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前言
- 數據庫設計的主要步驟
- 1.需求分析
- 2.概念結構設計
- 3.邏輯結構設計
- 4.物理結構模型設計
- 5.數據庫實施和維護
- 給出一些題目理解一下吧~
- 總結
前言
學無止境,筆勤不輟。最近筆者狀態不是特別好,一直忙于應付課程作業,于是一直沒有時間更新blog,今天就聊一些簡單的有關數據庫的設計相關的一些步驟和知識點吧…
數據庫設計的主要步驟
1.需求分析
2.概念結構設計
3.邏輯結構設計
4.物理結構設計
5.數據庫實施和維護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數據庫設計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如果需求分析有誤,那構建出來的數據庫將毫無意義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兩種:
1.數據流程圖:由數據流、加工、文件、外部實體 組成 (本身構建時,可采用自頂向下、逐層分解或自下而上,層層匯聚)
2.數據字典:由 數據項、數據結構、數據流、加工、外部實體、文件等組成(可修改、完善)
2.概念結構設計
描述概念模型的最好工具是E-R圖,概念邏輯設計的結果最后產生 E-R圖(一般)
目標:產生概念模型,獨立于支持數據庫的DBMS和硬件環境
3.邏輯結構設計
將邏輯設計的抽象的概念模型轉化為選用的DBMS產品,所支持的邏輯模型(數據庫模式、外模式)/關系模式
邏輯模型的修正
1.盡量減少連接運算
2.減小關系大小和數據量
3.選擇屬性的數據類型
4.物理結構模型設計
邏輯模型在計算機中的具體實現方案。
數據庫物理結構主要由存儲記錄結構、存儲記錄布局、訪問路徑等構成
5.數據庫實施和維護
實施:在計算機中建立實際數據庫,并裝入數據
維護:投入使用后,就要開始維護
給出一些題目理解一下吧~
1.對于數據庫安裝規劃和準備的工作,哪一個不屬于此范圍( )?
A.安裝方式的準備
B.硬件的準備
C.網絡平臺的準備
D.程序的準備
答案選D
2.在數據庫的物理設計階段,確定數據的存儲結構時,下列( )不是綜合考慮的因素。
A.存取時間
B.存儲空間利用率
C.數據存儲路徑
D.維護代價
答案選C
3.哪個不是關系數據庫系統的方式( )?
A.瀏覽器/服務器方式
B.數據庫遠程訪問
C.終端/服務器方式
D.客戶機/服務器方式
答案選B
總結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本文僅僅簡單介紹了數據庫設計流程和相關注意點,并給出一些例題幫助理解…筆者會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爭取每周更新一篇blog…不過近期又又些活動…so,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