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匯之:所見/所聞/所歷/所想》:《公園散步與小雨遇記》(二)
?
就差一點到山頂了,路上碰到一阿姨,她說等會兒要下大雨了,讓我不要往上走了,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聽勸地返回了
…
阿姨看了一眼路邊的大葉子,我也看著,他說太臟了不好弄,于是我們繼續前進
我又看一眼,可是它那么大誒,遮起雨來應該很自由吧
還是想摘兩片,于是我目測者,好像在旁邊弄一下也沒事吧,只要離下面遠一點。于是嘗試著,我跨過欄桿,但是仔細一看,欄桿之后是另一層圍欄—其他樹枝,直接把路堵死了,無從下腳,我倒騰了沒一會兒,前方原處阿姨喊著,大致是不好弄了,免得危險
?
適當聽老人言吃飽飯
我還是沒摘了,跟了上去
?
阿姨告訴我,看起來有點危險地方還是盡量還是不要去,她跟我講起了有次雨天一老頭在這公園坡路摔倒直接去了、前段時間她家孩子爬山拍照沒注意手機掉了急忙下去撿結果摔了腿等一系列事,勸誡我盡量避免危險,注意安全…
我表示同情理解點頭贊同,這次我真不是順著長者,她說得的確有道理。
?
因為:勿以危小而危之
根據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多小,它總會發生。
所以,不要因為一些危險的事情看似幾率小,就不在乎或冒險或為刺激而做
想想阿姨說的那些案例、還有其他人其他事,在別人的經歷里,反思和吸取教訓,作為自己的經驗就可以了。(很多事,只要愿意多看多想多反思,就不用自己親身經歷,人生那么短,沒有那么多彎路夠你走,就像科學家幾十年才得出的公式原理,你非不看答案和解析,非要自己再花個幾十年研究出來,沒必要,有這時間,你的能力還可以研究出更多新的東西)
人很強大,能死里逃生、大難不死;人又太脆弱、太容易受傷了,即便再有福氣,也不要恃福而無畏
但也不用整日擔驚受怕,只需要:遠離危險、不做再小的危險的事、出行寧穩勿快、雨天格外注意、走路看路,就已經能避免很多危險了,至于可控之外,老天的事不是我們能管的,我們只能種好因,不能強求果。
?
后來阿姨又說到,本來之前有個姐妹一起散步的,她聽說太多在公園受傷的例子就怕了不敢出來,還有她有次騎單車撞到人了,這時她又覺得不應該因為別人幾次受傷就從此再也不出來運動。
的確,她又說對了
?
因為:勿以避率而不為
雖然阿姨全程只是說案例故事,沒有用邏輯論證說明這兩個的區別,但是我想,她大致知道區別的,她還是很明智,且生性豁達,概樂觀派
勿以危小而為之&勿以避率而不為,看似是矛盾的,實際并不
同樣一句話,看似可以正著說,也可以反著說,這樣也對,那樣好像也對。有時看似同樣的東西,實際并不是一個概念或條件框架,得邏輯辨證看待
?
●勿以危小而為之:不要因為做一件事,看似沒那么危險就去做。大多指那些可以不做、看似沒那么危險實際危險幾率大、最好不做的、不做的好處更多的是
不可取的,比如:不帶任何工具靠近下面是陡坡的路邊、在雨天滑地奔跑、極速超車且未打燈、在深水區游泳…
?
●勿以避率而不為:不要因為做一件事,因為它有前科,有萬分之一的幾率受傷,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不去做。大多指每天常做、幾率極低且可控、最好去做,做的好處更多的事
可取的:吃飯、喝水、散步、運動健身…
有人吃飯噎死,有人喝水嗆死,有人走路摔死,但是能不吃飯嗎?能不喝水嗎?
不能。沒人能離開這些行為,一直有人在做這些事,有些是必須的,有些是不做比做更好的
我們只能合理控制:不狼吞虎咽、細嚼慢咽,走路看路,雨天小心,運動適度、臥推專注…
?
區分:幾率大小,是否可控,做還是不做的好處更多,一個是忽視危險一個是放大恐懼…
?
勿以危小而為之,勿以避率而不為
祝你平安,祝你健康,祝你豁達樂觀,祝你喜樂常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