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科智咨詢發布《2025年IDC產業七大發展趨勢》,其中提到“ChatGPT開啟生成式AI熱潮,智能算力需求暴漲,算力供給結構發生轉變”。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為何會以ChatGPT發布為節點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10月,OpenAI發布了ChatGPT,這款基于GPT-3.5架構的AI模型以其強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和流暢自然的對話風格迅速走紅。
隨后的一年,OpenAI陸續推出了iOS版、安卓版、企業版、自定義版本、團隊版和教育版等不同版本的ChatGPT應用,成為了AI領域的焦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在此環境下,各大企業與研究機構紛紛加大對生成式AI技術的投入,從自然語言處理到圖像生成,從智能推薦系統到自動化內容創作,生成式AI的應用場景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對海量計算資源的強烈渴求。為了支持這類復雜模型的訓練和推理,算力需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隨著模型規模越來越大、復雜度越來越高、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市場對高端算力的需求愈發迫切。例如,訓練像GPT-4這樣的超大型模型,需要具備強大計算能力的GPU集群或專用的AI芯片才能滿足其訓練和推理的要求,高端算力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面對如此巨大的算力缺口,傳統的通用計算資源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算力供給結構開始變革。
專門為人工智能設計的芯片,如GPU、TPU以及各類國產AI芯片如寒武紀、海光信息等,逐漸成為算力供給的核心硬件。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智算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它們配備了最先進的GPU集群、高速網絡設備以及海量的存儲資源,專為滿足AI訓練的高強度需求而生。
據IDC數據,截止2024年12月,已投產的智算中心數量達到156個,而在建及規劃中的智算中心超過300個!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此外云計算廠商也紛紛加大了在智能算力領域的投入,他們提供彈性的算力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租用計算資源,無需自行建設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和購置昂貴的硬件設備,大大降低了算力使用門檻和成本,為更多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了一條解決算力困局的新途徑。
IDC預測“2025年,我國算力供給結構將迎來持續變革,智算規模呈現蓬勃增長之勢,市場正逐步由通用算力為主導的供給格局,向智能算力引領的需求驅動模式轉變。”
小編相信,ChatGPT的熱潮只是智能計算時代的序曲,在AI時代,智能算力始終都將扮演關鍵角色!緊跟這一趨勢,探索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和管理算力資源,將是把握未來機遇的關鍵所在~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