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關于我
我,坐標山東青島,一位無名的Java Coder,你可以叫我Debug.c亦或者種棵代碼技術樹。在此不過多贅述關于我,更多的關于我請移步我的2023年年終總結。
2023年終總結-輕舟已過萬重山
2024年OKR完成情況
2023年年末共在三個方面給2024年定了基調:技術、知識分享、生活。
技術方面
先看當前許下的愿:
Spring Framework
源碼學習的進度從24年春夏交接開始至今一直處于停擺狀態,GoLang
的學習用于和偉的一首歌來表達便是《只字不提》。是的,2024年的技術長進是我從業以來最慢的一年,一方面是24年春天開始接觸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醫療業務,對醫療業務的學習占用了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便是對技術學習的熱情,24年以來發現技術之外更重要是一些軟技能、以及自身性格、認知水平、思維方式上的欠缺,所以今年花了大量時間在閱讀提升上,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我們每天只能做好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或幾件事,技術學習上的停滯換來其他方面的補充,這個結果可以接受。
知識分享
23年年底許的愿:
十一月份我做了一個統計,2024年在掘金平臺共更新文章20篇,在2024年進行到四分之三的時候,我完成了目標值的四分之一。原因同上,2024年技術方面學習時間減少,知識分享產出會對應的減少,我也沒有為了完成所謂的KPI而水文。今年看了好多本書,腦子里不斷涌現出一句話:“做事情要以個人意志為導向,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在實現自己人生意義的路上”。我確信這句話并非摘抄于書本,但來源于書本與生活,同時分享一下《世界盡頭的咖啡館》這本書在豆瓣APP中的一個熱評:
以下是關于我知識分享不達標的狡辯:
生活方面
許下了一些好量化以及不太好量化的愿望:
首先是學習理財,2024年腦子里確實有攢錢理財的想法以及身體力行的去實踐。第二個關于讀書,2024年絕對是超額完成既定目標,后文我會詳細說明,以及有書單推薦。最后一個便是讓內心變得更強大,以我現在的認知來看,2023年年底定下的這個目標太過于寬泛,且不好量化,當然我也在2024年把這個待辦提上了日程,主要是通過知識付費實現的,我在B站購買了心理學相關課程,截止2025年1月7日,我學習了全課程的三分之二左右,基本上以每周一節課的進度學習,目前來看我對于知識付費這件事是肯定的,確實通過課程學到了知識,目前計劃學習完成當前課程后續還會酌情購買其他課程來豐富自己。
知識付費是投資自己的一種方式,付費首先是一個門檻,同樣也是自己對學習某塊知識意愿的檢測,如果你不愿意對其內容付出代價,那么首先要想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想學習知識,對這塊內容是否真正感興趣?知識付費同樣也是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鞭策。
學習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日拱一卒,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感謝曾經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在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因為你的投資回報率是無限的.”——李嘉誠
“普通人把自己的財富都花光了,聰明人花不完財富的全部,不是存錢吝嗇,而是投資自己.”——巴菲特。
印象深刻的幾件事
在毫無波瀾的日子里,也總有幾件事讓自己印象深刻吧。
搬家-折騰的意義
2024年五月份換了新工作,工作地點也產生了變化,恰逢8月初轉正,中下旬租房到期,出于通勤時間、出行成本考慮遂決定搬家到離公司較近的地方。由于之前在“東李”片區居住了將近五年的時間,一方面,五年來我已經習慣了這邊環境優美,且并不嘈雜、人流量相對較少的安逸生活,另一方面,這個位置離嶗山區、和生活便利的商圈都比較近,之前的我一直想在這個片區購入屬于自己的房子,以至于我對這個片區總是有獨特的情感。相比于搬家后的片區,雖然交通相對便利且商圈遍布熱鬧非凡,但個人感覺自己還是更喜歡前者寧靜的氛圍,之前周末可以在小區附近河邊散步,在草坪上安逸的坐一會,玩累了在小區的長凳上便能看到夕陽西下中的山巒,安逸,大概如此。搬家后的小區雖然周邊遍布小吃街和商圈,但是我并不喜歡這種“人滿為患”的地方。
其實搬家還有點小插曲。
原來的房東為了下一任租客早點搬進來將我們提前半個多月騰房,這就導致我今年第一次搬家時找房子的時間特別緊張,以至于入住后才發現路邊的吵鬧以至于影響正常的休息,在這個房子里將就了一個半月后,找到了另一套中規中矩的房子一直住到現在。有人可能會問:兩個月搬家兩次,你不累嗎?何苦呢?我想:人在自己舒服的環境里狀態才會好,狀態好,一切都會好。
其實通過搬家這件小事讓我聯想到一個詞:事緩則圓。事情越緊張,越要慢慢的去做,這樣才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現在經歷的困難,實則是在為當初的選擇埋單,認真且尊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半程馬拉松-跳出思維的墻
是的,26歲的我參加了人生第一場半程馬拉松賽事。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想大學體測一千米的時候,都要提前做心理安慰好幾天,到了體測當天跑完最擔心的一千米像丟了半條命,當然成績也是墊底的,所以我一度以為一千米就是我的極限。跑步是從今年春天開始的,起因是我春天極度討厭自己的工作氛圍,并且感到壓力巨大,整個人的狀態都是低迷的,跑步完全是為了釋放自己的壓力,從一開始的500米一休息,慢慢的累加,后來我竟然發現我可以一口氣跑完三公里,而且跑完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好,再后來有了第一個五公里、第一個十公里,剛開始跑的小白一味追求配速,夢想著早日把五公里跑進三十分鐘內,由于不懂技巧,第一次拼盡全力沖刺三十分鐘內跑完五公里時,最后一公里的我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小腿劇痛,但是我依然盡全力去跑的更快,遺憾的是挑戰以31分30秒結束,伴隨而來的是一周的休息,因為腿太疼了。后來我便明白,新手完全沒必要在意配速,堆有氧跑量就可以,在波瀾不驚的日子里,一邊跑步一邊慢慢尋找脫離苦海的機會,國慶節假期一個普通的旁晚前,突然想到假期好幾天沒有跑步了,于是便在家附近來了個五公里,沒想到以比較輕松的體感下完成了之前不可逾越的目標,最終以28分28秒完成了五公里成功PB(Person Best)。
我曾困頓于如何突破自身極限超越自己,也曾困頓于如何在不適的環境中尋找機會脫身,身體或靈魂處于不適狀態時一定是痛苦的,仿佛置身于深淵,此時我們一定要做且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深淵中尋找的光亮,不斷探索新路線,沿著光亮前行,一直到尋找到太陽。困頓之處,往往也蘊藏著機遇,當你窮奇所有,仍然無法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那么不妨跳出思維的墻,尋找其他的一線生機。
河水被巨石擋住去路,我們不妨繞行或者縫隙中流出,方法千萬種,重要的是跳出自我認知的墻。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人生沒有什么定數,不折騰,時間同樣會過去,所以,去做總比不做好,開始總比放棄強。只要你心里還有希望,什么時候都是開始的最好時機。——《認知覺醒》·周嶺
浮山13km環行
端午節假期閑來沒事和朋友環行浮山,大約從旁晚七時許開始步行直到夜晚十點半到達終點,浮山橫跨嶗山區、市北區,綠道共大約13公里。到晚上九時許,市北區路段已經關燈,整個浮山綠道上就我和朋友兩人,眼前黑漆漆一片,整片山區顯得格外靜謐,和日常快節奏的工作日完全不同,早上匆忙洗漱踩點打卡,工作時間趕時間完成工作任務,下了班又草草填飽肚子,在僅有的空閑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日就像壓路機駛過地面,身心被一股外來壓力和慣性推著走,閑暇時間讓自己慢下來享受一份靜謐其實蠻好的,在靜謐的時間人的大腦更容易跳出原有的自我,去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反芻自己來時的路。在近年來出現了一個名詞“元認知”來定義這種行為。引用周嶺在《認知覺醒》中對于元認知的描述:元認知能力總能讓你站在高處俯瞰全局,不會讓你一頭扎進生活的細節,迷失其中。如果你足夠細心,還會發現未來視角總是當前行動的指南針,它可以在忙忙的生命中為你導航,讓你主動選擇去做那些更重要而不是更有趣的事情。今年夏天讀到這里時,這句話令我醍醐灌頂,在我心里印住了一句話:你應該優先做你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更有趣的事情。這句話至今影響著我、改變了我,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沒必要記住書中的每一個細節,只要有一兩句話對你的生活產生影響,這就足矣。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禮記·雜記下》
2024購物清單
Mac mini-冤種版
2023年計劃2024年用上M系列芯片的MacBookPro,在職的公司有一個Windows端的應用需要維護,并且公司給提供了辦公用的電腦,所以我便對筆記本沒有了要求,所以把目光轉移到了Mac mini這條產品線上,滿足在家追劇、學習用的需求即可,之前有使用英特爾芯片Mac OS的經歷,剛拿到手的使用感受就是:無論你負載如何,你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性能上目前是可以滿足我日常的需求,并且蘋果的ID設計是非常長在我審美上的,對它十分喜歡,不由得心里想:蘋果NB,性能強、功耗低,Java開發的日常使用場景里,不打游戲,不知比英特爾、AMD這種X86架構的電腦強多了。2024年蘋果秋季發布會上,廚子庫克發布了他的新一代M4系列芯片,并且Mac mini產品線更換了新的ID設計,它更強了、更小了,并且更便宜了,這對于我這種價格敏感用戶來說,瞬間覺得我上半年入的Mac mini不香了,十分喜歡變成了九分,因為有一分被大冤種帶走了。
失望的小米15
曾經我是個米粉,后來因為MIUI 14系統BUG比較多,并且當時正趕上高通芯片使用三星代工,發熱控制不好,導致機型發熱量大,所以我一個米粉被迫轉戰IOS陣營,苦于iPhone信號普遍不好、電池小以及新鮮感的缺失,再加上小米15的尺寸完全滿足被iPhone的Pro系列養成的刁鉆手感要求,在多巴胺的控制下喜提小米15,到手后感覺系統字體不如IOS的優雅,并且軟件優化層面確確實實不如IOS,所以它就成了失望的小米15,寫這篇文章時,我正考慮把手機送我媽,我的老手機換塊電池還能繼續用。
三百塊的蓋泡面神器-掌閱T6
300塊能買到什么?能去海底撈吃一頓飯,括弧兩人餐。
要說今年我買到的最值得的產品便是被大多數人用來蓋泡面的電紙書,相比于平板,大家可能更喜歡用電紙書蓋泡面,因為相同的表面積下,顯然擁有墨水瓶的電紙書具有更小質量,這在開蓋吃泡面時的用戶體驗是極好的。電紙書我入手的是掌閱T6,之前看紙質的書本苦于做筆記摘抄比較麻煩,遂有了買個平板或電紙書的打算,后來想到平板中各種APP可能會讓我在閱讀時分心,所以我就在閑魚花300塊淘了個二手掌閱T6,因為價格便宜所以我本身對它并沒有報太大希望,沒想到它竟然出奇的好用,而且我心想:我每每用它看完一本書,我便回本對應書本售價的錢,只要多讀,300塊是可以增值的,仔細想來,它是我今年買過的最有價值的理財產品。
無論買什么,只要當時的自己喜歡就好。
書/影/音
關于讀書
以下是今年的讀過的書單,數字從小到大代表個人推薦,其中數字為1的,是使我的思維方式、認知做出影響且改變我的生活的書籍。
讀書是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挑選幾本對我有影響的書,用一句話總結:
《認知覺醒》:你應該優先做你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更有趣的事情。
《被討厭的勇氣》:人性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尋找人生存在的意義,并試著去做。
《人類簡史》:你擁有什么,就會被什么所束縛。
《明朝那些事》:人生海海,不過爾爾。
《活著》、《額爾古納河右岸》:敬畏生命,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個先來臨,但是活下去就有希望。
《白鹿原》:人性復雜且不可捉摸。
電影&電視劇
今年看過的電影比較少,對我的觸動也少,大概列舉一下:《誤殺3》、《抓娃娃》、《白蛇·緣起》、《逆行人生》、《老師·好》、《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逆行人生》,原因大概是男主是一名大齡被裁程序員被生活所迫去送外賣的故事。高樓林立創新區,鱗次櫛比的寫字樓,像是為受到過高等教育的莘莘學子披上的一層長衫,相比于傳統的農業生產者,長衫似乎給了他們所從事的事業一種高高在上的錯覺,在我看來,從事任何行業都是生活所迫,電影中的男主是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TeamLeader,被裁員后的他脫下孔乙己的長衫,騎上了電瓶車,拿上了用戶點的外賣,奔走于大街小巷,為了用戶的好評而低三下四,程序員這個職業不是比外賣員更高尚,只是工業結構的變革和社會的發展,我們從在忙碌的田間地頭轉移到了人群密集的寫字樓里。要說區別,只是面對的對象、工作的地點不同罷了。
今年重溫了《士兵突擊》這部劇,看這部劇時正值我焦慮、困苦的一段時間,劇中豐滿的角色留給我很深的印象,也許自己在人群中并不是最突出的那一個,但是勇敢做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開花結果就好,這就是有意義的事。2024年這部劇已經雷軍近幾年的年度演講陪我熬過需要自己走的一段路。
民謠迷
我喜歡聽歌,大部分是民謠。
我比較喜歡趙雷、毛不易、宋冬野,我認為:抱著吉他唱著自己寫的歌,是一件幸福的事兒,沒有浮夸的炫技,只有自己對生活的態度、人生的感悟,也許不同版本調調很不同,但是只要是自己唱著的,自己開心就好。
2025年展望
- 原創博客60篇
- 開始整理自己Java知識地圖
碎碎念
按模塊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天,寫到這里的時候,在抖音刷到莫言在《不被大風吹倒》中寫給處于低谷期的年輕人的一段話:
低谷期就是讓你賺不到錢、讓你感情不順、讓你生活不順,讓你貧窮且焦慮的活著,你的自信心被踐踏,你的努力被全盤否定,你所有的付出都被辜負,甚至連你的至親都會瞧不起你,但是只要熬過了那段低谷期,整個人的認知、格局,甚至是性格都會發生巨變,真的猶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就是命運的奇妙之處。
除了生病以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帶來的,而并非真實存在的。無人問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罷,你都試著安靜下來,做好眼下該做的事,不要讓煩躁和焦慮,毀掉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
卷也好,躺也好,不被大風吹倒就好。
正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人是需要當下執念的,當你窮盡所能也無法到達想去的地方,當你窮盡所有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不妨坐下來看看,看看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因為,你現在不屑一顧擁有的,也許是別人夢寐以求的。也許換個思路,從另一個方向看自己,會有不一樣的感悟。人生海海,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