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為什么要設計返回體?
2、返回體包含哪些內容(如何設計)?
舉例
3、總結
1、為什么要設計返回體?
????????在設計后端返回給前端的返回體時,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規范,以確保前后端交互的清晰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
2、返回體包含哪些內容(如何設計)?
返回體通常包含以下內容:
- code: 狀態碼,用于表示請求的處理結果(如成功、失敗、異常等)。
- message: 消息描述,用于對狀態碼的補充說明(如錯誤原因、成功提示等)。
- data: 返回的具體數據,可以是對象、數組或其他數據類型。
- timestamp: 時間戳,表示返回體的生成時間(可選,用于調試或日志記錄)。(可選)
舉例
在utils工具包下,新建一個類:Result。
此類專門用來生成對象,返回給前端。
@Data//lombok提供的一個注解,自動生成get、set方法
public class Result<T> {//屬性private int code;//狀態碼,如:404代表資源未找到private String message;//描述消息,如:前端請求成功是,message為“操作成功”private T data;//返回的具體數據,用泛型可以接收各類的對象//提供幾種構造器,以應對不同的場景//無參構造public Result() {}//code + message 舉例:前端請求失敗時,返回401 + “用戶未登錄”public Result(int code, String message) {this.code = code;this.message = message;}//code + datapublic Result(int code, T data) {this.code = code;this.data = data;}//全參構造器public Result(int code, String message, T data) {this.code = code;this.message = message;this.data = data;}
}
3、總結
一個良好的返回體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 結構清晰:明確區分狀態碼、消息和數據。
- 狀態碼規范:使用 HTTP 狀態碼或自定義狀態碼。
- 消息友好:提供明確的成功或錯誤提示。
- 數據靈活:根據業務需求返回不同類型的數據。
- 異常處理:對異常情況提供明確的錯誤信息。
通過遵循這些原則,可以顯著提高前后端協作的效率和質量。
?
希望本篇文章能幫到你的,喜歡的話留個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