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路由轉發和靜態路由的計算
子網劃分、路由聚合的計算
注:CIDR中的子網號可以全為0或1,但是其主機號不允許。
注:
- 這里其實是把到互聯網的路由當做了一個默認路由(當一個目的網絡地址與路由表中其他都不匹配時,匹配該路由表項)默認路由(詳細解析)-CSDN博客
- R1專門為域名服務器設定了一個特定的路由表項【域名服務器公有IP,路由轉發過程中的目的IP不變】,因此該路由表項中的子網掩碼應為255.255.255.255(只有和全1的子網掩碼相與時才能完全保證和目的IP地址一樣,從而選擇該特定路由)。?
2010
延遲和數據傳輸速率的計算
CSMA/CD的檢測到沖突的時間的計算
注:有效數據傳輸噢,只有算數據載荷那一部分。
2011
IP數據報首部格式、含義以及抓包分析
ARP協議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這種題應該也就第一次遇到的話可能會不知所措,其實就是“找”
私有地址和Internet上的主機通信時,須由NAT路由器進行網絡地址轉換,把IP數據報的源IP地址(本題為私有地址10.2.128.100)轉換為NAT路由器的一個全球IP地址(本題101.12.123.15)。因此,源IP地址字段0a028064變為650c7bf。IP數據報每經過一個路由器,生存時間TTL值就減1,并重新計算首部校驗和(這個真的超容易遺忘)。若IP分組的長度超過輸出鏈路的MTU,則總長度字段、標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發生變化。
注:這種IP分組頭啊,MAC幀格式啊都不需要具體背下來,但是需要知道每一個字段的用處是什么。
2012
以太網首部填充字段的分析
IP首部源IP地址、標識、TTL、總長度的抓包分析
TCP三次握手的抓包分析
TCP序號的確認號的抓包分析
注:
- 以太網最小幀長是64B那如果再減去頭部和尾部的花銷的話就還剩下46(這個46是包含了整個網絡層的首部,即網絡+數據鏈路)
- 比對TTL之前首先要確認是不是一個分組的,也就是要去看標識字段。
2013
路由轉發的計算
路由聚合和靜態路由的計算
域間路由采用BGP、BGP報文的封裝
注:三種路由協議的比較
2014
路由轉發的計算
TTL字段的計算
路由聚合和靜態路由的計算
OSPF的基本概念和默認路由的表示方法
2015
路由轉發的計算
子網內最大可分配IP地址數
DHCP協議原理
ARP協議原理
2016
TCP協議
注:
- 3)序號真的超級坑(一個數據載荷是1024B);計網中的傳輸速率貌似都是要kpbs為單位
- 4)人家問的是S
2017
信道利用率的計算
GBN協議分析
注:天坑R33(未按序到達)需要丟掉
2018
IP分片以及相關字段值的計算
子網廣播地址和子網內最大可分配IP地址的計算
注:780可不是8的倍數
2019
交換機的功能
NAT的基本功能、IP地址和路由器的關系
CIDR掩碼的含義和相關運算
2020
NAT的應用
(1)需要靜態配置 R2 的 NAT,實現 NAT 穿透,具體配置為:
注:80端口是為HTTP(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即超文本傳輸協議開放的,此為上網沖浪使用次數最多的協議,主要用于WWW(World Wide Web)即萬維網傳輸信息的協議。
(2)
- H2 發送的 P 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分別是:192.168.1.2 和 203.10.2.2;
- R3 轉發后,P 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分別是:203.10.2.6 和 203.10.2.2;
- R2 轉發后,P 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分別是: 203.10.2.6 和 192.168.1.2;
注:感覺這題怪怪的
- 因為H2只能看到NAT那一層
- 專用網本地IP地址是可重用的
2021
交換機的自學習和轉發算法
ARP的工作原理和以太網封裝
瀏覽器利用DNS解析域名,DNS的逐層封裝
1)從t0到t1期間,除了HTTP,H1還運行了DNS應用層協議,以將域名轉換為IP地址。DNS運行在UDP之上,UDP將應用層交下來的DNS報文添加首部后,向下交付給IP層,IP層使用IP數據報進行封裝,封裝好后,向下交付給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使用CSMA/CD進行封裝。
因此,逐層封裝關系如下:DNS報文→UDP數據報→IP數據報→CSMA/CD
2)t0時刻,H1的ARP表和S的交換表為空。H1利用瀏覽器通過域名請求訪問Web服務器由于要先解析域名,所以會發送DNS報文到本地域名服務器,查詢該域名對應的IP地址所以要先向本地域名服務器發送請求。ARP表為空,所以需要先發送ARP請求分組,查詢本地域名服務器對應的MAC地址。這些的目的MAC地址均是FF-FF-FF-FF-FF-FF。
S接收到這個幀,在交換表中記錄下MAC地址為00-11-22-33-44-cc,位于端口4,然后廣播該幀。當本地域名服務器接收到ARP請求后,向H1發送響應ARP分組。
S接收到這個幀,在交換表中記錄下MAC地址為00-11-22-33-44-bb,位于端口1,然后把該從端口4發送出去。得到了域名對應的IP地址,發現不在本局域網中,需要通過路由表轉發
H1的ARP表中并沒有路由器對應的MAC地址,因此需要先發送ARP請求分組,查詢路由器對應的MAC地址。這些的目的MAC地址均是FF-FF-FF-FF-FF-FF。S接收到這個幀,廣播該幀。當路由器收到ARP請求后,向H1發送響應ARP分組。S接收到這個幀,在交換表中記錄下MAC地址為00-11-22-33-44-aa,位于端口2,然后把該頓從端口4發送出去。現在,H1能把數據發送給路由器了。在整個過程中,并沒有涉及H2,H2沒有主動發送數據。所以S并不會記錄下H2的MAC地址和端口,所以S在時刻的交換表如下表所示。
3)由2)的分析可知,H2至少會接收到2個和此次Web訪問相關的。接收到的均是封裝ARP查詢報文的以太網;這些的目的MAC地址均是FF-FF-FF-FF-FF-FF。
2022
CSMA/CD最小幀長的計算方法和應用
802.11幀中的各地址含義
沖突域、廣播域的概念以及與各層設備之間的關系
DHCP獲得IP地址的報文交互過程
HTTP/1.1的非流水線方式持續連接的工作原理
第47題
(9 分)某網絡拓撲如題 47 圖所示,R 為路由器,S 為以太網交換機,AP 是 802.11 接入 點,路由器的 E0 接口和 DHCP 服務器的 IP 地址配置如圖中所示;H1 與 H2 屬于同一個廣播域,但不屬于同一個沖突域;H2 和 H3 屬于同一個沖突域;H4 和 H5 已經接入網絡,并通過 DHCP 動態獲取了 IP 地址。現有路由器、100BaseT 以太網交換機和 100BaseT 集線器(Hub) 三類設備各若干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設備 1 和設備 2 應該分別選擇哪類設備??
(2)若信號傳播速度為 2×10^8m/s,以太網最小幀長為 64B。信號通過設備 2 時會產生額外 的 1.51μs 的時間延遲,則 H2 與 H3 之間可以相距的最遠距離是多少?
(3)在 H4 通 DHCP 動態獲取 IP 地址過程中,H4 首先發送了 DHCP 報文 M,M 是哪種 DHCP 報文?路由器 E0 接口能否收到封裝 M 的以太網幀?S 向 DHCP 服務器轉發的封裝 M 的以太網幀的目的 MAC 地址是什么??
(4)若 H4 向 H5 發送一個 IP 分組 P,則 H5 收到的封裝 P 的 802.11 幀的地址 1、地址 2 和地址 3 分別是什么?
2023
文件傳輸協議FTP
傳輸控制協議TCP(三握手、四揮手)
擁塞控制
第47題
(9分)主機H登錄FTP服務器后,向服務器上傳一個大小為18000B的文件F。假設H傳輸F建立數據連接時,選擇的初始序號為100,MTU=1000B,擁塞控制初始閾值為4MSS,RTT=10ms,忽略TCP的傳輸時延;在F的傳輸過程中,H均以MSS段向服務器發送散據,且未發生差錯、丟包和亂序。
(1)FTP的控制連接是持久的還是非持久的?FTP的數據連接是持久的還是非持久的?H登錄FTP服務器時,建立的TCP連接是控制連持還是數據連接?
(2)H通過數據連接發送F時,F的第一個字節序號是多少?在斷開數據連接的過程中,FTP發達的第二次揮手的ACK序號是?
(3)F發送過程中,當H收到確認序號為2101的確認段時,H的擁塞窗口調整為多少?收到確認序號為7101的確認段時,H的擁塞窗口調整為多少?
(4)H從請求建立數據連接開始,到確認F已被服務器全部接收為止,至少需要多長時間期間應用層數據平均發送速率是多少?
2024?
OSPF協議
RIP協議
BGP協議(報文類型、路由選擇)
注:偷B姐的圖,因為我找不到24年的pdf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