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Build 開發者大會上,微軟正式發布了其面向“開放代理式網絡(Open Agentic Web)”的宏大戰略,推出超過 50 項 AI 相關技術更新,涵蓋 GitHub、Azure、Windows 和 Microsoft 365 全線產品。這一系列更新的核心目標,是推動 AI 從工具轉變為“代理”——即可以自主決策、執行任務、并彼此協作的智能系統。
那么,這場變革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將從幾個關鍵維度,帶你通俗易懂地理解微軟正在構建的“AI 代理世界”。
一、“代理”是什么?不是助手,是“智能同事”
我們熟悉的 ChatGPT、Copilot 等目前的 AI 工具,主要是“助手”——你問,它答;你命令,它執行。但微軟口中的“AI 代理”遠不止于此。
AI 代理是主動的,它們可以:
-
自主發起任務,而不是被動等待輸入;
-
根據情境和記憶做出決策;
-
與其他 AI 協作完成復雜工作流;
-
像一個“智能同事”一樣參與項目和業務流程。
舉個例子:
你是一個產品經理。過去你得手動寫文檔、安排會議、請工程師寫代碼。現在,有了代理,你只需說:“我要開發一個天氣提醒App”,AI 代理就能自動拆解需求、安排開發順序、分配任務給其他專門的代理(如編程代理、測試代理),最終交付可運行的原型。你真正只需要監督、確認方向。
二、GitHub Copilot 升級:從“自動補全”到“自動開發者”
GitHub Copilot 正在從一個“代碼提示工具”,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AI 編程代理”。
? 新版本能力包括:
-
自動重構代碼,提升可讀性與性能;
-
自動補測,增強測試覆蓋率;
-
主動發現和修復代碼缺陷;
-
能協作完成特定功能模塊的開發。
簡單說:Copilot 不再只是提示幾行代碼,它可以根據需求文檔幫你寫一個完整的登錄模塊,并修復潛在的安全漏洞——你幾乎不用自己寫任何代碼。
而且,微軟還宣布將 Copilot Chat 的代碼開源,鼓勵社區一起打造下一代 AI 開發體驗。
三、多代理系統:讓AI像團隊一樣分工協作
在企業級場景中,一個代理難以勝任所有任務,因此微軟推出了支持“多代理協作”的平臺——Azure AI Foundry。
想象一下:
一個電商企業想處理退款流程:
-
代理 A 識別客戶投訴;
-
代理 B 查找訂單與物流信息;
-
代理 C 分析是否符合退款政策;
-
代理 D 處理退款并通知財務和客戶。
這些代理分工明確,各自負責一段流程,就像一支小型的自動化團隊一樣工作。
Azure 還支持新的開放協議(如 Agent2Agent 和 MCP),讓這些代理可以跨系統協作,像標準化的 API 那樣連接不同平臺。
四、本地AI與隱私保護:不僅跑在云端,也能離線運行
雖然云 AI 強大,但微軟也在大力推動“本地 AI”能力,尤其是在 Windows 設備上運行 AI 模型。
通過 Windows AI Foundry 和 Foundry Local,開發者可以:
-
將模型優化后部署到用戶本地設備;
-
利用 ONNX Runtime 實現高效運行;
-
避免頻繁聯網,保護隱私、減少帶寬消耗。
例如,你的筆記本可以離線運行一個個人助手代理,幫你整理文件、分類照片,甚至根據你的一天安排自動生成待辦清單——無需連接互聯網。
五、安全與身份治理:防止“代理泛濫”
隨著 AI 代理數量激增,企業面臨“代理泛濫”(Agent Sprawl)風險:太多未登記、不受控的代理可能造成信息泄露與安全隱患。
微軟提出了新方案:
-
Microsoft Entra Agent ID:每個代理都會被分配一個身份,統一注冊管理;
-
Purview 安全集成:檢測 AI 處理的敏感數據,確保合規;
-
生命周期管理與可觀測性:讓 IT 能輕松追蹤每個代理的創建、更新和操作記錄。
這相當于給每個 AI 代理配上“身份證”和“監管攝像頭”。
六、AI 賦能科研:200小時完成10年科研任務
在最驚艷的演示中,微軟展示了其 Discovery 平臺 如何在短短 200 小時內完成本需十年研發的任務:篩選出適合數據中心使用的環保冷卻液。
這一過程涉及:
-
分析 36 萬種化學候選物;
-
生成、比較實驗數據;
-
與科研機構聯動驗證成果。
這標志著 AI 正從“提效工具”走向“科研助手”乃至“創新引擎”。
七、開放標準:打通不同平臺的代理生態
微軟強調“開放互聯”的理念,推動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標準,確保不同公司、平臺的 AI 代理能互相通信。
類似于當年的 HTML 標準,讓網頁能跨瀏覽器運行,現在的 MCP 能讓 AI 代理跨平臺協作。
他們還提出了一個新的構想:NLWeb,就像 HTML 是網頁的骨架,NLWeb 將是面向 AI 的“自然語言接口標準”,未來網頁不僅是給人看,更是給 AI 理解和對話用的。
總結:從云到端,從助手到智能體,微軟要重新定義“軟件”的含義
這次 Build 大會,微軟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
未來的“軟件”不再是死板的程序,而是靈活的智能體,是能聽懂你、理解你并主動行動的數字搭檔。
就像云計算改變了服務器的定義,AI 代理將改變軟件、平臺和“工作”本身的定義。企業能否抓住這波浪潮,不再取決于是否“用AI”,而是能否構建“自己的代理生態”。
如果你覺得這個趨勢值得關注,歡迎分享、收藏或留言討論:你希望第一個為你工作的 AI 代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