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IS-IS最早是ISO為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無連接網絡協議)而設計的一種動態路由協議。
目錄
這里提到了CLNP這個概念,在這里解釋一下:
CLNS由以下三個協議構成:
那么為什么要設計出IS—IS這個路由協議呢?
關于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
自治系統(AS):
大白話講解:
集成IS-IS:
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統):
TLV(Type/Length/Value,類型/長度/值)??
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網路服務接入點):?
IS-IS中使用的PDU類型有:
關于IS-IS的報文信息:
IIH:類似于OSPF中的Hello報文,發現、建立、維護鄰接關系
細分類型:
LSP(Link State PDU,鏈路狀態報文):
? 細節分類:
SNP(Sequence Number PDU,序列號報文):
? 細節類型:
關于IS-IS動態路由協議工作原理:
Level-1路由器:
Level-2路由器:
Level-1-2路由器
這里提到了CLNP這個概念,在這里解釋一下:
CLNP是無連接網絡協議,屬于OSI模型中的網絡層協議。它不保證數據包的順序和可靠性,適用于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
我們既然提到了無連接的網絡協議,之前我們再TCP/IP中也講到過一個面向無連接的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CLNP與其TCP/IP中的UDP類似;
兩者都提供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但CLNP是OSI模型的一部分,而UDP是TCP/IP協議棧中的傳輸協議,所以我們要注意區分一下。
除此之外,再引進一個概念CLNS,即無連接網絡服務,是OSI模型網絡層提供的一種服務類型,其核心特點在于數據傳輸前無需建立連接。
關于說CLNP與CLNS之間是緊密相關的,CLNS由CLNP(無連接網絡協議)具體實現,該協議負責在OSI網絡中路由數據包,類似于IP協議在TCP/IP協議中的作用。
那么回到主題中,IS-IS是ISO定義的OSI協議棧中CLNS(Connectionless Network Service,無連接網絡服務)的一部分。
CLNS由以下三個協議構成:
CLNP:類似于TCP/IP中的IP協議
IS—IS:一種鏈路狀態路由協議,中間系統的路由協議(中間系統與中間系統的路由協議,即路由器與路由器之間的協議)
ES—IS:主機系統與中間系統間的協議,用于端系統(如主機)與中間系統(如路由器)之間的鄰居發現和地址解析,就如同IP中的ARP,ICMP等。
那么為什么要設計出IS—IS這個路由協議呢?
在TCP/IP協議主導互聯網之前,OSI模型曾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力推的網絡架構框架。CLNS作為OSI網絡層的核心服務,需要一種動態路由協議來支持其無連接的數據包傳輸。然而IS-IS在最初設計為CLNS的專用路由協議,用于在OSI網絡中自動發現和維護路由信息,確保數據包能夠高效、可靠地傳輸到目標地址。
關于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
IS-IS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用于在同一個自治系統(AS)內部交換路由信息。基于鏈路狀態算法,通過交換鏈路狀態信息(LSP)來構建網絡拓撲圖,并使用SPF(最短路徑優先)算法計算到達目的網絡的最優路徑。
自治系統(AS):
一個由單一管理機構管理、使用統一路由策略的網絡或網絡集合。
大白話講解:
IS-IS就像是一個“網絡導航系統”,專門幫助路由器(網絡中的交通指揮中心)找到數據傳輸的最佳線路。
鄰居之間打招呼:
所有的路由器一開機,都會喊一嗓子:“嘿!我是新來的,誰在我旁邊?”(發送Hello包)。附近的路由器聽到后,就會互相記下對方的名字和位置,建立“鄰居關系”。
實時播報路況:
每個路由器會定期的告訴鄰居:“我這條路現在不堵?寬帶多大?到哪里最近?”(發送LSP,鏈路狀態報文)。這些信息就像是實時的路況廣播,比如“從家到學校的道路暢通無阻,且限速50KM/H。
畫全地圖:
所有的路由器把收到的路況信息匯總,在腦子里拼成一張完整的“網絡地圖”。
如:路由器A知道:“去服務器群需要經過B—C—D”
? ? ? ?路由器B知道:“如果A發來數據,直接轉發就行”
算出最佳的路徑:
當有數據要進行發送的時候,路由器就像是導航軟件一樣,根據“地圖”算出最快的路徑(SPF算法)如:A去B,優先高鐵(低延遲)
? ? ? ?如果高鐵故障,自動切飛機🛩?(備用路線)
秒級更新線路:
如果某一條路突然斷掉(比如光纖被挖),路由器會立刻通知全網“XX線路不通,繞行”其他的路由器收到消息后,1s內就能重新算出備用線路,保證數據不中斷。(有幾種路由協議都有其效果,可以私下查一查?)
其實根據上面的描述有很多的路由協議都會滿足其功能,可能作為拓展去研究研究,我們后續也會有相應的講解。
后續解釋:
IS-IS簡介:
其中的呼叫PDU(IIH)類似于OSPF中的Hello報文,不斷的去更新當前路由的鄰居狀態,查看鄰居是否發生變化
IS-IS路由器在通過鏈路狀態PDU交換一些路由信息,來建立自己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一個LSP表示一個路由器相關的一些信息。同時,必須依賴于SNP(序列號報文)來確保LSP的可靠傳輸。
CSNP(無連接網絡協議)包含網絡中每一個LSP的總結性信息,當一個路由器收到一個CSNP時,該路由器會將該CSNP與其鏈路狀態數據庫進行比較,如果該路由器丟失了一個在CSNP中存在的LSP時,會發送一個組播PSNP,向網絡中的其他路由器索要其需要的LSP
LSP和SNP的配合使用,使得IS-IS協議在大型網絡中得以可靠的進行路由交互。
IS-IS協議同樣使用了Dijkstra的最短路徑優先算法(SPF)來計算拓撲。IS-IS根據鏈路狀態數據庫,并使用SPF算法得的拓撲結構,選擇最優路由,再將路由加入到IP路由表中。
接下來我們再去認識一下集成IS-IS。
集成IS-IS:
定義:集成IS-IS是IS-IS協議的擴展版本,支持多種協議環境,特別是同時處理OSI(開放系統互連)模型的CLNS和TCP/IP協議棧的IP協議,就是對CLNS和IP協議的數據包。這種協議再電信運營商和大型企業網絡中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需要統一路由不同協議數據的雙棧網絡環境下。其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可以同時兼容IPV4、IPV6、CLNP。
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統):
? AS是一個有權自主決定在本系統中應采用何種路由協議的小型單位。
TLV(Type/Length/Value,類型/長度/值)??
? TLV是一種可變格式,包括:Type(類型)、Length(長度)、Value(值)。其中:Type:定義標簽和編碼格式的信息。length:定義數值的長度。Value:表示實際的數值。
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網路服務接入點):?
關于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網絡服務接入點)地址在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a System)協議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它是IS-IS協議進行路由決策和數據包轉發的關鍵標識。
NSAP地址是OSI模型中用于唯一標識網絡層實體的地址,被用作路由標識,確保數據包能夠正確地從源地址傳輸到目的地址。即NSAP是OSI網絡層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的位置。
作用:在IS-IS協議中主要用于構建網絡拓撲圖、計算最優路徑以及路由數據包
IS-IS已作為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在網絡中大量使用。其工作機制與OSPF類似,通過將網絡劃分成區域,區域內的路由器只管理區域內的路有信息,從而節省路由器的開銷,此特點使其可以適應各種中大型網絡需求。
由于IS-IS協議基礎是CLNS,而不是IP,因此在路由器之間通訊時,IS-IS使用的是ISO定義的協議數據單元(PDU)
IS-IS中使用的PDU類型有:
呼叫PDU(類似于OSPF協議中的HELLO報文,負責形成路由器間的鄰接關系,發現新路的鄰居檢測是否有鄰居退出)
鏈路狀態PDU(LSP)————一個LSP表示了一個路由器相關的重要信息。同時通過SNP來保證LSP的可靠性傳送。
序列號PDU(SNP)
關于IS-IS的報文信息:
IIH:類似于OSPF中的Hello報文,發現、建立、維護鄰接關系
細分類型:
Level-1 LAN IIH:在Level-1區域內的局域網(LAN)上發送,用于同一區域內的設備發現。
Level-2 LAN IIH:在Level-2區域內的局域網(LAN)上發送,用于不同區域間的設備發現。
Point-to-Point IIH:在點到點鏈路上發送,用于直接相連的設備間的鄰居關系建立。
LSP(Link State PDU,鏈路狀態報文):
? 用于確認接收到的LSP,并維護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完整性。
? 細節分類:
? 功能:攜帶鏈路狀態信息,如接口狀態、鏈路成本,泛洪到整個區域,使所有路由器都能夠獲得一致的鏈路狀態數據庫。
泛洪(也可以稱為洪泛):
泛洪:當一個設備向相鄰設備通告自己的鏈路狀態后,相鄰設備在將相同的報文傳送到除發送該報文的設備外的其他鄰居,并這樣逐級將報文傳送到整個層次內所有設備。
? 特性:每個LSP都有一個序列號,用于確保信息的最新性,避免路由環路。
SNP(Sequence Number PDU,序列號報文):
? 功能:用于確認接收到的LSP,并維護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完整性
? 細節類型:
CSNP(Complete Sequence Number PDU):攜帶整個鏈路狀態數據庫的摘要信息,用于數據庫同步,確保所有路由器的數據庫一致。PSNP(Partial Sequence Number PDU):攜帶部分鏈路狀態數據庫的摘要信息,用于請求缺失的LSP或確認接收到的LSP,提高網絡效率。
關于IS-IS動態路由協議工作原理:
Level-1路由器:
負責區域內的路由器,只屬于一個區域的Level-1和Level-2路由器形成鄰居,注意這里是屬于同一區域內,而處于不同區域內的Level-1路由器間不能形成領居關系。
Level-1只負責維護Level-1的LSDB(Link State Database,鏈路狀態數據庫),該LSDB含有本區域的路由信息,到本區域內外的報文轉發給最近的Level-2路由器。
Level-2路由器:
負責區域間的路由,可以與同一或者不同區域的Level-2路由器或者其他區域的Level-1-2路由器形成鄰居關系。Level-2路由器維護一個Level-2的LSDB,該LSDB包含區域間的路由信息。
所有Level-2級別的路由器組成路由域的骨干網。負責在不同區域間通信,路由域中Level-2級別的路由器必須是物理連續的,以保證骨干網的連續性。只有Level-2級別的路由器才能直接與區域外的路由器交換數據報文或路由信息。
Level-1-2路由器
同時屬于Level-1與Level-2的路由器,可以與同一區域的Level-1和Level-1-2路由器形成Level-1鄰居關系,也可以與其他區域的Level-2和Level-1-2路由器形成Level-2的鄰居關系。Level-1路由器必須通過Level-1-2路由器才能連通至其他區域。
Level-1-2路由器維護兩個LSDB,Level-1的LSDB用于區域內路由,Level-2的LSDB用于區域間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