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流式細胞術作為多參數、高通量的細胞分析技術,在細胞表型鑒定、免疫反應研究、疾病機制探索及藥物效果評估中發揮關鍵作用。而樣本制備是流式實驗成功的核心前提,需將不同來源樣本處理為單顆粒懸液,并最大程度減少細胞死亡與碎片干擾。本文針對組織、外周血 / 骨髓、體液三類常見樣本,詳細梳理其取材要求、制備步驟及注意事項,同時補充組織酶解法的操作要點與膠原酶選型指南,為流式實驗人員提供可直接參考的標準化操作方案。
一、流式實驗樣本操作核心原則
流式分析的基礎是獲得高質量單顆粒懸液(活細胞、固定細胞、細胞核、微生物等),核心原則需圍繞 “減少細胞損傷、降低干擾” 展開:
- 細胞狀態優先:死細胞易結團,會吸附游離抗體并產生強自發熒光,直接影響熒光信號準確性;需通過輕柔操作、合理保存條件維持細胞活性。
- 控制碎片含量:過多細胞碎片會增加背景噪音,嚴重時可能掩蓋目標細胞信號,需通過過濾、離心等步驟去除雜質與碎片。
- 保持抗原活性:避免使用甲醛、乙醇等固定劑,除非實驗明確要求;酶或表面活性劑的使用需謹慎,防止破壞細胞表面抗原位點。
二、組織樣本(淋巴結、脾、肝等)處理方法
組織樣本因結構致密,需通過機械處理分散為單細胞懸液,是流式樣本制備中操作難度較高的類型之一。
2.1 取材要求
- 保存條件:新鮮組織需立即放入生理鹽水或 PBS 中,室溫下 12 小時內完成處理;若無法及時處理,可 4℃冷藏保存,但最長不超過 48 小時。
- 禁忌事項:嚴禁使用甲醛、乙醇等固定劑,避免酶或表面活性劑預處理,防止抗原變性或細胞活性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