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從誕生之初到至今的發展歷程


前言?

????????"上網",相信大家對這個動詞已經不再陌生,網 通常指的是網絡;在 2024 年的今天,網絡已經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中,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此時此刻在看到我的博客,就是通過網絡進行的;

想要進入網絡的發源之初,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 20 世紀 40 年代


時代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之后世界格局迅速演變,美國和蘇聯崛起成為兩個超級大國,為了避免S3賽季開打,并且盡可能在相對和平的狀態下,爭奪全球的話語權。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二戰三巨頭之一的溫斯頓丘吉爾,于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鐵木演說

????????美蘇兩國及其同盟國長達數十年,絕處的鐘聲致死敲響對抗的方式,通過科技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以及局部代理戰爭的冷方式進行,因此也被稱為美蘇冷戰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類科技的進步也悄悄按下了加速鍵。

????????1957年10月4日,蘇聯于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毫無先兆的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


????????此消息一出,美國那邊可謂是汗流浹背,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為阿美麗卡賦能,確保冷戰新時代國防高質量發展,國會授權國防部成立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簡稱為阿帕
?

????????其主要任務是將科學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確保美國的軍事科技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防止被潛在的不知名神秘尖端科技突破。

????????1961年10月,蘇聯26洲際導彈成功完成飛行試驗,這意味著美國本土已面臨著遠程核導彈打擊的威脅


? ? ? ? 時任美國第35任總統的約翰·肯尼迪臉都綠了,美樂帝樂也樂不起來了。

????????為了保證能在蘇聯的第一輪核打擊下具備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美國國防部授權高級研究計劃局——阿帕研究一種分布式指揮系統,整個系統由無數的節點組成,即使其中的某些節點被摧毀,其他節點之間仍然能互相通信。? ? ? ?


ARPAnet的誕生

????????1962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瑟夫·利克萊德加入阿帕,將辦公室名稱從命令控制研究改為信息處理技術辦公室,簡稱為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

????????約瑟夫·利克萊德擔任IPTO的第一任主管,工作的重點主要是研究可抵御敵軍打擊的軍用通訊系統,其他任務還包括電腦圖形網絡通訊,超級計算機等課題,于是乎研究分布式指揮系統的任務就落在IPTO的頭上,利克萊德寫了一份備忘錄,里面描述了他所設想的一套全球互聯計算機的銀河網絡概念,通過這些互聯的計算機,每個人都能夠從任何站點快速的訪問數據和程序。

????????1965年,威爾士計算機科學家唐納德·戴維斯提出了分組交換的概念,意思是將計算機傳輸的消息進行分組。


????????他在咨詢了一位語言學家后,選擇使用 Packet數據包?這個詞來描述這些消息分組這些數據包,能在網絡上獨立的從原地址傳輸到目的地址,這些線路的選擇便成為路由,當然,每組之間能自由選擇不同的路由,并最終在目的地重新組裝成原來的樣子。

????????1966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鮑勃·泰勒接任信息處理技術辦公室的第三任主管,在他的領導下,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計算機網絡概念逐漸形成。


????????泰勒對計算機通信的前景有著遠見,他意識到不同系統之間互通的重要性,他在考察了一個由3臺電傳打字機和3臺計算機組成的小型通訊網絡后,發現你這如果互相之間不兼容的話,傳遞起信息來都不行的,形如太監傳話。這樣還想發展下去,那是門也沒有啊,因此他倡導建立一個兼容的協議,使所有終端能夠無障礙的互相通信,很快泰勒的新型通信網絡項目完成了內部理想,并將其命名為阿帕網,也稱為 ARPAnet ,這也將人類通信的未來引向了一個新的方向。

????????為了推動?ARPAnet?項目的實現泰勒開始積極招募人才,其中,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拉里·羅伯茨受邀加入并擔任了阿帕奈特項目經理和首席架構師,同時他還邀請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分組理論交換專家倫納德·克蘭羅克以及蘭德公司的科學家保羅·巴蘭加入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巴蘭提出的分布式通信理論,提供了兩個重要思想:第一,網絡的控制權應該完全分散;第二,網絡應該采用分組交換替代電路交換;這些理論的提出使每個節點在數據路由時都具備了同等的地位,奠定了未來互聯網的最基本特征。

????????羅伯姿設計的阿帕網是第一個具有分布式控制的廣域分組交換網絡,在這個設計中,主機不再負責處理數據漏油的任務,而是由一個小型連接的計算機來承擔,這個計算機,被稱為 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接口信號處理機,IMP 的作用是連接調度和管理網絡,主機將數據包發送給IMP,IMP 會查看目標地址,然后將數據包傳遞到本地連接的主機,或者傳遞給另一個 IMP,有了 IMP,大型主機則不再需要直接參與聯網,從根本上解決了計算機系統不兼容的問題,因此,IMP 可以看作是現今路由器的雛形


????????為了防止數據包丟失,發送方的 IMP 會暫存數據包,直到接收方的 IMP 發送確認信息,如果沒有收到確認信息,發送方的 IMP 會重新發送數據包,在那個時候確認信息的重傳機制是由中間路由的節點來完成的,直到后來逐步演進為由主機的 TCP/IP 協議棧?來完成,這一設計,為當今互聯網的核心基礎設施奠定了基礎,并且影響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

????????1968年,羅伯姿提交了一份名為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絡的研究報告,重點闡述了在阿帕內部建立計算機互聯的重要性,以實現大家研究成果的共享,基于這份報告,國防部開始組建高級研究計劃網及著名的阿帕網,拉里·羅伯茨因此也被稱之為阿帕網之父

????????同年夏天,美國國防部正式啟動了阿帕網項目的商業招標,開啟了這一里程碑式計劃的實施階段。

????????1969年,阿帕建立了 IMP 的研發測試中心,由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中心的 BBN 公司進行制造,其基礎硬件選用了配備12KB內存的 哈林威DDP5小型計算機

????????與此同時,泰勒接了個好活,他被派往越南西貢,前去敦促一下美軍和本地人的友誼,幫助美軍和當地居民打成一片。由于無法繼續指導研究,他便辭去了職務,由羅伯茨作為接班人,接任第四任IPTO的主管職位

????????項目開始的第一階段,羅伯茨計劃在美國西南部建立一個四節點網絡第一個節點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第二個節點在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第三個節點在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第四個節點在猶他州大學。每個節點使用一臺大型計算機,采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 IMP 設備,以及由 AT&T 公司提供的速率為50KBPS的通信線路進行連接。在這個階段,BBN公司羅伯特·卡恩也加入了阿帕網項目,并前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與工作
?


????????與此同時,羅伯特曾經的麻省理工學院同事——倫納德·克萊因羅克教授帶著40多名技術人員和研究生進行安裝和調試。

????????根據事先的約定,在加州大學這一端只需要輸入 log 這三個字母,然后斯坦福大學那一端的主機就會自動產生 in 這兩個字母,從而組成 login,用以驗證兩個階段之間的通信是否成功。

????????至此第一個阿帕網就在1969年誕生,將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猶他州大學的四臺大型計算機進行了互聯,第一個四節點網絡誕生,社會從此開始邁入網絡時代

????????盡管按照現代標準來看,這個最早的網絡顯得非常原始,傳輸速度并不盡人意,然而阿帕網的四個節點及其連接,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基本形態和功能。神說要有網,從此便有了阿帕網,因此阿帕網的誕生,被普遍認為是網絡傳播的創世紀


TCP/IP 協議與 Internet 的誕生?

? ? ? ? 在阿帕網正式運行后,人們發現各個節點的 IMP 在進行連接時需要一種能夠同時被4臺 IMP 統一識別的信號,用以開啟和關閉通信管道,否則這些 IMP 無法準確判斷何時應該接收信號,何時應該停止接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史蒂芬·大衛克羅克在阿帕網項目設計初期,創建了一個名為 NWG 的網絡工作研究小組,他們致力于通過編寫一種中間層軟件通信協議,使主機之間的通信得以實現,同時,他也記錄了阿帕網相關的開發文檔,最終演變為用來記錄互聯網規范,協議過程等的標準文件,也就是如今的請求意見稿,簡稱為RFC(Request For Comments)

????????1970年12月,這個小組成功實現了阿帕網的第一版通信協議,命名為網絡控制協議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1971年,BBN公司的雷·湯姆林森,對已有的傳輸程序Send Message進行修改,使用兩臺由數字設備公司制造的 DEC-10 計算機通過阿帕網進行了通信,為了區分用戶與計算機名,他居然采用@符號進行分隔,@前面加用戶名,后面加計算機名

????????于是我們所熟知的電子郵件 Email 就此誕生,雷·湯姆林森則被稱為“E-mail之父”,電子郵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可以算得上是互聯網最長壽且不可或缺的產品了。


????????1972年,羅伯特·卡恩在國際計算機通信大會上演示了阿帕網,這也是阿帕網的首次公開亮相,經過幾年的發展,阿帕網已經擁有了40個節點。

????????其中,Email,FTP 和 Telnet 成為當時最主要的網絡應用,尤其是Email占據了整體流量的75%。與此同時,在阿帕網的成功推動下,計算機網絡領域,涌現出了一些其他的網絡類型,比如說夏威夷的分組無線電網絡,太空衛星的衛星網絡等等......


????????但是咱們聚是一團火,散是一地稀。

????????如何將阿帕網與其他網絡進行連接成為新的挑戰,隨著阿帕網的發展和用戶對網絡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們開始發現 NCP 協議存在很多缺陷,該協議在設計時對網絡中機器設備的標準化要求過高,首先 NCP 支持的主機數量有限其次,NCP 只能在相同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架構的環境中才能運行,對于一個分布廣泛的網絡而言,這些缺陷就必然成為發展路上的最大障礙。

????????針對于 NCP 協議存在的問題,卡恩意識到只有深入理解各種操作系統細節,才能建立一個各種操作系統都兼容的協議,于是他提出了開放網絡架構思想,即各個網絡可以單獨進行設計與開發,網絡接口可以向外提供,并且能夠通過一種通用的連接方法進行互聯。
????????1973年,來自斯坦福大學的溫頓·瑟夫(此乃神人也,感興趣可以百度百科一下就知道了)加入了阿帕,他設想出了新的計算機網絡交流協議,開始負責領導基于 NWG 改建的 INWG(International Network Working Group) 工作小組


????????于是卡恩邀請瑟夫一起研究新傳輸協議的各個細節,并在不久后共同提出了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為了驗證 TCP協議 的可用性,INWG 開始了基于 TCP協議 的客戶端軟件實驗,他們將一個數據,從基于TCP協議的客戶端軟件發送至距離10萬公里外的服務端軟件,最終結果表明,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沒有任何丟失,因此 TCP協議 的可行性得到了驗證
????????于是阿帕網通過衛星通信的方式,采用 TCP協議 實現了與夏威夷、英國倫敦大學和挪威皇家雷達機構的聯網,阿帕網從美國本地互聯網絡逐漸興化,成為一張國際性的互聯網絡
????????同年,施樂(Xerox)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 羅伯特·梅特卡夫 開發了以太網技術,他定義了三個網絡類別,以適應網絡范圍,其中a類代表大型全國性網絡b類代表區域規模網絡,而c類則代表局域網

????????1975年,阿帕網被轉交到美國國防部通信處,此后阿帕網便不再是獨一無二,大量新的網絡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包括計算機科學研究網絡,簡稱 CSNET;加拿大網絡,簡稱CDNET;因時網,簡稱 BITNET?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簡稱 ASFNET

????????1977年,此時的阿帕改組成為 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書,DARPA 與 BBN公司,斯坦福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簽訂商業合同,正式開始在不同的硬件平臺上開發TCP協議的驗證版本——TCP V1和TCP V2,隨后卡恩和瑟夫利用 TCP V2?完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試驗

????????數據包,從一輛載有無線傳輸器的箱式貨車發出進入阿帕網,然后通過專用衛星列路到達倫敦,再通過衛星傳輸網絡到達阿帕網,最后傳回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研究所,總行程為9.4萬英里,期間沒有丟失一個比特的數據信息!

????????1978年,隨著數據包傳輸到應用程序時,出現損壞或出現重新排序等問題,單純的由TCP協議進行糾正就顯得相對有些復雜。

????????如果應用程序也能夠基于數據進行處理就好了,于是,溫頓·瑟夫羅伯特·卡恩丹尼·科恩約翰·普斯特爾合力將TCP協議從分層思想的角度劃為兩個協議,第一是傳輸層的 TCP協議,用來檢測網絡傳輸中的差錯,涉及流量控制和丟失,數據包恢復等服務功能,其主要負責可靠傳輸;第二則是網絡層的IP協議,負責在不同的網絡之間進行互聯,提供單個數據包的尋址和轉發,它們合成為TCP/IP V3,并在不久的將來引進為穩定版本 TCP/IP V4 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

????????這個現代網絡的根基正式投入使用,對于那些不需要TCP服務的應用程序,也添加了一種稱為用戶數據報協議的替代方案,簡稱為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1980年,DARPA開始研究如何將不同的網絡類型連接起來,并啟動了互聯網項目,該研究成果則被稱為 Internet因特網,這個項目,讓剛剛嶄露頭角的 TCP/IPV4協議獲得了施展空間,至此,基于 TCP/IP 協議標準的 Internet 誕生,羅伯特·卡恩和溫頓·瑟夫也因此被譽為互聯網之父

????????1981年,DARPA資助BBN公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把 TCP/IP協議 實現到Unix操作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在上研究生的天才程序員比爾·喬伊對TCP/IP協議深感興趣,
但是對BBN提供的代碼深惡痛絕,于是他決定另起爐灶,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在BSD Unix發行版中實現了一個高性能的 TCP/IP協議棧


????????當然,那時的TCP協議其實很簡單,不過BSD Socket?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余熱。
????????1982年,阿帕網開始采用 TCP/IP協議 替代 NCP協議,NCP協議 從此便成為歷史

????????1983年,TCP/IP開始成為通用協議,美國國防部開始將阿帕網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軍事和國防部門的軍事網;另一部分則用于民間的阿帕網。
????????由于互聯網規模的擴大,為了方便人們使用網絡,計算機主機也被分配了名稱,這樣就不用特地去記數字形式的IP地址,最開始的時候主機的數量相當有限,因此,維護所有主機名及其關聯地址的單表是可行的
????????但是隨著大量獨立管理網絡的加入,單個表的維護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于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保羅·莫卡派喬斯發明了域名系統 DNS,允許使用可擴展的分布式機制,將主機名解析為 Internet地址 成為域名,再將域名與IP地址進行相互映射,成為一個新的數據庫

????????到了1984年,TCP/IP協議得到美國國防部的認可,成為計算機領域共同遵守的一個主流標準,實際上,TCP/IP協議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SO在制定國際化標準上蠢蠢老油子一個,很快就提出了OSI?7層模型,在這種情況下,溫頓瑟夫努力勸說試圖讓IBM、DEC、惠普等大廠支持TCP/IP協議。

????????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TCP/IP 就要出意外了,這幾個大廠無一例外全部拒絕,因為在他們看來,你 TCP/IP 就是一臭做研究的,跟 ISO 能比嗎你,美國國防部一看,好好好這么玩是吧,在這之后美國國防部反手,就將 TCP/IP協議 與 Unix系統、C語言 捆綁在一起,并由AT&T向美國各個大學發放非商業許可證,這樣一套組合拳下來,這些大廠指的方向盤打死一頭,擁入TCP/IP的懷抱,這為 Unix系統、C語言、TCP/IP協議 的發展拉開了序幕。

????????他們分別在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網絡協議這三個關鍵領域影響至今。
????????1985年,TCP/IP協議棧 已經成為Unix 操作系統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隨著微型計算機的出現以及由 Unix 的廣泛傳播也極大助力了 TCP/IP 的發展。

????????最終,將它放進了Sun公司的微系統工作站,后來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都開始支持TCP IP協議,經典的TCP/IP五層模型已成氣候。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為了促進學術研究,自己出資基于TCP/IP協議建立了完全屬于自己的NSFNET,它的發展非常迅速,很快就將全美各地的大學、政府、私人科研機構連接起來,同時它的網絡傳輸速度也很快,比當時民用的阿帕網要快25倍以上,你方唱罷我登場,NSFNET開始逐漸取代阿帕網,成為因特網的主干網,當NSFNET成為互聯網中樞后,阿帕網的重要性便被大大削弱
????????1989年,世界上第一家商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The world開始提供商業互聯網接入服務,開啟了互聯網商業運營的篇章,在此之前,無論是阿帕網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絡(NSFNET),它們的目的都是非商業用途,主要用于軍事與學術研究,商業性質的計算機無法介入,于是也就誕生出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簡稱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1990年6月1日,阿帕網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位出生在冷戰時期的網絡先驅將自身化為點點星光后再次隱匿于歷史的長河之中
????????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組織ANS,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干網能以 45mbps 的速率傳送數據

????????1991年底,NSFNET主干網與ANS三級主干網進行互聯互通,并宣布開始對全社會進行商業運營,網絡連接的數量開始指數級增長,因特網真正變成了全球互聯網,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


HTTP協議與Web世界?

????????時間回到1989年,這時的商業互聯網已經興起,當時在瑞士日內瓦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蒂姆·伯納斯·李想要借助商業互聯網的風口讓更多的普通人參與到互聯網中來,于是他提出了一種可以在因特網上構建超鏈接文檔的技術,即 HTTP/Web技術

? ? ? ? 蒂姆提出了三點基本要素:

????????第一為統一資源標識符簡稱為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是因特網中的統一資源標識符,用于唯一識別一個因特網上的資源;

????????第二為超文本標記語言,簡稱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使用html標簽來構建超文本文檔,html標簽將文字、圖形、動畫、聲音表格、鏈接等內容進行了統一;

????????第三為超文本傳輸協議,簡稱為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最初設計用來傳輸html協議,處于TCP/IP應用層,傳輸的數據主體稱為message,基于TCP傳輸協議,而其所定義的資源指的是營造網上的一個實體,它可以是一段文本、一張圖片、一首歌曲、一種服務等。

????????URI 就是在因特網中標識一個資源的唯一編號,包含了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統一資源定位符)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統一資源名稱) 這兩種形式,不過由于URL更具有空間層次性設計,如今已經成為了主流

????????1990年12月25日,蒂姆·伯納斯·里羅伯特·卡里奧一起實現了基于HTTP協議的外部服務,并通過因特網成功完成了HTTP客戶端和外部服務端的第一次通信

????????1991年8月6日,蒂姆·伯納斯·里基于 HTTP 和 HTML 設計并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當時的這個瀏覽器只能顯示文字,并發布了第一個外部網站,它運行在 CERN 的服務器上,旨在幫助研究人員共享信息和文獻。

????????基于 HTML,該網站可以提供一些鏈接,讓用戶通過單擊超鏈接跳轉到其他頁面或文檔,這種超鏈接的設計,是 Web 技術最重要的創新之一。

????????同年,蒂姆·伯納斯·里正式提出了萬維網 WWW?的概念,世界自此迎來網絡時代,他也成為了萬維網之父。

????????1992年,幾個因特網組織合并成立統一的因特網協會。
????????1993年,馬克·安德森開發了Mosaic(馬賽克)瀏覽器,相比于蒂姆·伯納斯·里的瀏覽器,其增加了圖片顯示的功能,后來他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商業價值,便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網景公司,又由此改進之后推出了網景瀏覽器。


????????1994年10月1日,蒂姆·伯納斯·里創建了非盈利性的 W3C——萬維網聯盟,他邀請了微軟、網警、Sun、蘋果、IBM等共155家互聯網上著名的公司,由蒂姆·伯納斯·里擔任W3C的主席,致力于 WWW 協議的標準化,并進一步推動外部技術的發展。
????????在當時的瀏覽器熱潮下蒂姆·伯納斯·里曾經考慮過成立一家叫做Websoft公司,用于開發網頁瀏覽器,但很快他就放棄了,他擔心這么做會導致激烈的市場競爭,開發出技術上互不兼容的瀏覽器,最終會把 WWW 割裂成一個個利益集團

????????1995年10月24日,聯邦網絡委員會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定義了 "互聯網" 一詞,該定義是與互聯網和知識產權界成員協商制定的。同年,由布萊恩·貝倫多夫發布了基于HTTP/0.9的 Apache HTTP Server 開源項目


????????也是同年,網警微軟開啟瀏覽器大戰,但好在蒂姆·伯納斯·里擔心的撕裂并未發生,HTTP 協議已逐漸成氣候,隨著 Apache HTTP Server?的誕生以及同時期其他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迅速,都進一步促使 HTTP 系列的引進,緊接著1996年 HTTP/1.0 發布,更好地支持采用圖文網頁的形式

????????在1999年,HTTP/1.1 發布便成為標準寫入 RFC,至此 HTTP 協議已然成為了外國世界的奠基石,隨著HTTP/1.1被納入 RFC 標準,同在1992年,由 HTTP/1.0 和1.1的主要設計者
羅伊·托馬斯·菲爾丁宣布成立了 Apache 軟件基金會,并作為 Apache 基金會的第一任主席,從此Apache Web Server 和 HTTP 協議攜手共生共榮

????????除了 HTTP 協議,Apache 軟件基金會旨在促進各種開源軟件項目的開發和使用,其中Apache HTTP Server 作為首個核心項目,這為 Apache HTTP Server 的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締造了繁榮的開源生態系統,孵化了許多的開源項目:TomcatHadoopOpenOfficeLucene等等......

????????到了今天,Apache 軟件基金會已成為全球最大科研組織之一。

????????1998年,美國成立非營利性民間組織——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它由商務部的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監督負責全球互聯網的域名系統、根服務系統、IP地址資源的協調管理和分配,由ICANN 的下屬機構——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 負責管理全球互聯網域名的根服務器

????????2014年,ICANN 決定將監管權移交給一個由多方利益相關者管理的獨立機構。

????????2016年10月1日,ICANN 表示正式將互聯網的控制權移交給一個非盈利性的全球互聯網多方利益相關者組織。這標志著美國對這一互聯網核心近20年的單邊壟斷從此刻開始徹底結束。

? ? ? ? 至此,網絡的大致發展歷程到這里就差不多結束了;但是,在結束前,我們再了解了解這幾十年來的互聯網時代變化。


靜態互聯網時代

? ? ? ? 在 1990 年至 2000 年左右,這一時期,互聯網剛剛從科研和軍用領域向公眾開放,主要以靜態網頁為核心,用戶只能進行簡單的信息瀏覽,互動性極低。

? ? ? ? 那時的普通家庭用戶幾乎都是通過撥號上網獲得互聯網服務,以靜態網頁為主的內容形式:內容多由網站發布者提供,呈現單向傳播,用戶通常用瀏覽器訪問信息門戶網站,尋找新聞、百科、產品或服務信息。

? ? ? ? 在那個年代,許多著名的互聯網公司成立并推動了互聯網的初步商業化和普及:

????????亞馬遜(Amazon) 在 1994 年由杰夫·貝索斯成立,起初是一個在線書店,但迅速擴展到銷售各種商品,成為電子商務的先驅,并且率先采用推薦算法和用戶評價系統,提升用戶購物體驗,這為后來的在線零售和物流產業奠定基礎。

????????雅虎(Yahoo)在1994年 由楊致遠大衛·費羅成立,雅虎作為最早的門戶網站之一,為用戶提供目錄式網站索引、新聞、郵件服務等,在互聯網的早期發展中,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入口之一,后來雖然提供了搜索服務,但后來被谷歌超越。

????????eBay 在1995年 由皮埃爾·奧米迪亞成立,其創造了在線拍賣的模式,連接全球買家和賣家,并為個人交易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線上平臺,推動了點對點(P2P)電子商務的興起。

? ? ? ? 網景(Netscape) 在1994年由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成立,其開發了第一個廣泛使用的圖形化網絡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雖然引領了瀏覽器大戰,但最終在與微軟的競爭中失敗,其技術和創新為后來的瀏覽器開發奠定了基礎。

????????谷歌(Google)在1998年由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成立,谷歌開發了 PageRank 算法,為搜索引擎提供了更精確的搜索結果,從搜索引擎起步,后來發展成為互聯網技術的多元巨頭,谷歌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成為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之一。

????????百度 在1999年由李彥宏徐勇成立,百度專注中文搜索引擎,滿足中文用戶的信息需求,推動了中文互聯網內容的快速增長。

????????阿里巴巴 在1999年由馬云成立,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批發和零售平臺,后來擴展到支付寶等服務,成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重要推動者。

????????盡管靜態互聯網時代技術和功能有限,但它為互聯網的全球化普及和應用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門戶網站、電子郵件、早期搜索引擎等服務讓人們初步體驗到了“信息自由”的便利,同時也為后來的動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了經驗和資源。


動態互聯網時代

? ? ? ? 與靜態互聯網不同的是,這一階段的互聯網經歷了從“信息消費”向“互動和內容生產”的轉變。與靜態互聯網時代相比,動態互聯網的特點是更強的交互性、豐富的用戶生成內容(UGC)以及互聯網應用的多樣化。

? ? ? ? 由于靜態互聯網的局限性(如交互性差、內容單向傳播),其大大推動了動態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像JavaScript、AJAX、Flash等技術的出現,使得網頁可以動態加載數據而無需刷新,提高了用戶體驗,以及寬帶技術的普及,使得多媒體內容(圖片、音頻、視頻)傳播成為可能。

? ? ? ? 在動態互聯網時代,用戶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內容的生產者(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通過博客、論壇、社交網絡等平臺,用戶可以發表觀點、分享生活、創建內容;網站可以實時更新數據(例如社交媒體上的即時通知),用戶與網站之間的交互變得流暢(例如動態表單提交);圖片、音頻、視頻內容大量涌現,成為信息表達的重要形式。,YouTube等平臺推動了視頻內容的普及;用戶之間的互動成為互聯網的核心要素,社交網絡平臺(如Facebook、Twitter)的崛起改變了人際溝通方式。

????????動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互聯網的面貌,也深刻影響了商業、社交、教育和娛樂等多個領域


移動互聯網時代?

????????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約從2007年開始,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無線網絡的發展以及移動應用生態的完善。這一時代標志著互聯網從“桌面體驗”向“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全面轉變,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

????????1. 移動互聯網的背景

????????????????技術推動:

????????????????????????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

????????????????????????無線網絡:3G、4G通信技術使得移動設備可以高速接入互聯網。

????????????????????????移動操作系統:iOS和Android成為兩大主流移動操作系統,為開發者提供了強大的應用開發環境。

????????????????硬件進步: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率迅速提升。

????????????????????????設備性能的增強(如觸控屏、高清攝像頭、高速處理器)支持更復雜的應用場景。

????????????????社會需求:

????????????????????????用戶希望隨時隨地上網、購物、社交和娛樂,移動設備滿足了這一需求。


????????2. 移動互聯網的特點

????????????????隨時隨地的連接性:

????????????????????????用戶可以隨時在線,無論是瀏覽信息、與人溝通,還是完成工作任務。

????????????????????????位置服務(LBS)結合移動網絡,讓應用能夠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個性化服務。

????????????????應用生態的繁榮:

????????????????????????應用商店(如App Store、Google Play)的建立,推動了移動應用的爆發式增長。

????????????????????????各類移動應用覆蓋了社交、游戲、電商、工具、健康等領域。

????????????????多媒體與交互體驗提升:

????????????????????????智能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分辨率越來越高,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多媒體體驗。

????????????????????????觸控、語音識別、傳感器等新交互方式豐富了使用場景。

????????????????數據驅動:

????????????????????????用戶通過移動設備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為個性化推薦、精準廣告等提供了基礎。

????????????????碎片化使用:

????????????????用戶利用閑暇時間通過移動設備進行短時間、高頻次的訪問,例如刷短視頻、看新聞。


????????3. 代表性技術

????????????????通信技術:

????????????????????????3G:實現了基本的高速上網,支持網頁瀏覽、圖片傳輸等。

????????????????????????4G:支持高清視頻流媒體、移動直播、在線游戲等更高流量需求的應用。

????????????????????????5G(2019年后):雖然超出了移動互聯網的典型時代,但其超高速和低延遲的特點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

????????????????移動支付:

????????????????????????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 Pay等技術普及,讓移動設備成為支付工具。

????????????????????????移動支付改變了購物和服務消費的方式。

????????????????云計算與存儲:

????????????????????????云技術支持用戶在多個設備間無縫切換數據,如iCloud、Google Drive等。

????????????????AI和語音助手:

????????????????????????Siri、Google Assistant等智能助手提升了移動設備的便捷性。


????????4. 典型應用場景

????????????????社交媒體:

????????????????????????Facebook、微信、微博、Instagram等平臺,通過移動端拓展了用戶覆蓋面。

????????????????????????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成為新的內容消費模式。

????????????????即時通訊:

????????????????????????WhatsApp、微信、Line等成為主流通訊工具,取代了傳統的短信和電話。

????????????????電子商務:

????????????????????????淘寶、京東、亞馬遜等平臺通過移動端吸引了更多用戶。

????????????????????????外賣、共享經濟(如Uber、滴滴)成為新興商業模式。

????????????????娛樂與內容消費:

????????????????????????移動端游戲如《王者榮耀》、《PUBG Mobile》成為大熱。

????????????????????????視頻流媒體(如YouTube、Bilibili)、音樂流媒體(如Spotify、QQ音樂)廣泛普及。

????????????????在線教育與辦公:

????????????????????????在線學習平臺(如慕課、Coursera)和遠程辦公應用(如Zoom、Slack)快速發展。

????????????????健康管理:

????????????????????????健康追蹤設備(如小米手環、Apple Watch)與移動應用結合,推動了健康管理的數字化。


????????5. 互聯網公司崛起

????????????????全球范圍:

????????????????????????Apple(iPhone+iOS生態):推動移動互聯網的普及。

????????????????????????Google(Android):開放的操作系統生態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

????????????????????????Facebook:通過移動端繼續鞏固其社交媒體霸主地位。

????????????????中國市場:

????????????????????????微信:重新定義了即時通訊,成為超級App。

????????????????????????淘寶、京東:移動端成為其主要銷售平臺。

????????????????????????字節跳動:以抖音、今日頭條等產品在內容消費領域異軍突起。

????????????????????????美團、滴滴:提供本地服務和出行解決方案。


????????6. 移動互聯網的意義

????????????????商業模式變革:

????????????????????????廣告、電商、付費訂閱等模式在移動端蓬勃發展。

????????????????????????共享經濟和平臺經濟崛起,移動設備成為重要載體。

????????????????社會影響:

????????????????????????信息獲取和傳播更加便捷,社交行為更加頻繁。

????????????????????????碎片化信息消費和“沉浸式”使用時間增多。

????????????????技術演進:

????????????????????????推動了AI、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為智能互聯網和5G時代奠定了基礎。


結語?

????????至此,互聯網從誕生之初到發展至今的所有到這就基本結束了。

????????現如今互聯網如同一座無形的橋梁將人類聯系在一起,它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社會的引進,我們應該懷著相當的感激之情向那些開創者致敬,正是他們的智慧和探索讓我們擁有了今世的便利和可能,然而,它的發展絕非孤立于時代的洪流之外,它源于對軍事通信的需求,蘊含著人類對于信息傳遞的渴望,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互聯網才得以蓬勃發展,成為了如今連接全球的巨大網絡,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我們見證了信息的傳播、思想的交流與碰撞,然而,也要警惕信息泛濫與隱私泄露等問題,唯有在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才能在數字化的未來中創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63278.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63278.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63278.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C# 讀取EXCEL的數據批量插入單個PDF里的多個位置

C# 讀取EXCEL的數據批量插入單個PDF里的多個位置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Reflection; usin…

圖論筆記1

1.1鄰接矩陣儲存法 //創建:二維數組vector<vector<int>> graph(n,vector<int>(n,0));//儲存for(int i0;i<m;i){int x1,x2;cin>>x1>>x2;graph[x1-1][x2-1]1;}1.2鄰接表儲存法 補充&#xff1a;c中的list是鏈表 鏈接 //創建&#xff1a;數組…

GB28181系列三:GB28181流媒體服務器ZLMediaKit

我的音視頻/流媒體開源項目(github) GB28181系列目錄 目錄 一、ZLMediaKit介紹 二、 ZLMediaKit安裝、運行(Ubuntu) 1、安裝 2、運行 3、配置 三、ZLMediaKit使用 一、ZLMediaKit介紹 ZLMediaKit是一個基于C11的高性能運營級流媒體服務框架&#xff0c;項目地址&#xf…

iPhone恢復技巧:如何從 iPhone 恢復丟失的照片

在計算機時代&#xff0c;我們依靠手機來捕捉和存儲珍貴的回憶。但是&#xff0c;如果您不小心刪除或丟失了手機上的照片怎么辦&#xff1f;這真的很令人沮喪和煩惱&#xff0c;不是嗎&#xff1f;好吧&#xff0c;如果您在 iPhone 上丟失了照片&#xff0c;您不必擔心&#xf…

如何將你的 Ruby 應用程序從 OpenSearch 遷移到 Elasticsearch

作者&#xff1a;來自 Elastic Fernando Briano 將 Ruby 代碼庫從 OpenSearch 客戶端遷移到 Elasticsearch 客戶端的指南。 OpenSearch Ruby 客戶端是從 7.x 版 Elasticsearch Ruby 客戶端分叉而來的&#xff0c;因此代碼庫相對相似。這意味著當將 Ruby 代碼庫從 OpenSearch 遷…

LeetCode 283.移動零(超簡單講解)

283.移動零 題目示例示例1示例2 解題思路快慢指針實現設計 詳細代碼 題目 給定一個數組 nums&#xff0c;編寫一個函數將所有 0 移動到數組的末尾&#xff0c;同時保持非零元素的相對順序。 請注意 &#xff0c;必須在不復制數組的情況下原地對數組進行操作。 示例 示例1 …

Day8 神經網絡中的導數基礎

Day8 神經網絡中的導數基礎 導數的定義 導數&#xff08;Derivative&#xff09;是微積分中的一個核心概念&#xff0c;用于描述函數在某一點的變化率。簡單來說&#xff0c;導數就是函數值隨自變量微小變化而產生的變化量&#xff0c;即斜率或變化率。假設有一個函數 f ( x…

RequestContextHolder 與 HttpServletRequest 的聯系

1. 什么是 RequestContextHolder&#xff1f; RequestContextHolder 是 Spring 框架 提供的一個工具類&#xff0c;用于在當前線程中存儲和獲取與請求相關的上下文信息。它是基于 ThreadLocal 實現的&#xff0c;能夠保證每個線程獨立存儲和訪問請求信息。 與 HttpServletReq…

SpringBoot配置和啟動

1.內部配置加載順序&#xff1a; 加載規則 加載順序和優先級與配置文件所在路徑有關優先級高的配置會覆蓋優先級低的配置&#xff0c;配置文件會全部加載&#xff0c;遇到相同的配置高優先級覆蓋低優先級命令行參數 -spring.config.location 自定義配置文件路徑&#xff0c;可…

【視頻生成模型】——Hunyuan-video 論文及代碼講解和實操

&#x1f52e;混元文生視頻官網 | &#x1f31f;Github代碼倉庫 | &#x1f3ac; Demo 體驗 | &#x1f4dd;技術報告 | &#x1f60d;Hugging Face 文章目錄 論文詳解基礎介紹數據預處理 &#xff08;Data Pre-processing&#xff09;數據過濾 (Data Filtering)數據標注 (Data…

52 基于單片機的超聲波、溫濕度、光照檢測分階段報警

目錄 一、主要功能 二、硬件資源 三、程序編程 四、實現現象 一、主要功能 1.通過DHT11模塊讀取環境溫度和濕度: 2.將濕度、障礙物距顯示在lcd1602上面&#xff0c;第一行顯示溫度和濕度,格式為:xxCyy%&#xff0c;第二行顯示超聲波傳感器測得的距離&#xff0c;格式為:Di…

大數據與AI:從分析到預測的躍遷

引言&#xff1a;數據時代的新紀元 從每天的社交分享到企業的運營決策&#xff0c;數據早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資源。我們正置身于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xff0c;數以億計的信息流實時生成&#xff0c;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洞察能力。然而&#xff0c;數據的價值并不僅限…

3D視覺[一]3D計算機視覺

3D視覺[一]3D計算機視覺 3D計算機視覺概述 像機標定 文章目錄 3D視覺[一]3D計算機視覺前言一、人類視覺二、計算機視覺2.1 計算機視覺的研究目的2.2 計算機視覺的研究任務2.3 計算機視覺的研究方法2.4 視覺計算理論2.5 馬爾框架中計算機視覺表達的四個層次2.5.1 圖像&#xff…

OpenCV目標檢測 級聯分類器 C++實現

一.目標檢測技術 目前常用實用性目標檢測與跟蹤的方法有以下兩種&#xff1a; 幀差法 識別原理&#xff1a;基于前后兩幀圖像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xff0c;獲取圖像畫面中正在運動的物體從而達到目標檢測 缺點&#xff1a;畫面中所有運動中物體都能識別 舉個例子&#xf…

QT從入門到精通(二) ——信號與槽機制

Qt 的信號與槽機制&#xff08;Signal and Slot&#xff09;是 Qt 框架 中用于對象間通信的核心機制之一。它允許對象之間進行松耦合的事件驅動式通信&#xff0c;尤其適合 GUI 應用程序 中的事件處理。 1. 基本概念 信號 (Signal) 當對象的狀態發生變化時&#xff0c;它會發…

如何使用git新建本地倉庫并關聯遠程倉庫的步驟(詳細易懂)

一、新建本地倉庫并關聯遠程倉庫的步驟 新建本地倉庫 打開終端&#xff08;在 Windows 上是命令提示符或 PowerShell&#xff0c;在 Linux 和Mac上是終端應用&#xff09;&#xff0c;進入你想要創建倉庫的目錄。例如&#xff0c;如果你想在桌面上創建一個名為 “my - project”…

1Panel應用推薦:MaxKB開源知識庫問答系統

1Panel&#xff08;github.com/1Panel-dev/1Panel&#xff09;是一款現代化、開源的Linux服務器運維管理面板&#xff0c;它致力于通過開源的方式&#xff0c;幫助用戶簡化建站與運維管理流程。為了方便廣大用戶快捷安裝部署相關軟件應用&#xff0c;1Panel特別開通應用商店&am…

element plus的table組件,點擊table的數據是,會出現一個黑色邊框

在使用 Element Plus 的 Table 組件時&#xff0c;如果你點擊表格數據后出現了一個黑色邊框&#xff0c;這通常是因為瀏覽器默認的焦點樣式&#xff08;outline&#xff09;被觸發了。如圖&#xff1a; 你可以通過自定義 CSS 來隱藏這個黑色邊框&#xff0c;代碼如下&#xff1…

瀧羽sec學習打卡-brupsuite7搭建IP炮臺

聲明 學習視頻來自B站UP主 瀧羽sec,如涉及侵權馬上刪除文章 筆記的只是方便各位師傅學習知識,以下網站只涉及學習內容,其他的都 與本人無關,切莫逾越法律紅線,否則后果自負 關于brupsuite的那些事兒-Brup-IP炮臺搭建 搭建炮臺服務端安裝zmap1、更新系統和安裝基礎依賴&#xff…

赫布定律 | 機器學習 / 反向傳播 / 經驗 / 習慣

注&#xff1a;本文為 “赫布定律” 相關文章合輯。 未整理。 赫布定律 Hebb‘s law 馥墨軒 2021 年 03 月 13 日 00:03 1 赫布集合的基本定義 唐納德?赫布&#xff08;Donald Hebb&#xff09;在 1949 年出版了《行為的組織》&#xff08;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