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目標優化的智能行程規劃方案
1 用戶需求分析與矩陣構建
1.1 核心用戶信息提取
根據用戶提供的年齡、出發地、目的地、出行時間等基本信息,我們首先構建一個用戶特征向量:
U = {Age, Origin, Destination, TravelDate, Duration, Budget, TravelType}
其中:
- Age: 用戶年齡(決定行程強度偏好)
- Origin: 出發地(影響交通方式選擇)
- Destination: 目的地(核心規劃區域)
- TravelDate: 出行時間(影響天氣、季節因素)
- Duration: 游玩時長(決定行程密度)
- Budget: 預算水平(約束整體消費)
- TravelType: 出行類型(如親子游、情侶游、獨自探險等)
1.2 需求矩陣構建
基于用戶信息,我們構建一個需求偏好矩陣,量化用戶對各類景點的偏好程度:
PreferenceMatrix=[wscenicwculturalwadventurewfoodwshoppingwartwhistorywnaturewrelaxweducation] \begin{aligned} \text{PreferenceMatrix} = \begin{bmatrix} w_{\text{scenic}} & w_{\text{cultural}} & w_{\text{adventure}} & w_{\text{food}} & w_{\text{shopping}} \\ w_{\text{art}} & w_{\text{history}} & w_{\text{nature}} & w_{\text{relax}} & w_{\text{education}} \end{bmatrix} \end{aligned} PreferenceMatrix=[wscenic?wart??wcultural?whistory??wadventure?wnature??wfood?wrelax??wshopping?weducation??]?
其中每個權重 wiw_iwi? 通過用戶輸入的意向景點/非意向景點分析得出,滿足 ∑wi=1\sum w_i = 1∑wi?=1。
2 系統架構與工作流程
采用檢索增強生成技術,增強多目標優化算法:
- 多查詢生成 (Query Expansion):當接收到用戶原始查詢(如“北京3日家庭游,孩子6歲”),RAG系統會利用LLM生成多個相關問題或改寫版本(如“北京親子游攻略”、“適合6歲孩子的北京景點”、“北京家庭三日游經典路線”),以豐富檢索角度,提高召回率。
- 混合檢索 (Hybrid Retrieval):系統并行地對向量數據庫(進行語義相似性檢索,匹配“家庭”、“親子”等概念)和全文搜索引擎(進行關鍵詞檢索,確保匹配“北京”、“3日”等具體詞條)發起查詢,并融合結果,兼顧查全與查準。
- 后處理與重排序 (Reranking):檢索到的文檔片段(如攻略段落、景點描述)會經過重排序模型(如Cohere Rerank)或基于規則(如多樣性、相關性)進行精篩,選出最相關、信息密度最高的片段。隨后,這些信息被結構化提取(如景點名、特色標簽、好評率、擁擠度、注意事項)。
- 優化決策與生成:這些結構化信息被送入優化模型,動態更新
A_j
、約束條件等參數。求解器運行優化算法,輸出Pareto最優解集。LLM最終將數學結果轉化為人性化、可讀的行程安排(包括景點順序、交通方式、時間安排、餐飲住宿建議和基于攻略的貼心提示)。
3 多目標優化模型設計
3.1 目標函數定義
我們建立了一個多目標優化函數,旨在同時最大化用戶體驗和最小化各種成本:
Maximize?F(X)=[f1(X),?f2(X),?f3(X),f4(X)]where?f1(X)=∑i=1n∑j=1mwi?xij?Aj(景點吸引力)f2(X)=∑i=1n∑j=1mdij?xij(總距離)f3(X)=∑i=1n∑j=1mcij?xij(總成本)f4(X)=∑i=1n∑j=1mxij?(1?qjQj)(擁擠度避免) \begin{aligned} \text{Maximize } & F(X) = [f_1(X), -f_2(X), -f_3(X), f_4(X)] \\ \text{where } & f_1(X) = \sum_{i=1}^{n} \sum_{j=1}^{m} w_i \cdot x_{ij} \cdot A_j \quad \text{(景點吸引力)} \\ & f_2(X) = \sum_{i=1}^{n} \sum_{j=1}^{m} d_{ij} \cdot x_{ij} \quad \text{(總距離)} \\ & f_3(X) = \sum_{i=1}^{n} \sum_{j=1}^{m} c_{ij} \cdot x_{ij} \quad \text{(總成本)} \\ & f_4(X) = \sum_{i=1}^{n} \sum_{j=1}^{m} x_{ij} \cdot (1 - \frac{q_j}{Q_j}) \quad \text{(擁擠度避免)} \end{aligned} Maximize?where??F(X)=[f1?(X),?f2?(X),?f3?(X),f4?(X)]f1?(X)=i=1∑n?j=1∑m?wi??xij??Aj?(景點吸引力)f2?(X)=i=1∑n?j=1∑m?dij??xij?(總距離)f3?(X)=i=1∑n?j=1∑m?cij??xij?(總成本)f4?(X)=i=1∑n?j=1∑m?xij??(1?Qj?qj??)(擁擠度避免)?
其中:
- xijx_{ij}xij? 是一個二進制決策變量,當行程 iii 中包含景點 jjj 時為1,否則為0
- AjA_jAj? 是景點 jjj 的吸引力評分(基于用戶評論和專家評分)
- dijd_{ij}dij? 是從位置 iii 到景點 jjj 的距離
- cijc_{ij}cij? 是參觀景點 jjj 的相關成本(門票、交通等)
- qjq_jqj? 是景點 jjj 的實時擁擠度
- QjQ_jQj? 是景點 jjj 的最大承載能力
3.2 約束條件
Subject?to∑j=1mxij?tj≤Ti(時間約束)∑i=1n∑j=1mxij?cij≤B(預算約束)∑j=1mxij?dij≤Di(每日距離約束)xij∈{0,1}(二進制約束) \begin{aligned} \text{Subject to} & \\ & \sum_{j=1}^{m} x_{ij} \cdot t_j \leq T_i \quad \text{(時間約束)} \\ & \sum_{i=1}^{n} \sum_{j=1}^{m} x_{ij} \cdot c_{ij} \leq B \quad \text{(預算約束)} \\ & \sum_{j=1}^{m} x_{ij} \cdot d_{ij} \leq D_i \quad \text{(每日距離約束)} \\ & x_{ij} \in \{0, 1\} \quad \text{(二進制約束)} \end{aligned} Subject?to?j=1∑m?xij??tj?≤Ti?(時間約束)i=1∑n?j=1∑m?xij??cij?≤B(預算約束)j=1∑m?xij??dij?≤Di?(每日距離約束)xij?∈{0,1}(二進制約束)?
其中:
- tjt_jtj? 是參觀景點 jjj 所需的時間
- TiT_iTi? 是第 iii 天的可用時間
- BBB 是用戶總預算
- DiD_iDi? 是第 iii 天允許的最大旅行距離
4 數據整合與算法設計
4.1 多源數據融合
系統整合了多種數據源以提高推薦準確性:
數據類型 | 數據內容 | 應用場景 |
---|---|---|
靜態數據 | 景區信息、酒店、餐飲、博物館等 | 基礎推薦 |
實時數據 | 交通狀態、天氣、擁擠度、預訂情況 | 動態調整 |
用戶數據 | 用戶畫像、行為軌跡、評論輿情 | 個性化推薦 |
文化數據 | 知識圖譜、非遺工坊、節慶活動 | 深度體驗設計 |
4.2 算法選擇與優化
我們采用改進的遺傳算法解決這一多目標優化問題,其流程如下:
- 初始化:生成初始種群(隨機行程方案)
- 評估:計算每個個體的適應度值(基于目標函數)
- 選擇:使用錦標賽選擇法選擇優秀個體
- 交叉:采用順序交叉(OX)生成新個體
- 變異:應用交換突變和倒位突變
- 精英保留:保留每一代中最優解
- 終止檢查:達到最大迭代次數或收斂后停止
為了增強算法性能,我們引入了案例庫增強機制,存儲歷史上成功的行程方案,作為初始種群的一部分,加速收斂過程。
5 系統實現與輸出
5.1 每日行程安排表
根據用戶需求和優化算法,系統生成如下形式的每日行程:
時間 | 活動內容 | 地點 | 費用 | 注意事項 |
---|---|---|---|---|
08:00-09:00 | 早餐 | 酒店餐廳 | 已包含 | 推薦嘗試本地特色 |
09:30-12:00 | 參觀博物館 | 城市歷史博物館 | ¥60 | 提前預約導覽 |
12:30-13:30 | 午餐 | 老字號餐館 | ¥80 | 嘗試招牌菜 |
14:00-17:00 | 主題景區游覽 | 國家公園 | ¥120 | 穿戴舒適衣物 |
19:00-20:30 | 晚餐 | 美食街 | ¥100 | 晚間有燈光秀 |
21:00 | 返回酒店 | 出租車 | ¥25 | 預約次日活動 |
5.2 個性化推薦輸出
系統最終輸出包含以下核心信息的行程方案:
- 景點推薦清單:基于用戶偏好的優先級排序
- 路線規劃:考慮時空約束的最優路徑
- 住宿建議:基于預算和位置的酒店推薦
- 餐飲安排:結合用戶口味和本地特色
- 交通方案:整合公共交通和租車服務
- 預算分配:各項目詳細費用 breakdown
- 備選方案:應對天氣變化或突發情況
- 實用信息:預訂鏈接、緊急聯系人、文化禮儀提示
6 方案優勢與創新點
本方案的核心優勢在于:
- 多目標優化:同時考慮距離、時間、費用和滿意度多個目標,比傳統單一目標規劃更加全面。
- 實時適應性:系統能夠根據實時數據(天氣、擁擠度等)動態調整推薦方案。
- 個性化推薦:通過用戶偏好矩陣和持續學習機制,真正實現因人而異的行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