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誤區一:管理系統+分析工具=數字化中臺??
傳統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會根據業務或管理需求,不斷添加和升級諸如OA、CRM等不同類別的管理系統。
為了更好地響應前臺的業務需求,有些企業成立了新的或擴大、加強了原有的技術部門,由這些技術部門負責利用各類分析工具將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將分析結果反饋給各運營部門。
這種方式仍然是企業前、后臺的傳統運營模式,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中臺。
管理系統和分析工具的搭配治標不治本,因為這樣的疊加沒有將業務、技術、分析各部門的數據打通,沒有將共同資源進行優化組合,無法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面、敏捷的平臺化服務。
02?誤區二:所有業務都可中臺化??
中臺化的目標是為了降低成本,分兩種:
第一,將現存業務之間重復造的輪子合并,降低成本;
第二,為某些業務尤其是新業務提供能力,可以低成本快速試錯。
03??誤區三:服務中心=中臺
把服務中心的基本服務稱為“中臺”。
服務中心是指:我們從公司內部的多個業務條線中提取出一個具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的服務作為公共服務,并將其開放給不同的業務條線。
在電子商務中,如果我們有多種電子商務模式,那么我們對基本訂單、商品和成員有共同的需求。無論我們的業務是網上購物還是自營電子商務。或集團電子商務。
然后我們有三個服務中心:商品中心、訂單中心和會員中心。不同的服務中心匯聚在一起,形成我們的商務中心。
如果給業務平臺進行定義:那么它應該是一個業務半成品解決方案聚合中心,由所有通過并經過可重用性驗證的業務組件組成。
就是說,一個企業內部只有一個業務平臺,業務平臺內部設置了不同的基礎服務。任何一個基礎服務都是中間局的一個服務單元,負責解決不同的業務場景。
04? 誤區四:數據中臺直連前臺更敏捷,沒必要建設業務中臺?
建設數據中臺是為了實現“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核心目標是構建可復用的數據資產中心、數據智能中心、數據管理中心和數據公共服務中心,賦能業務數據化和智能化,敏捷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數據中臺主要工作是抽象公共數據服務,涉及大量的數據規整、流程梳理、工具建設、數據模型建設、服務抽象等具體工作,整體的操作靈活度適中。
前臺是作戰模塊,靈活度較高。
前臺一般有多個業務板塊,不同的業務板塊盡管業務有差異,但一般有很多共性的需求,需要公共服務賦能。
即使一個全新的業務場景,在極端情況下,所有的業務流程都無法復用,數據中臺的很多功能也依然可以復用,如數據ETL、數據圈選、數據分析等。
從數據資產和數據復用的角度來看,企業也應該在整體的數據戰略中設計數據服務體系和業務服務流程。
從企業整體資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業務中臺人員需要從流程上進行梳理,抽象和歸納,從而產生公共的業務流程和服務需求,同時可以產生海量可用的數據資產,這就是業務中臺的核心價值。
如果數據中臺直接服務于前臺,那么會為了應對前臺的臨時需求而重復“造輪子”,留下很多垃圾數據。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會影響數據資產化的進程,也會影響數據價值的實現。
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各盡其職,攜手支撐業務前臺的敏捷需求,打造可復用的數據資產、數據能力和業務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