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安卓APP開發
記得上次學APP都是在2016年前了,一晃就過去了10年。
當時用ANDROID studio打開一個空項目和編繹分別用了300秒,一下就用了10分鐘。
后來買了一臺一萬多的電腦,CPU換成了I5 8600K 4.2GHZ*6核,再加上M2固態硬盤。
編繹時間從300秒變成了10秒,提高了30倍。
后面開發安卓APP反而擱置了,最近2年才想著重新學習APP開發,卻一直沒行動起來。
昨天開始弄了半天結果一直編繹失敗,后面一檢查發現SDK資源忘了下載,一個失誤就弄的很辛苦。
然后早上6點多就開始起來學習了,邊學邊做教程,終于完成了第一個FTP客戶端的小APP
---------------AI優化文章
重啟Android開發之路:一位開發者的十年技術變遷
一、遲來的重逢
清晨6點的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在鍵盤上,當AS的編譯進度條第一次完整跑通時,我突然意識到距離上次認真做Android開發已經整整十年。2016年的開發記憶依然鮮明——打開空項目要忍受5分鐘的啟動等待,每次編譯都像參加300米自由泳比賽般漫長。那年咬牙購置的i5-8600K工作站,配合M2固態硬盤讓編譯時間從300秒驟降到10秒的驚艷體驗,反而成了我擱置開發的諷刺注腳。
二、技術債的利息
重啟學習的道路遠比想象坎坷。昨日的開發首秀就遭遇當頭棒喝:新建項目反復報錯,檢查三小時后才發現是SDK組件忘記下載。這個低級錯誤像極了十年前初次接觸Android Studio時的笨拙,只不過現在的錯誤提示變成了全英文,Gradle版本號已經迭代到讓我陌生的數字。那些曾經熟悉的API文檔頁面,如今都標注著"Deprecated"的黃色警告標簽。
三、破曉時分的突破
在經歷無數次Sync Failed后,我決定回歸開發者最原始的快樂——從零構建一個FTP客戶端。選擇FileZilla作為協議參考,用Kotlin重寫Java代碼時,發現當年需要50行實現的文件列表解析,現在借助協程和擴展函數20行就能完成。當測試機成功連上局域網NAS時,晨光正好照亮手機屏幕上自制的進度條動畫,這種久違的成就感讓人想起2015年第一個Hello World跑通時的興奮。
四、開發環境的世代更迭
對比今昔開發環境,恍若隔世。當年需要手動配置的NDK路徑,現在Android Studio自動識別;記憶里要寫半天的RecyclerView適配器,如今有ListAdapter簡化處理;甚至連調試方式都從USB線升級到了無線調試。但不變的是解決BUG時的抓耳撓腮,是Stack Overflow上各路大神的奇妙解法,是每次點擊Run時那份期待與忐忑交織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