC平滑為“近似恒定的DC”(如220V市電整流后,濾波前電壓約310V,濾波后約300V)。
關鍵特性:若C5容量衰減(如老化),濾波效果下降,輸出DC的交流紋波會增大,導致后級電路輸出不穩定(如電機抖動、芯片死機)。
2.2 DC輸入濾波電路的原理是什么?核心保護機制有哪些?
DC輸入電路適用于直流供電場景(如汽車電子、便攜設備),核心模塊為“EMI濾波+故障保護”,電路結構如圖所示。
模塊1:EMI濾波網絡(抑制直流雜波)
由C1、L1、C2組成雙πππ型濾波網絡,配合C3/C4(安規電容)、L2/L3(差模電感),作用如下:
- 抑制輸入DC中的雜波信號(如電池供電時的紋波),避免干擾設備內部芯片;
- 阻止設備內部的高頻信號(如MCU的時鐘信號)反向干擾直流電源(如影響電池壽命)。
模塊2:故障保護機制(防短路、防漏電)
電路中R1-R5、Z1-Z2、Q1-Q2、RT1組成抗浪涌電路,實現“啟動限流+故障切斷”雙重保護,分兩種場景工作:
工作場景 | 保護過程 |
---|---|
正常啟動 | 1. 開機瞬間:C6未充電,Q2無柵極電壓,處于截止狀態; 2. 電流經RT1(限流)流過負載,C6開始充電; 3. C6電壓升至Z1穩壓值(如12V):Q2導通,RT1被短路(避免持續耗能)。 |
故障(C8漏電/后級短路) | 1. 啟機瞬間:故障導致電流驟增,RT1兩端壓降顯著增大; 2. 壓降觸發Q1導通,Q2柵極電壓被拉低至截止; 3. RT1持續承受大電流,短時間內燒毀,切斷電路保護后級元件(如芯片、MOS管)。 |
3. 整流電路的基礎形式是什么?半波整流電路如何工作?
(下期更新)
全文總結
輸入電路的核心是“抗干擾+保護”,需根據AC/DC供電場景選擇電路形式;整流電路是“AC轉DC”的關鍵,半波整流是基礎,實際高功率場景多采用全波整流或橋式整流(后續可展開講解)。掌握這些基礎電路,是理解開關電源、家電設備工作原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