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之術語
- IOSTANDARD
- DIFF_SSTL12:
- LVCMOS33:
- sys_clk_p/n:
- rst_n:
- UART
- 時鐘
- JTAG:
- GPIO
- ONFI
- PCIe
IOSTANDARD
在電子工程領域,DIFF_SSTL12和LVCMOS33是兩種不同的電氣標準,用于定義信號的電壓級別和特性。
IOSTANDARD是一個在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設計中使用的術語,它指的是用于定義I/O(輸入/輸出)引腳電氣特性的標準。這些標準確保了FPGA的I/O引腳能夠與外部設備或電路兼容,并且可以按照預期的方式進行通信。
在FPGA設計中,不同的IOSTANDARD可以影響信號的電壓水平、速度、驅動能力等。以下是一些常見的IOSTANDARD:
LVCMOS:
這是低電壓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標準,用于定義3.3V或1.8V的單端I/O信號。
HSTL:
高速傳輸線標準,用于高速信號傳輸,通常用于1.5V或1.8V的I/O。
SSTL:
串行傳輸線標準,用于高速串行數據傳輸,通常與差分信號一起使用。
DIFF_SSTL:
差分版本的SSTL標準,用于高速差分信號傳輸。
LVDS:
低電壓差分信號標準,用于長距離、高速數據傳輸。
Vivado:
Xilinx的Vivado設計套件中,IOSTANDARD屬性可以指定在FPGA設計中使用的電氣標準。
I/O Bank:
在FPGA中,I/O Bank是一組具有相同電氣特性的I/O引腳。
I/O Constraints:
在FPGA設計中,I/O約束(Constraints)用于定義I/O引腳的電氣特性,包括IOSTANDARD。
I/O Delay:
有時,IOSTANDARD的指定也與I/O延遲有關,用于同步信號。
I/O Buffer:
I/O Buffer是FPGA中用于驅動I/O引腳的電路,它可以根據IOSTANDARD進行配置。
在設計FPGA時,選擇正確的IOSTANDARD對于確保設計的性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設計者需要根據外部設備的電氣特性和設計要求來選擇合適的IOSTANDARD。例如,如果設計需要與使用1.8V LVCMOS標準的外部設備通信,那么FPGA的相應I/O引腳也需要配置為1.8V LVCMOS IOSTANDARD。
DIFF_SSTL12:
DIFF代表差分信號,意味著數據通過一對互補的信號線傳輸,以減少噪聲和提高信號完整性。
SSTL12是串行總線標準,其中"S"代表串行,"STL"代表串行總線邏輯,"12"表示電壓級別,通常指的是1.2V的差分電壓標準。
SSTL(Serial Source-Synchronous Interface Level)是一種串行接口標準,主要用于高速數據傳輸。
DIFF表示差分信號,即信號通過一對互補的信號線傳輸,這有助于減少噪聲和提高信號的完整性。
"12"指的是信號的電壓水平,表示在差分信號中,電壓擺動(swing)從0V到1.2V。這種電壓水平較低,有助于減少功耗和電磁干擾(EMI)。
LVCMOS33:
LVCMOS代表低電壓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這是一種常用的數字電路標準。
33表示電壓級別,通常指的是3.3V的單端電壓標準。
LVCMOS(Low Voltage CMOS)是一種低電壓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標準,廣泛用于數字電路。
"33"表示這種標準使用的電壓水平為3.3V。LVCMOS33通常用于低速或中等速度的數字電路,因為它的電壓水平較高,但功耗相對較大。
DIFF_SSTL12和LVCMOS33是兩種不同的電氣接口標準,它們定義了信號的電壓水平和特性,通常用于高速數字電路的信號傳輸。下面是對這兩種標準的詳細比較:
電壓水平:DIFF_SSTL12的電壓水平較低(1.2V),而LVCMOS33的電壓水平較高(3.3V)。
信號類型:DIFF_SSTL12使用差分信號,而LVCMOS33使用單端信號。
應用場景:DIFF_SSTL12更適合高速數據傳輸,因為它的差分特性有助于減少噪聲和提高信號完整性。LVCMOS33則更適用于低速或中等速度的數字電路,因為它的電壓水平較高,信號更容易被檢測。
設計考慮:
在設計電路時,需要根據應用的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電氣標準。例如,如果需要高速數據傳輸,可能會選擇DIFF_SSTL12。如果對功耗要求不高,且電路速度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可能會選擇LVCMOS33。
兼容性:
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需要在不同的電氣標準之間進行接口轉換,例如使用電平轉換器將LVCMOS33信號轉換為DIFF_SSTL12信號,或者反之。
信號完整性:
差分信號(如DIFF_SSTL12)在長距離傳輸和高速應用中具有更好的信號完整性,因為它們對外部噪聲的抵抗能力更強。
在電子設計中,選擇不同的電氣標準(如DIFF_SSTL12和LVCMOS33)通常基于以下幾個考慮因素:
信號完整性: DIFF_SSTL12是一種差分信號標準,它提供了更好的信號完整性和抗干擾能力。差分信號可以減少電磁干擾(EMI)和信號退化,因為它們通過測量兩個信號之間的電壓差來確定信號狀態,而不是每個信號的絕對電壓。
速度: 差分信號通常用于高速數據傳輸,因為它們可以更快速地切換狀態,并且信號傳播延遲較小。SSTL12標準可能被設計用于高速信號傳輸,而LVCMOS33可能用于較低速度的信號。
功耗: LVCMOS33標準由于其較高的電壓水平,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提供更好的功耗效率,尤其是在不需要高速傳輸的場合。
兼容性: 設計者可能需要確保系統時鐘與外部設備的接口兼容。如果外部設備使用LVCMOS33標準,那么使用rst_n作為低電平有效的復位信號可能更合適。
設計復雜性: 在某些情況下,使用LVCMOS33標準可能簡化設計,因為這種標準在許多現有的電子系統中已經廣泛使用,并且可能更容易與其他組件集成。
成本: 選擇不同的電氣標準可能會影響生產成本。在某些情況下,使用LVCMOS33可能更經濟,因為它可能需要更少的定制化設計。
系統要求: 系統設計可能要求某些信號使用特定的電氣標準以滿足特定的性能或功能需求。
信號類型: sys_clk_p/n作為系統時鐘信號,使用差分信號可以提供更準確的同步,而rst_n作為復位信號,可能不需要高速傳輸,因此使用LVCMOS33標準可能足夠。
安全和可靠性: 在某些應用中,使用差分信號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為它們對噪聲的抵抗能力更強。
技術規范: 不同的信號可能遵循不同的技術規范或行業標準,這可能要求使用特定的電氣標準。
綜上所述,選擇DIFF_SSTL12作為系統時鐘信號的電氣標準,以及LVCMOS33作為復位信號的電氣標準,是基于多種設計考慮和技術要求的結果。
sys_clk_p/n:
這些通常指的是系統時鐘的正相(sys_clk_p)和負相(sys_clk_n)輸入。在差分信號中,它們一起工作以提供精確的時鐘信號。
系統時鐘的正相(sys_clk_p)和負相(sys_clk_n)是差分信號傳輸中的兩個互補的信號。差分信號傳輸是一種在電子通信中廣泛使用的技術,它通過使用成對的信號線來傳輸信息,其中一個信號線表示正相,另一個表示負相。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L8 [get_ports sys_clk_p] #這行代碼為sys_clk_p(可能代表系統時鐘的正相位)指定了物理引腳位置AL8。set_property是Tcl中用于設置屬性的命令,PACKAGE_PIN屬性指定了FPGA封裝中引腳的物理位置。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DIFF_SSTL12 [get_ports sys_clk_p] #此行設置了sys_clk_p的輸入/輸出標準為DIFF_SSTL12,這是一種差分信號標準,適用于高速或高穩定性的時鐘信號。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DIFF_SSTL12 [get_ports sys_clk_n] #這行代碼為sys_clk_n(可能代表系統時鐘的負相位)設置了相同的差分信號標準DIFF_SSTL12。
sys_clk_p/n作為系統時鐘信號,使用差分信號可以提供更準確的同步,而rst_n作為復位信號,可能不需要高速傳輸,因此使用LVCMOS33標準可能足夠。
下面是一些關于這兩個信號的詳細說明:
差分信號:
差分信號傳輸可以提高信號的完整性和抗干擾能力。由于信號是通過一對互補的信號線傳輸的,因此它們之間的電壓差代表了實際的信號狀態。
sys_clk_p:
正相信號通常標記為sys_clk_p,它代表了時鐘信號的高電平部分。在數字電路中,高電平通常與邏輯"1"相對應。
sys_clk_n:
負相信號通常標記為sys_clk_n,它代表了時鐘信號的低電平部分。在數字電路中,低電平通常與邏輯"0"相對應。
時鐘信號的作用:
系統時鐘是同步數字電路操作的基準信號。它為電路中的邏輯門和寄存器提供同步脈沖,確保數據在正確的時刻被讀取或寫入。
差分時鐘的優勢:
使用差分時鐘可以減少電磁干擾(EMI)和信號退化,因為信號的完整性不受外部噪聲的影響。差分信號的接收端通過比較兩個信號線的電壓差來確定信號狀態,而不是單獨測量每個信號線的絕對電壓。
應用場景:
差分時鐘信號在高速數據傳輸和長距離通信中尤為重要,例如在高速串行通信接口(如PCIe、SATA、USB等)中。
信號完整性:
在設計高速電路時,信號完整性是一個關鍵考慮因素。差分信號有助于減少信號的時延和失真,從而確保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差分時鐘信號是現代電子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需要高速和高可靠性的系統中。
rst_n:
這是復位信號,其中"n"代表它是低電平有效的,意味著當信號為低電平時,系統或設備會進行復位。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N12 [get_ports rst_n] #這行代碼為復位信號rst_n(低電平有效的復位信號)指定了物理引腳位置AN12。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CMOS33 [get_ports rst_n] #此行為rst_n設置了輸入/輸出標準為LVCMOS33,這是一種低電壓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標準,適用于3.3V的工作電壓。
UART
UART,即通用異步接收/發送裝置(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種串行通信協議和設備,用于計算機和電子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以下是UART的一些關鍵特性和功能:
異步通信:
UART使用異步通信方式,這意味著發送和接收設備不需要共享一個時鐘信號來同步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速率:
數據傳輸速率由波特率(Baud Rate)決定,這是每秒傳輸的比特數。常見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115200等。
串行數據:
UART通過串行方式傳輸數據,即每次傳輸一個比特。
數據幀:
數據通常以幀的形式傳輸,一個數據幀包括起始位、數據位、奇偶校驗位(可選)和停止位。
起始位:
每個數據幀開始時,UART發送一個起始位,通常為0。
數據位:
數據位是傳輸數據的核心部分,常見的數據位長度有7位、8位等。
奇偶校驗位:
可選的奇偶校驗位用于錯誤檢測,可以是奇校驗或偶校驗。
停止位:
數據幀傳輸結束后,UART發送一個或兩個停止位,通常為1,用于標識數據幀的結束。
全雙工通信:
UART支持全雙工通信,即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數據。
連接方式:
UART通常通過串行接口,如RS-232、RS-485等,連接到其他設備。
應用場景:
UART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微控制器、調制解調器、傳感器等設備的數據通信。
硬件實現:
UART可以作為獨立芯片或集成在微控制器、FPGA等設備中。
軟件配置:
UART的波特率、數據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驗等參數通常可以通過軟件配置。
中斷和DMA:
許多微控制器中的UART模塊支持中斷和直接內存訪問(DMA),以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和靈活性。
UART是一種非常基本但廣泛使用的串行通信協議,適用于各種低速到中等速度的數據傳輸應用。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D11 [get_ports {uart_rx}]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CMOS33 [get_ports {uart_rx}]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D10 [get_ports {uart_tx}]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CMOS33 [get_ports {uart_tx}]
這些命令用于設置FPGA引腳的屬性。Tcl是一種腳本語言,常用于自動化設計流程和配置FPGA。下面是對這些命令的解釋:
set_property: 這是一個Tcl命令,用于設置FPGA設計中的屬性。
PACKAGE_PIN: 這個屬性指定了FPGA芯片上的物理引腳。在這個例子中,D11和D10是FPGA芯片上的引腳編號。
get_ports {uart_rx} 和 get_ports {uart_tx}: 這些是Tcl命令,用于獲取名為uart_rx和uart_tx的端口。uart_rx通常代表UART(通用異步接收/發送裝置)接收端口,而uart_tx代表UART發送端口。
IOSTANDARD: 這個屬性定義了FPGA引腳的電氣標準。在這個例子中,LVCMOS33被設置為uart_rx和uart_tx端口的電氣標準。
LVCMOS33: 這是一個電氣標準,表示低電壓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33表示3.3V的邏輯電平。這通常用于低速或中等速度的數字信號。
這些命令的作用是將FPGA設計中的UART接收和發送端口分別映射到物理引腳D11和D10上,并且指定這兩個引腳使用LVCMOS33電氣標準。這樣配置后,設計中的UART通信就可以通過這些特定的引腳與外部設備進行交互。
在實際的FPGA設計過程中,這樣的腳本可以幫助自動化引腳分配和電氣配置,確保設計滿足特定的硬件要求和接口標準。
時鐘
create_clock -period 20.000 -name clk -waveform {0.000 10.000} [get_ports clk]
set_property C_CLK_INPUT_FREQ_HZ 300000000 [get_debug_cores dbg_hub]
set_property C_ENABLE_CLK_DIVIDER false [get_debug_cores dbg_hub]
set_property C_USER_SCAN_CHAIN 1 [get_debug_cores dbg_hub]
connect_debug_port dbg_hub/clk [get_nets clk_IBUF_BUFG]
create_clock:
這個命令用于創建一個新的時鐘定義。它指定了時鐘的周期(以納秒為單位)和時鐘的波形(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時間)。
-period 20.000: 表示時鐘周期為20納秒,即50MHz的頻率。
-name clk: 給創建的時鐘定義命名為clk。
-waveform {0.000 10.000}: 定義時鐘的波形,0.000表示時鐘開始時為0,10.000表示時鐘在10納秒后變為1。
[get_ports clk]:
這個命令獲取名為clk的端口,并將創建的時鐘定義應用到這個端口上。
set_property C_CLK_INPUT_FREQ_HZ 300000000 [get_debug_cores dbg_hub]:
這個命令為調試核心dbg_hub設置了時鐘輸入頻率的屬性,這里是300MHz。
set_property C_ENABLE_CLK_DIVIDER false [get_debug_cores dbg_hub]:
這個命令設置調試核心dbg_hub的時鐘分頻器屬性為false,表示不啟用時鐘分頻。
set_property C_USER_SCAN_CHAIN 1 [get_debug_cores dbg_hub]:
這個命令設置調試核心dbg_hub的用戶掃描鏈屬性為1,這可能與測試或調試配置有關。
connect_debug_port dbg_hub/clk [get_nets clk_IBUF_BUFG]:
這個命令將調試核心dbg_hub的時鐘端口clk連接到名為clk_IBUF_BUFG的網絡。這通常意味著將外部時鐘信號通過一個輸入緩沖器(IBUF)和一個全局時鐘緩沖器(BUFG)連接到調試核心。
這些命令通常用于FPGA設計中的時鐘管理和調試接口配置,確保設計滿足特定的時鐘要求和調試需求。通過這些設置,設計者可以精確控制時鐘信號的頻率和相位,以及如何將時鐘信號連接到FPGA的調試邏輯。
JTAG:
JTAG是聯合測試行動組的縮寫,是一種標準的測試接口,用于對電子設備進行測試和編程。TAG是一種用于測試印刷電路板上芯片之間連接的標準,也用于芯片內部的編程和調試。JTAG接口允許對芯片進行在線測試(例如邊界掃描測試)和固件更新。
用途:JTAG主要用于設備制造和維修期間的故障診斷、調試以及固件更新。
GPIO
GPIO是通用輸入輸出的縮寫,指的是可以配置為輸入或輸出的數字信號引腳。GPIO是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或FPGA等數字電路中的一種通用引腳,可以被程序設置為輸入或輸出。GPIO用于各種簡單的輸入輸出功能,如讀取按鈕狀態、控制LED等。
用途:GPIO非常靈活,用于基本的數字信號操作。
ONFI
ONFI是開放NAND閃存接口的縮寫,是一個行業標準,定義了NAND閃存的接口規范。ONFI是一種為NAND閃存芯片定義的標準接口。它由多個大型半導體公司共同開發,旨在標準化NAND閃存的接口,以確保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
用途:ONFI使得系統設計者可以不受供應商限制地選擇NAND閃存芯片,因為符合ONFI標準的芯片能保證相互兼容。
PCIe
PCIe是周邊組件互連快速總線的縮寫,是一種高速串行輸入/輸出總線標準,用于計算機硬件設備之間的連接。PCIe是一種高速串行計算機擴展總線標準,用于連接主板的中央處理單元與擴展卡及其他設備。PCIe提供比舊的并行PCI總線更高的基帶帶寬和更低的引腳計數。
用途:PCIe廣泛應用于高性能數據傳輸需求的設備,如顯卡、固態硬盤、網絡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