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您這么理解很直接,抓住了要點。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電腦睡覺有兩種方式:
- 打個盹(掛起/Suspend): 把工作狀態保存在內存里。這個一般和 Swap 分區沒關系。
- 睡死過去(休眠/Hibernate): 需要把內存里所有的東西,都完整地復制到 Swap 分區里,然后關機。
如果您的 Swap 分區太小,存不下內存里的全部東西,那么在進行第二種“睡死”(休眠)的時候就會出錯,系統就卡死了,自然也就無法喚醒。
所以,您的結論基本是正確的:一個過小的 Swap 分區,是導致電腦在長時間“睡眠”(特指休眠)后無法喚醒的常見元兇。
結論
總而言之,Linux長時間鎖屏后無法喚醒,并不直接是鎖屏本身或swap分區小造成的。而是因為系統在鎖屏后自動進入了需要依賴swap分區的“休眠”模式,而過小的swap分區導致休眠失敗,從而使系統卡死,無法喚醒。
最直接的解決方案是在電源管理中禁用休眠功能,或將其改為“掛起”。如果您確實需要休眠功能,那么您需要確保您的swap分區足夠大(建議至少等于物理內存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