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項目中同時出現React的函數式組件、Vue的模板語法、Angular的依賴注入時,數據在不同框架體系間的流轉便成了開發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狀態管理,這個本就復雜的命題,在跨框架場景下更顯棘手。而Proxy,作為JavaScript語言賦予開發者的“元編程利器”,正為打破這道壁壘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它不僅能讓數據擁有“感知變化”的能力,更能成為連接不同框架的紐帶,讓一套狀態邏輯在多框架環境中順暢運行。接下來,我們將從理念到實踐,完整拆解如何從零構建一套基于Proxy的跨框架狀態共享庫,探索前端狀態管理的新可能。
要理解Proxy為何能成為跨框架狀態共享的核心,首先需要跳出“工具”的局限,從“數據感知”的本質出發。在傳統的前端開發中,狀態的變化往往需要開發者手動追蹤:React中需調用setState觸發重渲染,Vue 2中依賴Object.defineProperty的劫持,Angular則依賴Zone.js的變更檢測。這些方案雖在各自框架內高效,但都受限于框架自身的設計邏輯,難以向外兼容。而Proxy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實現了對數據操作的“底層攔截”—無論數據被哪個框架、哪個組件訪問或修改,只要經過Proxy代理,就能被精準捕獲。這種脫離框架束縛的“數據自主性”,正是跨框架共享的關鍵前提。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用Proxy包裹一個存儲用戶信息的對象時,無論是React組件通過hook讀取用戶姓名,還是Vue組件通過模板綁定修改用戶頭像,Proxy都能實時感知到這些操作,并按照預設邏輯同步狀態,無需依賴任何框架的內置API。這種“以數據為中心”而非“以框架為中心”的設計,徹底改變了跨框架狀態管理的思路,讓數據真正成為串聯不同框架的核心紐帶。
構建跨框架狀態共享庫的第一步,是搭建一套不依賴任何框架的“基礎響應式體系”,而Proxy正是這套體系的基石。我們需要先定義一個核心函數,比如createSharedState,它的作用是接收原始狀態對象,通過Proxy創建一個具備響應式能力的代理對象,并維護一套完整的“狀態-監聽器”映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Proxy的get和set攔截器需要承擔起關鍵職責:get攔截器不僅要返回當前屬性值,還要在首次訪問時記錄“誰在訪問數據”—也就是注冊監聽器,確保后續狀態變化時能精準通知到相關組件;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