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AI 大模型] 阿里巴巴 通義千問
- 簡介
- 模型架構
- 發展
- 新技術和優勢
- 示例
[AI 大模型] 阿里巴巴 通義千問
簡介
阿里巴巴的 通義千問 是由阿里云開發的一款大型語言模型,旨在為用戶提供高效、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服務。
通義千問能夠處理多種語言輸入,支持文本生成、對話模擬、編程輔助等多種應用場景。
模型架構
通義千問的模型架構基于增強的 Transformer 結構,采用了旋轉位置嵌入(RoPE)和無偏置的 RMSNorm 技術。
此外,通義千問還使用了**閃光注意力(Flash Attention)**來加速訓練過程,并采用了 SwiGLU 激活函數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這些技術使得通義千問在處理長文本和復雜任務時表現出色,尤其在技術專利、市場表現和全平臺訪問等方面表現出色。
發展
通義千問 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阿里達摩院的 M6 項目。
2020 年 6 月,阿里達摩院發布了 3 億參數的基礎模型。到 2021 年 10 月,M6 模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首個 10 萬億參數的多模態大模型,并應用于天貓虛擬主播等多個場景。
2023 年 4 月,阿里云正式推出通義千問,并在 2023 阿里云峰會上揭曉。
新技術和優勢
- 多模態能力:通義千問能夠處理文本、圖像、音頻等多種數據類型,提供高質量的多模態輸出。
- 高效架構:采用增強的 Transformer 和閃光注意力技術,使得通義千問在訓練和推理過程中更加高效。
- 長上下文理解:通義千問支持長達 30,000 個 token 的上下文窗口,顯著提升了模型在長文本處理中的表現。
- 靈活性:通義千問提供了多種尺寸和配置,能夠在從數據中心到邊緣設備的各種環境中高效運行。
- 廣泛應用:通義千問已經被多個行業的企業采用,用于構建自定義生成式 AI 模型,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
示例
以下是如何使用通義千問 API 進行開發的示例:
示例 1:文本生成
import dashscope# 初始化通義千問客戶端
client = dashscope.Client(api_key='YOUR_API_KEY')# 創建文本生成請求
response = client.generate_text(model="qwen-turbo",prompt="寫一篇關于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文章。",max_tokens=150
)# 輸出生成的文本
print(response['text'])
示例 2:對話生成
import dashscope# 初始化通義千問客戶端
client = dashscope.Client(api_key='YOUR_API_KEY')# 創建對話生成請求
messages = [{"role": "system", "content": "你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助手。"},{"role": "user", "content": "你好!"}
]
response = client.generate_conversation(model="qwen-turbo",messages=messages
)# 輸出生成的對話
print(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示例 3:情感分析
import dashscope# 初始化通義千問客戶端
client = dashscope.Client(api_key='YOUR_API_KEY')# 創建情感分析請求
response = client.analyze_sentiment(model="qwen-turbo",text="我今天感覺非常開心!"
)# 輸出情感分析結果
print(response['sentiment'])
阿里巴巴通義千問的推出標志著 AI 技術的又一次飛躍,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了強大的工具,推動了 AI 應用的廣泛普及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