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概述
1 算法描述
1.1 PID算法模型
1.2 PID離散化的圖形描述
1.3?PID算法的特點
2 離散化的PID算法
2.1 位置式PID算法
2.2 增量式PID算法
2.3?位置式PID與增量式PID比較
3??控制器參數整定
3.1 PID參數確定方法
3.1.1 湊試法
3.1.2?臨界比例法
3.1.3??經驗法
3.2 采樣周期
3.3 經驗分享
?3.4 一個Demo
概述
PID算法是一種常用的反饋控制算法,全稱為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它根據測量值與設定值的差距,經過比例、積分和微分的處理,得到控制器的輸出。本文主要介紹該算法的實現原理,離散PID算法實現方法以及參數確定方法等內容。
1 算法描述
1.1 PID算法模型
其用數學公式描述如下:
1)定義誤差:
2)模擬算法的數學描述:
3)離散PID算法的數學描述:
1.2 PID離散化的圖形描述
1)PID積分項的圖像描述
?數學解釋內容:
2)?PID微分項的圖像描述
?數學解釋內容:
1.3?PID算法的特點
1)PID是比例(Proportional)、積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的縮寫
2)PID是一種閉環控制算法,它動態改變施加到被控對象的輸出值(Out),使得被控對象某一物理量的實際值(Actual),能夠快速、準確、穩定地跟蹤到指定的目標值(Target)
3)PID是一種基于誤差(Error)調控的算法,其中規定:誤差=目標值-實際值,PID的任務是使誤差始終為0
4)PID對被控對象模型要求低,無需建模,即使被控對象內部運作規律不明確,PID也能進行調控
2 離散化的PID算法
2.1 位置式PID算法
由于計算機控制是一種采樣控制, 它只能根據采樣時刻的偏差計算控制量,而不能像模擬控制 那樣連續輸出控制量量, 進行連續控制。 由于這一特點模擬式PID算法公式中的積分項和微分項不能直接使用,必須進行離散化處理。
離散化處理的方法為:以T 作為采樣周期, 作為采樣序號,則離散采 樣時間 對應著連續時間 , 用矩形法數值積分近似代替積分, 用一階后向差分近似代替微分, 可作如下近似變換:
公式-1:
2.2 增量式PID算法
?
所謂增量式 PID 是指數字控制器的輸出只是控制量的增量?uk 。 當執行機構需要的控制量是增量,而不是位置量的絕對數值時,可以使用增量式 PID 控制算法進行控制。
將k= k-1帶入到公式-1中,得到公式-2:
使用公式-1減去公式-2得到公式-3:
2.3?位置式PID與增量式PID比較
1)位置式PID由連續形式PID直接離散得到,每次計算得到的是全量的輸出值,可以直接給被控對象 ;增量式PID由位置式PID推導得到,每次計算得到的是輸出值的增量,如果直接給被控對象,則需要被控對象內部有積分功能
2)增量式PID也可在控制器內進行積分,然后輸出積分后的結果,此時增量式PID與位置式PID整體功能沒有區別 ;位置式PID和增量式PID計算時產生的中間變量不同,如果對這些變量加以調節,可以實現不同的特性。
3??控制器參數整定
控制器參數整定: 指決定調節器的比例系數 Kp 、 積分時間Ti 、 微分時間Td 和采樣周期Ts 的具體數值。
整定的實質是通過改變調節器的參數,使其特性和過程特性相匹配, 以改善系統的動態 和靜態指標,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整定調節器參數的方法很多, 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 即理論計算整定法和工程整定法。
理?計算整定法有對數頻率特性法和根軌跡法等;
工程整定法有湊試法、 臨界比例法、經驗法、 衰減曲 線法和響應曲線法等。
工程整定法特點不需要事先知道過程的數學模型,直接在過程控制系統中進 行現場整定方法簡單、計算簡便、易于掌握。
3.1 PID參數確定方法
3.1.1 湊試法
按照先比例(P)、再積分(I)、最后微分(D)的順序。 置調節器積分時間Ti =∞, 微分時間Td =0, 在比例系數 按經驗設置的初值條件下, 將系統 投入運行,由小到大整定比例系數 。求得滿意的 1/4 衰減度過渡過程曲線。
Kp Kp 引入積分作用(此時應將上述比例系數 Kp 設置為 5/6 Kp )。將Ti 由大到小進行整定。 若需引入微分作用時,則將Td 按經驗值或按Td =(1/3~1/4) Ti 設置,并由小到大加入。
3.1.2?臨界比例法
在閉環控制系統里, 將調節器置于純比例作用下, 從小到大逐漸改變調節器的比例系數, 得到 等幅振蕩的過渡過程。 此時的比例系數稱為臨界比例系數 , 相鄰兩個波峰間的時間間隔, 稱為臨 界振蕩周期Tu 。
Ku 臨界比例度法步驟:
1、將調節器的積分時間 置于最大( Ti =∞),微分時間置零( Td =0),比例系數 適當, 平衡操作一段時間,把系統投入自動運行。 Ti Kp
2、 將比例系數 Kp 逐漸增大, 得到等幅振蕩過程, 記下臨界比例系數 Ku 和臨界振蕩周期Tu 值。
3、根據 Ku 和Tu 值,采用經驗公式,計算出調節器各個參數,即 Kp 、 Ti 和Td 的值。 按“先 P 再 I 最后 D”的操作程序將調節器整定參數調到計算值上。
若還不夠滿意,可再作進一 步調整。 臨界比例度法整定注意事項: 有的過程控制系統, 臨界比例系數很大, 使系統接近兩式控制, 調節閥不是全關就是全開, 對 工業生產不利。 有的過程控制系統, 當調節器比例系數 調到最大刻度值時, 系統仍不產生等幅振蕩, 對此, 就把最大刻度的比例度作為臨界比例度 進行調節器參數整定。
3.1.3??經驗法
用湊試法確定 PID 參數需要經過多次反復的實驗, 為了減少湊試次數, 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借 鑒他人的經驗, 并根據一定的要求, 事先作少量的實驗, 以得到若干基準參數, 然后按照經驗公式, 用這些基準參數導出 PID 控制參數,這就是經驗法。 臨界比例法就是一種經驗法。 這種方法首先將控制器選為純比例控制器, 并形成閉環, 改變比 例系數,使系統對階躍輸入的響應達到臨界狀態,這時記下比例系數 Ku 、臨界振蕩周期為Tu ,根據 Z-N 提供的經驗公式,就可以由這兩個基準參數得到不同類型控制器的參數,如下表所示。
?這種臨界比例法使針對模擬 PID 控制器, 對于數字 PID 控制器, 只要采樣周期取的較小, 原則 上也同樣使用。在電動機的控制中,可以先采用臨界比例法,然后在采用臨界比例法求得結果的基 礎上,用湊試法進一步完善。 上表的控制參數, 實際上是按衰減度為 1/4 時得到的。 通常認為 1/4 的衰減度能兼顧到穩定 性和快速性。如果要求更大的衰減,則必須用湊試法對參數作進一步的調整。
3.2 采樣周期
香農(Shannon) 采樣定律 :為不失真地復現信號的變化, 采樣頻率至少應大于或等于連續 信號最高頻率分量的二倍。根據采樣定律可以確定采樣周期的上限值。實際采樣周期的選擇還要受 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系統采樣周期應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
采樣周期的選擇,通常按照過程特性與干擾大小適當來選取采樣周期:即對于響應快、(如流 量、壓力) 波動大、易受干擾的過程,應選取較短的采樣周期;反之,當過程響應慢(如溫度、 成 份)、滯后大時,可選取較長的采樣周期。
采樣周期的選取應與PID參數的整定進行綜合考慮, 采樣周期應遠小于過程的擾動信號的周期, 在執行器的響應速度比較慢時,過小的采樣周期將失去意義,因此可適當選大一點;在計算機運算 速度允許的條件下,采樣周期短, 則控制品質好;當過程的純滯后時間較長時, 一般選取采樣周期 為純滯后時間的 1/4~1/8。
3.3 經驗分享
人們通過對 PID 控制理論的認識和長期人工操作經驗的總結, 可知PID 參數應依據以下幾點來適應系統的動態過程。
1、 在偏差比較大時, 為使盡快消除偏差, 提高響應速度, 同時為了避免系統響應出現超調, Kp 取大值, 取零;在偏差比較小時,為繼續減小偏差,并防止超調過大、產生振蕩、穩定性變壞, 值要減小, 取小值; 在偏差很小時,為消除靜差,克服超調,使系統盡快穩定, 值繼續 減小, 值不變或稍取大。?
2、當偏差與偏差變化率同號時,被控量是朝偏離既定值方向變化。因此,當被控量接近定值 時,反號的比列作用阻礙積分作用,避免積分超調及隨之而來的振蕩,有利于控制;而當被控量遠 未接近各定值并向定值變化時,則由于這兩項反向,將會減慢控制過程。在偏差比較大時, 偏差變 化率與偏差異號時, Kp 值取零或負值,以加快控制的動態過程。
3、偏差變化率的大小表明偏差變化的速率, 越大, 取值越小, 取值越大,反 之亦然。同時,要結合偏差大小來考慮。
4、微分作用可改善系統的動態特性,阻止偏差的變化,有助于減小超調量,消除振蕩,縮短 調節時間 ,允許加大 ,使系統穩態誤差減小,提高控制精度,達到滿意的控制效果。所以, 在 比較大時, 取零,實際為 PI 控制;在 比較小時, 取一正值,實行 PID 控制。
?3.4 一個Demo
一個自校正 PID 控制器參數的配置案例:
對于一個特定的被控對象, 在純比例控制的作用下改變比例系數可以求出產生臨界振蕩的振蕩
周期Tu 和臨界比例系數 Ku 。
根據 Z-N 條件,有:
將這些參數帶入到增量PID的公式中,其中增量PID的表達式如下:
帶入參數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