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數據簡介
在 2023 年的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監測范圍廣泛且細致。全年對 1359 個海洋環境質量國家控制點位進行了水質監測,這些點位分布在我國管轄的各大海域,能夠全面反映海洋整體水質狀況;對 230 個入海河流國家控制斷面開展監測,入海河流是海洋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對其斷面的監測有助于掌握河流入海時的污染情況;同時,對 455 個污水日排放量大于或等于 100 噸的直排海污染源進行了水質監測,直排海污染源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水,其監測結果對于控制海洋污染至關重要。
此外,還對 24 處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進行了監測,這些典型生態系統是海洋生態平衡的關鍵,它們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對 32 個海水浴場和 35 個海洋漁業水域的環境狀況進行了監測,海水浴場關系到公眾的休閑娛樂安全,海洋漁業水域則與漁業生產息息相關;并且,對香港海域的 76 個點位海水水質和 42 個海水浴場水質,以及澳門海域的 25 個點位海水水質和 2 個海水浴場水質都開展了監測,全面掌握了港澳地區的海洋環境情況。
監測結果顯示,2023 年我國管轄海域水質總體呈現穩中趨好的良好態勢。在夏季,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我國管轄海域總面積的 97.9%,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海洋整體水質狀況優良。近岸海域的水質也在持續改善,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達到了 85.0%,與上一年相比,同比上升了 3.1 個百分點,展現出近岸海域水質不斷優化的積極趨勢。
不過,劣四類水質海域仍然存在,主要分布在遼東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近岸海域,這些區域由于經濟活動活躍、人口密集等原因,污染壓力相對較大。其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這兩種物質的過量存在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如引發赤潮等現象。
在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監測中,有 7 處呈健康狀態,17 處呈亞健康狀態,沒有出現不健康狀態,表明我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總體狀況尚可,但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全國入海河流水質狀況總體良好,為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海水浴場水質和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總體也保持良好,保障了公眾的健康和漁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02、數據詳情
數據名稱:《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01-2023年)
數據年份:2001-2023年
數據整理:數據狂
03、數據截圖? ? ? ? ? ? ? ? ? ? ? ? ?
04、獲取方式
(獲取方式看綁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