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收發模塊中添加編解碼與信號處理模塊,核心目標是提升水下信道抗干擾能力(對抗后向散射、環境光、信號衰減)、降低誤碼率,同時兼容原有TDD時隙控制邏輯。以下從“編碼方案選型”“光發送端信號處理”“光接收端信號處理”“與原有系統集成”四部分展開,形成完整技術閉環。
一、編解碼方案選型:適配水下信道特性
水下光通信面臨“信號衰減大、突發誤碼多、帶寬有限”問題,需選擇編譯碼復雜度低、抗突發誤碼能力強、編碼增益適中的方案,同時避免過度增加時延(適配TDD時隙周期)。最終選定“前向糾錯碼(FEC)+ 曼徹斯特編碼”組合,具體如下:
編碼類型 | 選型方案 | 核心優勢 | 適配場景 |
---|---|---|---|
前向糾錯碼(FEC) | 漢明碼(Hamming Code,(7,4)) | 1. 可糾正1位隨機誤碼、檢測2位誤碼; 2. 編碼效率66.7%(4位數據→7位碼),復雜度低; 3. 硬件實現僅需組合邏輯,無時延累積。 | 對抗水下光信號的隨機衰減導致的單比特誤碼。 |
線路編碼 | 曼徹斯特編碼(Manchester) | 1. 無直流分量,適配光模塊“亮/滅”的OOK調制; 2. 自帶時鐘信息,避免接收端時鐘漂移; 3. 編碼后信號邊沿豐富,便于同步提取。 | 解決水下長距離傳輸后的時鐘同步問題。 |
二、光發送端:編解碼與信號處理實現
光發送端的信號處理流程為:TDD幀數據 → 漢明編碼 → 曼徹斯特編碼 → OOK調制 → 光信號發送,需與原有FPGA TDD控制模塊、LED驅動電路深度集成,具體設計如下:
1. 硬件模塊新增與集成
新增模塊 | 核心器件/實現方式 | 功能描述 | 與原有模塊接口 |
---|---|---|---|
漢明編碼模塊 | FPGA內部組合邏輯(Verilog) | 將TDD幀的8位并行數據拆分為2組4位數據,分別進行(7,4)漢明編碼,輸出14位并行碼。 | 輸入:FPGA TDD數據緩沖模塊的8位并行數據; 輸出:14位并行編碼數據至曼徹斯特編碼模塊。 |
曼徹斯特編碼模塊 | FPGA內部時序邏輯 | 將14位并行漢明碼轉換為串行曼徹斯特碼(1位數據→2位編碼,如“0”→“01”,“1”→“10”)。 | 輸入:漢明編碼模塊的14位并行數據; 輸出:1位串行編碼數據至OOK調制模塊。 |
OOK調制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