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前言
- 一、背景介紹
- 二、對人工智能的信任與接受度
- 三、人工智能的使用與認知情況
- 四、人工智能的益處與風險
- 五、人工智能的監管與治理
- 六、工作場所的人工智能應用
- 七、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
- 八、學生對人工智能的應用
- 九、核心啟示
-
- 1.新興經濟體在公眾與員工人工智能應用、信任、接受度及實際收益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 2.公眾強烈要求對人工智能進行監管,而當前的監管格局仍未達到預期。
- 3.人工智能協同工作的時代已經來臨,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
- 4.學生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普遍且頻繁,且主要依賴可免費獲取的通用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 總結
前言
由畢馬威與墨爾本大學合作領導的《信任、態度和人工智能的使用:2025年全球研究》,調查了47個國家的48000多人,以探索人工智能對個人和組織的影響。這是迄今為止關于公眾對人工智能的信任、使用和態度的最廣泛的全球研究之一。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智能的采用率正在上升,但信任仍然是一個關鍵挑戰。
一、背景介紹
人工智能(AI)為社會和商業帶來的益處與前景毋庸置疑。隨著人工智能的能力不斷增強、應用范圍持續擴大,人們對其風險與挑戰的認知也日益清晰,這引發了關于人工智能系統可信度、監管及治理的諸多疑問。公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信任,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負責任與合乎倫理的應用,是該技術獲得持續認可與普及、充分發揮社會及經濟價值的核心所在。
本報告就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及時、具有全球視野的研究洞見,包括:人們對人工智能系統的信任程度、使用情況與理解程度;在社會、工作和教育場景中,人們對人工智能應用所帶來的益處、風險與影響的感知及體驗;公眾對組織和政府在人工智能管理、治理與監管方面的期望;員工與學生如何將人工智能用于工作與學習;以及人們對人工智能負責任應用所獲得支持的感知。此外,報告還揭示了不同國家、不同人群亞群體在這些關鍵維度上的共性與差異,并闡明了自生成式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以來的過去兩年間,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信任度與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二、對人工智能的信任與接受度
對人工智能系統的信任仍是一大重要挑戰:超半數(54%)的人對信任人工智能持謹慎態度。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安全性及社會影響疑慮更深,而對其技術能力的信任度相對更高。盡管大多數人對人工智能既樂觀又擔憂,但仍有 72% 的人接受其應用。
與新興經濟體相比,發達經濟體的民眾對人工智能的信任度(39% vs. 57%)和接受度(65% vs. 84%)更低。
三、人工智能的使用與認知情況
三分之二(66%)的人會有意識地定期使用人工智能,五分之三的人表示能有效使用人工智能。然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