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口參數校驗
- 入參校驗:確保必要參數不為空,限制長度和格式(例如郵箱格式)。
- 返回值校驗:確定返回值不為空,為空時返回與前端協商的默認值。
2. 接口擴展性
- 設計通用接口而非僅針對特定業務流程的接口,提高可復用性。
- 利用策略工廠設計模式,根據不同策略選擇實現方式。
3. 接口冪等性
- 冪等性指多次調用接口結果一致,不改變業務狀態。
- 對于新增和修改操作(如轉賬),需實現冪等性,防止重復操作。
- 冪等實現:通過Token機制和Redis緩存處理。
4. 關鍵接口日志打印
- 在關鍵業務代碼中打印日志,便于線上問題排查和定位。
5. 核心接口線程池隔離
- 使用線程池隔離核心接口,防止普通接口bug影響主業務。
6. 第三方接口異常重試
- 設計異常處理機制,考慮重試或失敗處理。
- 設定請求超時機制,提高接口可用性。
7. 接口異步處理
- 對于非關鍵操作(如用戶注冊后的通知),采用異步處理。
- 使用消息隊列實現異步操作。
8. 接口查詢優化
- 將串行查詢優化為并行查詢,提高性能。
- 使用
CompletableFuture
進行并行數據處理。
9. 高頻接口限流
- 使用自定義注解和AOP實現接口限流。
10. 保障接口安全
- 配置黑白名單,使用Bloom過濾器實現。
11. 接口控制鎖粒度
- 避免加鎖粒度過大,只對共享臨界資源加鎖。
12. 避免長事務問題
- 避免RPC遠程調用和查詢操作在事務中。
- 使用編排式事務控制事務范圍,避免長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