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濾器 Filter:
過濾器的概念與用途
在一個龐大的 Web 應用中,有許多資源需要受到保護或進行特定的預處理。過濾器就像是一位智能的守衛,站在資源的入口處,根據預先設定的規則,決定哪些請求可以順利訪問資源,哪些請求需要被攔截或進行特殊處理。比如,在眾多頁面中,判斷用戶是否登錄是一項常見且關鍵的任務。如果沒有過濾器,我們可能需要在每個資源的訪問代碼中重復編寫登錄驗證邏輯,這不僅繁瑣,而且難以維護。而過濾器的出現,讓我們可以在一個集中的地方處理這些共性需求。
過濾器的實現步驟
- 定義過濾器類:創建一個類,讓它實現 Filter 接口,這個接口就像是過濾器的藍圖,規定了過濾器必須具備的方法。其中,init 方法在過濾器初始化時執行,是進行一次性設置的好地方;doFilter 方法則是過濾器的核心,每次請求資源時都會經過這里,就像車輛經過檢查站一樣,我們可以在這里檢查請求的合法性、修改請求或響應的內容等;destroy 方法在過濾器生命周期結束時被調用,用于清理資源,確保資源被妥善釋放。
- 注冊過濾器:注冊過濾器的方式有兩種,傳統的 web.xml 配置方式和便捷的注解方式。在 web.xml 中,我們需要詳細地告訴服務器過濾器的名稱、對應的類以及過濾規則。而注解方式則更加簡潔,通過在過濾器類上添加特定的注解,就能輕松完成注冊。
發一個簡單的 Web 應用,其中包含多個頁面,只有登錄后的用戶才能訪問其他頁面,否則應被引導至登錄頁面。
- 首先,創建一個過濾器類,如 MyFilter。在 doFilter 方法中,通過獲取請求的 URI,判斷當前請求是否為登錄頁面、注冊頁面或登錄處理路徑等白名單資源。如果是,直接放行請求,讓用戶能夠正常訪問這些頁面。如果不是白名單資源,就從會話中獲取用戶信息。如果獲取到用戶信息,說明用戶已登錄,繼續放行請求;如果獲取不到,意味著用戶未登錄,此時使用 response.sendRedirect 將用戶重定向到登錄頁面。
- 注冊這個過濾器,可以選擇在 web.xml 中進行配置,或者使用注解方式(如 @WebFilter),并根據需求設置合適的過濾規則,比如 “/*” 表示對所有資源應用該過濾器。
Ajax 異步請求:
Ajax 異步請求
在傳統的 Web 開發中,頁面的交互往往伴隨著整頁的刷新,這就像每次與服務器通信都要重新打開一扇大門,效率較低且用戶體驗不佳。而 Ajax 異步請求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它就像一根魔法棒,能夠在不刷新整個頁面的情況下,與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這意味著,用戶在頁面上進行操作時,無需等待頁面重新加載,就能及時獲取服務器返回的數據并更新頁面的部分內容,使 Web 應用的交互性更上一層樓。
Ajax 異步請求的使用場景
- 實時數據驗證:在用戶注冊或登錄時,當輸入用戶名或密碼后,立即通過 Ajax 請求發送到服務器進行驗證,而無需等到提交整個表單,從而及時反饋給用戶錯誤信息,提高用戶體驗。
- 動態加載數據:在網頁上,例如顯示新聞列表或商品列表時,通過 Ajax 異步請求在用戶滾動頁面或點擊 “加載更多” 按鈕時,動態地從服務器獲取并加載新的數據,而不是一次性加載所有數據,減少初始加載時間,提高頁面性能。
- 實時更新頁面內容:在一些社交平臺或實時監控系統中,當有新消息或數據更新時,利用 Ajax 異步請求實時獲取最新信息并更新頁面相應部分,讓用戶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最新動態。
Ajax 異步請求的實現方式
- 原生 JavaScript 實現:雖然這種方式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但需要編寫大量復雜的代碼來處理請求、響應和狀態管理,對于初學者來說難度較大,開發效率較低。
- 使用第三方庫(如 jQuery、Axios 等):這些庫對原生 JavaScript 進行了封裝,簡化了 Ajax 請求的操作。其中,jQuery 是一個廣泛使用的 JavaScript 庫,它提供了簡潔的語法來發送 Ajax 請求,與 Vue 等前端框架結合使用時,能夠更加高效地構建動態 Web 應用。
服務器響應的數據類型
- 文本類型: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數據類型,包含基本數據類型的值和字符串類型的值。例如,服務器返回一個簡單的提示信息 “操作成功” 或一個數字 “10” 等。
- XML 格式類型:曾經較為流行,但如今使用相對較少。XML 格式的數據結構較為復雜,可讀性不如 JSON,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下仍有應用。例如,人工智能領域中的一些數據交換可能會使用 XML 格式。
- JSON 格式類型: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種簡潔、輕巧的數據格式,由于其易于閱讀和處理的特性,在現代 Web 開發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基于 JavaScript 的語法,能夠方便地在 JavaScript 中進行解析和操作。
JSON 數據格式詳解
JSON 的規則簡單而清晰。它由對象和數組組成,對象是 “名稱 / 值” 對的無序集合,用大括號 “{}” 括起來,每個 “名稱” 后跟一個冒號 “:”,“名稱 / 值” 對之間用逗號 “,” 分隔。例如,{"name": "張三", "age": 18} 表示一個包含姓名和年齡的 JSON 對象。數組則是用方括號 “[]” 括起來的一組數據,可以包含多個 JSON 對象或其他數據類型。如 [{"name": "張三", "age": 18}, {"name": "李四", "age": 20}] 表示一個包含兩個 JSON 對象的數組。JSON 數據中的元素值可以是字符串、數字、對象、數組、布爾值(true 或 false)以及 null。在 JavaScript 中,可以通過對象名。屬性名的方式方便地訪問 JSON 對象中的數據。
綜合案例:使用 Ajax 請求展示用戶數據
- 在 JSP 頁面中,首先引入 jQuery 庫,這是實現 Ajax 請求的關鍵。然后,在頁面加載完成時(通過 onload 事件),調用一個 JavaScript 函數,如 loadUser。
- 在 loadUser 函數中,使用 jQuery 的 $.get 方法發送一個 GET 請求到服務器端的 UserServlet。當服務器返回數據時,回調函數會被觸發,該函數負責處理返回的結果。
- 在回調函數中,獲取頁面上用于顯示用戶數據的表格元素,通過遍歷服務器返回的 JSON 數據(假設為用戶列表),動態生成表格的每一行內容,包括用戶的編號、賬號、密碼、姓名以及操作按鈕等。最后,將生成的表格內容設置為表格元素的 innerHTML,實現頁面的動態更新,將用戶數據以表格形式展示在頁面上。
- 在服務器端的 UserServlet 中,從數據庫中獲取所有用戶數據,將其轉換為 JSON 格式(使用相關的 JSON 轉換庫,如阿里巴巴的 FastJSON),然后將 JSON 數據寫入響應輸出流,返回給客戶端。
通過過濾器和 Ajax 異步請求的巧妙運用,我們能夠構建出更加高效、安全且用戶友好的 Java Web 應用。過濾器保障了資源的安全訪問和預處理,而 Ajax 異步請求則賦予了頁面靈動的交互性,讓用戶在 Web 應用中的體驗更加流暢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