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PP協議的基本概念
? ? ? ?PPP協議最初設計是為兩個對等節點之間的IP流量傳輸提供一種封裝協議,它替代了原來非標準的第二層協議(如SLIP)。在TCP/IP協議集中,PPP是一種用來同步調制連接的數據鏈路層協議(OSI模式中的第二層)。除了IP以外,PPP還可以攜帶其他協議,包括DECnet和Novell的Internet網包交換(IPX)等。
二、PPP協議的構成
- 鏈路控制協議(LCP):用于建立、配置、測試和管理數據鏈路連接。它支持同步和異步線路,也支持面向字節的和面向位的編碼方式。
- 網絡控制協議(NCP):協商該鏈路上所傳輸的數據包格式與類型,建立、配置不同的網絡層協議。對于所使用的每個網絡層協議,PPP都分別使用獨立的NCP來連接。
- PPP幀:是數據鏈路層中的基本傳輸單位,用于在物理介質上傳輸數據。PPP幀由標頭、數據和尾部組成,其中標頭包含控制信息和地址信息,數據部分包含傳輸的數據,尾部包含錯誤檢測和校驗信息。
三、PPP協議的幀格式
- 標志字段(F):取值為十六進制的0x7E,是PPP幀的定界符,用于標識一幀的開始和結束。
- 地址字段(A):取值為十六進制的FF,實際上并不起作用,但在幀格式中保留。
- 控制字段(C):取值為十六進制0x03,同樣不攜帶PPP幀的信息。
- 協議字段:指明了幀的數據部分應該交給哪個協議處理。
- 信息字段:包含實際傳輸的數據。
- 幀檢驗序列(FCS)字段:用于對信息域進行校驗,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四、PPP協議的工作機制
- 建立連接:當檢測到調制解調器的載波信號并建立物理層連接后,PPP進入鏈路的建立狀態。LCP開始協商一些配置選項(如最大幀長、鑒別協議等),若協商成功,則進入鑒別狀態;失敗則退回到靜止狀態。
- 鑒別:在鑒別狀態下,如果無需鑒別或者鑒別成功,則進入網絡狀態;如果鑒別失敗,則進入終止狀態。
- 網絡層配置:進入網絡狀態后,進行NCP配置。PPP鏈路的兩端互相交換網絡層特定的NCP分組,以配置網絡層參數(如分配IP地址)。
- 數據傳輸:配置完成后,PPP鏈路進入打開狀態,此時可以進行數據傳輸。
- 終止連接:當鏈路故障或鏈路的一端發出終止請求時,PPP進入終止狀態,釋放所有資源并回到靜止狀態。
五、PPP協議的特點與應用
特點:
- PPP具有動態分配IP地址的能力。
- 支持多種網絡協議,如TCP/IP、NetBEUI、NWLINK等。
- 具有錯誤檢測能力,但不具備糾錯能力。
- 無重傳機制,網絡開銷小,速度快。
- 具有身份驗證功能。
應用:
- 寬帶接入:如DSL和光纖接入,用戶通過調制解調器或光纖調制解調器使用PPP協議與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建立連接。
- 遠程訪問:允許員工或用戶通過撥號或VPN連接到內部網絡。
- 移動通信:在移動設備和運營商的網絡之間建立連接,實現數據傳輸和互聯網訪問。
- 無線通信:應用于一些無線通信技術中,如Wi-Fi和蜂窩網絡。
- 網絡路由:在網絡路由器之間建立連接時,用于傳輸數據和進行路由協商。
- 專線連接:用于實現安全、可靠的點對點數據傳輸。
?結語????
旦愿美好在
歲月常如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