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工智能(AI)作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從自動駕駛到智能制造,從智慧醫療到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的觸角已經深入到了經濟社會的各個角落。然而,隨著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迭代,人工智能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把握機遇,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指南》),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背景與動因:新技術迭代下的標準化需求
1.1 新技術群體突破,產業生態加速重構
近年來,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推動了算法模型的持續優化,還促進了數據處理、算力支撐等上下游技術的協同發展。這種技術群體的突破,不僅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水平,也極大地拓寬了其應用場景。然而,技術的快速迭代也帶來了標準缺失、兼容性差等問題,影響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效果。因此,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2 行業應用深度融合,標準化需求迫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應用場景也從最初的單一領域向多個行業深度滲透。無論是智能制造、智慧醫療還是智慧城市等領域,都迫切需要標準化來規范技術應用、保障數據安全、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可以打破行業壁壘,促進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推動形成統一的技術生態體系。
1.3 國際合作深度協同,標準化成為關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國界。各國之間在技術研發、應用推廣、市場拓展等方面展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然而,由于各國在技術標準、法律法規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國際合作面臨諸多障礙。因此,加強國際標準化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廣國際標準,成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全球化發展的關鍵。
二、目標設定: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2.1 提升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
《指南》明確提出,到2026年,標準與產業科技創新的聯動水平將持續提升。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幾年里,我國將加強標準與科技創新的緊密結合,推動標準制定與技術創新同步進行。通過及時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可以有效引導產業方向,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同時,標準的不斷完善也將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加規范、有序的環境,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2.2 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
針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等方面,《指南》提出了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項以上的目標。這些標準將覆蓋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生命周期和各個環節,包括數據采集與處理、模型訓練與優化、算法評估與驗證、系統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通過制定這些標準,可以規范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生產、測試和應用等環節,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2.3 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的企業超過1000家
為了確保標準得到有效實施和廣泛應用,《指南》還提出了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的企業超過1000家的目標。這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標準的宣貫和實施工作。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企業對標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和服務活動,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確保標準在產業中的廣泛應用和有效實施。
2.4 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0項以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對于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指南》提出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0項以上的目標,旨在推動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加強與國際組織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進程;同時,積極推廣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優秀標準和技術成果,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實施路徑:系統謀劃,分步推進
3.1 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標準體系框架
為了構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標準體系,《指南》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標準體系框架。這包括明確標準制定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重點領域;制定詳細的標準制定計劃和時間表;建立健全標準復審機制等。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確保標準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
3.2 強化標準制定,提升標準質量
標準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其實施效果和應用價值。《指南》要求加強標準制定工作,提升標準質量。這包括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力量組建標準制定團隊;加強標準制定過程中的調研和論證工作;注重與國際接軌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確保標準的技術先進性和適用性。同時,《指南》還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工作,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支持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等開展標準研究和制定工作。
3.3 推動標準實施,發揮標準作用
標準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指南》要求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激勵等多種方式推動標準在產業中的廣泛應用和實施。這包括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機制;加強標準與認證、檢測等工作的銜接和配合;支持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等開展標準宣貫和培訓活動;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和服務活動等。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確保標準在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3.4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指南》要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強與國際組織的溝通與合作。這包括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推廣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優秀標準和技術成果等。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促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與發展。
四、挑戰與機遇:共筑人工智能標準化新生態
4.1 面臨的挑戰
在推進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挑戰。首先,由于人工智能技術更新速度快、應用場景復雜多樣等特點,使得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其次,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技術標準、法律法規等方面存在差異,給國際合作帶來了一定的障礙。最后,部分企業對標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影響了標準的實施效果和應用價值。
4.2 把握的機遇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我們也應看到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帶來的巨大機遇。首先,通過完善標準體系可以規范市場秩序、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其次,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可以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與發展。最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促進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推動形成統一的技術生態體系;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問題。
五、結語:標準化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的出臺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制定、提升標準質量;推動標準實施、發揮標準作用;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化進程;為我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