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時,充實的知識吸收儲備時,為自己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時,我們就不會有失敗的憂慮。也不會有孤單的自憐。
? ? ? ? 沒有人是弱者,每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方式,當你內心強大時,你會尊重每一個“弱者”,因為你也是從“弱者”中起步的。
????????你也喜歡學習知識,有些公眾號短視頻的確也說得很有道理,但你知道為什么最后還是覺得腦子里空空如也嗎?原因是你接收到的東西太雜,有搞笑的,有勵志雞湯文,有聳人聽聞的的標題黨,有小技巧,有宗教,有新聞,有謠言、騙局,有所謂的世界大勢。。。你的注意力不停轉移,看似知道了很多,但你留不住任何信息,舊的信息都飛快地被新的信息層層覆蓋,不停循環往復。
而科學技術知識,是系統的東西,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分層、分類地呈現;一個難題,被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問題,逐一解決,由淺入深,而且整個過程中,你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里,都在想關于知識的體系,思考、推理、驗證,所以慢慢的積累,才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之,你希望從手機上、微信上、短視頻上獲取到的東西,全都是各個APP根據你看東西的習慣、依據你的喜好推送給你的,你點了、看了,說明你內心認同這類事情 、認同這種價值觀、認同這種思想和觀點,那么,各個app就很了解你了,比你自己認為的、更深層次地了解你的潛意識,就繼續給你推送更加符合你心理的內容,包括它想讓你改變為符合它需要的潛意識,讓你從心底里認為:這,就是你的想法,這就是大數據推送的可怕之處。它還會運用科學的檢測和技術手段,調節你的興奮區間和興奮點,一會兒推送它想讓你看的一些 “新鮮” 內容,一會兒又要抓取你真正關心和擔憂的東西,推送你想看的吸引你的內容,尤其當你想離開的時候,來達到最大化占用你的時間,讓你在疲憊中顯露你的潛意識,讓你在無意識中接受它想讓你接收的暗示。當然它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你飛快地劃過它推薦的內容時,它也從另一面了解了你厭惡的是什么,你能夠接受多長時間的精神關注度。。。你的體力狀態。你始終處于大數據的信息繭房里、處于“它”的操縱之下,束縛于自己編織的思想繭房里,以為了解了世界,實際上你的時間,你的生命的很大一部分已經過去了,一事無成,但你已經習慣于、樂于沉溺在這猶如萬花筒般光怪陸離、實則毫無營養的精神領域的泥沼里了。
????????所以,一定要認清楚,主動學習和刷手機的最大的區別。
????????學習要保持孤獨感、饑餓感、疲憊感,但學習帶給你的,是讓你有了腳踏實地的踏實感,也讓你有了仰望星空的視角。
????????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當所有人的精神沉淪時,你也無法吸收到足夠的營養,只剩下無理智的情緒化,甚至連碎片化信息也會變得怪異猶如 bug,這才是人類真正的荒漠和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