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連接需求不常有,控制臺調試的細節容易忘,在這截圖備忘。本文會記錄SSE、websocket連接、普通接口 在谷歌瀏覽器控制臺的對比
文章目錄
- SSE(Server-Sent Events)
- 觀察對象:百度翻譯
- 觀察請求頭和響應頭
- 觀察EventStream
- 觀察response
- Websocket
- 觀察對象:隨便找一個在線websocket測試網站
- 觀察請求頭響應體
- 觀察Messages
- 非長連接接口
SSE(Server-Sent Events)
觀察對象:百度翻譯
通過百度翻譯接口觀察sse響應,控制臺會出現EventStream模塊。由于接口名是translate,所以可以通過translate關鍵字篩選出特定接口。且,sse接口能在Fetch/XHR分類下找到
觀察請求頭和響應頭
請求頭和響應頭重都帶上text/event-stream,通常表示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正在協商使用 Server-Sent Events (SSE) 協議進行通信。通常流式傳輸的響應頭也會帶上Transfer-Encoding: chunked,這是 HTTP 協議中的一種傳輸編碼方式,它允許服務器在不知道內容總長度的情況下,逐步發送數據給客戶端
觀察EventStream
數據格式:每條消息以 data: 開頭,用兩個換行符 \n\n 分隔
觀察response
可以看到數據格式:每條消息以 data: 開頭,用兩個換行符 \n\n 分隔
Websocket
觀察對象:隨便找一個在線websocket測試網站
此處觀察網站用的是:http://tool.chacuo.net/websocket
截圖中,websocket接口在Socket模塊下,不在Fetch/XHR
觀察請求頭響應體
注意觀察特有字段
請求頭
響應頭
字段說明
觀察Messages
控制臺支持篩選發送方或響應方消息
非長連接接口
對于一個非長連接接口(或者說一個普通的接口),控制臺通常只顯示以下信息,不會出現EventStream或者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