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orte Group 高級區塊鏈工程師 Yurii Kovalchuk
原文:https://cryptoslate.com/why-i-left-web2-for-web3-and-why-you-might-too/
三年前,我做出了一個徹底改變職業軌跡的決定:離開熟悉的 Web2,投身于深邃、混亂卻令人興奮的 Web3 開發。
這并不是為了追求暴富,而是因為我在尋找一種更有意義的技術路徑?—— 它挑戰我的思維方式、契合我的價值觀,并值得我長期投入。
從那以后,我從未后悔。Web3 不只是我的工作,而成為了我看待互聯網未來的方式。
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為何做出這一轉變、這段經歷獲得了什么,以及其他開發者在考慮類似職業轉型時,如何更清晰地做出決策。
Web3 能帶來什么?
更靈活、潛力更大的薪酬結構
進入 Web3,最直接的不同就是薪酬機制的巨大變化。Web2 薪資大多固定,伴隨大量繁瑣的 HR 流程,而 Web3 常用穩定幣發薪、Token 激勵的組合,報酬直接轉賬到錢包。
最吸引人的是 Token 激勵。類似初創公司股權,你擁有產品的一部分成功權。如果項目做成,回報遠超傳統薪資。但風險同樣存在,Token 價格可能會波動劇烈。
盡管如此,Web3 的收益上限往往更高。就我個人經驗,Web3 高級工程師的收入普遍高于 Web2 技術主管,尤其在基礎薪酬加激勵模式下。不過,這也意味著要接受 “穩定性” 的代價:Web3 節奏飛快,項目方向隨時可能調整、資金情況瞬息萬變、市場大起大落。
如果你適應快節奏、享受不確定和靈活性,Web3 的自由和回報絕對值得一試。
真正意義的遠程工作
當 Web2 公司仍在勸人 “重返辦公室” 時,Web3 一直是遠程原生。分布式協作是默認形態,而不是附加福利。
你可以自由安排時間,真正實現生活優先。此外,匿名性也在 Web3 被廣泛接受:很多項目不需要實名驗證,薪酬直接打入錢包,尤其是在智能合約審計、白帽安全等角色中。我的許多合作伙伴甚至用化名、變聲器參與工作,我從未見過他們的真人或聽過本音。
當然,如果你依賴面對面溝通,這樣的工作環境可能讓你覺得孤立。但如果你重視自由、隱私與獨立,Web3 會給你極大空間。
完全不同的開發思維
Web3 不只是新行業,而是全新的技術體系。密碼學、分布式架構、共識機制、鏈上治理……你會進入一個規則尚未完全建立的世界。
很多語言(如 Solidity)仍在發展中,配套框架未必成熟,“試驗” 不是加分項,而是基本要求。
如果你熱衷學習、喜歡從零構建,那這里將是你的天堂。但它也需要你具備極強的適應力與抗壓能力。在 Web3,“能寫代碼” 只是入場券,“能應變”才是核心競爭力。
開源是 Web3 的底層信仰
Web3 天然開源,透明不是可選項,而是信任機制本身。大約 80-90% 的區塊鏈項目代碼都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審查、學習甚至貢獻。
開源不僅鼓勵協作,也幫助項目提前發現漏洞,提升安全性。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業,公開代碼也是對社區的 “清白聲明”。
如果你熱愛開源,Web3 是最歡迎你的舞臺。這里的默認預期就是:Build in public.
合規正在提速,不確定性在緩解
監管一直是 Web3 的核心爭議點,不同國家態度差異巨大。但現在,一切正在逐步規范化。
隨著歐盟推出 MiCA 法規,美國批準 BTC/ETH ETF,2025 年有望迎來更多監管清晰化的拐點。
雖然挑戰仍多,但整體環境正朝成熟方向演進。這意味著你可以以更低的法律風險、更高的確定性進入這一領域。
那么,如何讓自己從 Web2 順利且成功地邁入 Web3 呢?
想在 Web3 中脫穎而出?
這 9 條建議請收好
建議一:善用你的 Web2 背景
我參與的第一個 Web3 項目,是一個基于 Corda 的區塊鏈供應鏈解決方案。當時我在 Kotlin 和 Java 上的技術積累成了優勢。畢竟 Corda 是私有鏈,很多基礎設施和開發邏輯都和 Web2 相通。但真正關鍵的,是我在 Web2 擔任技術主管時積累的管理與協作能力。
在為項目招聘開發者時,我并不特別看重他們是否精通智能合約或去中心化架構,更看重的是基本功扎實:編程能力強、數據庫使用熟練、理解網絡通信原理。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 JavaScript 后端開發者,想轉型進入 Web3,最好的路徑并不是一頭扎進協議開發,而是尋找與你原有技能契合的 Web3 職位。這樣轉型過程更平穩,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建議二:打好基礎——語言、技術與系統設計
越深入 Web3,我越發現 JavaScript 幾乎無處不在,Python 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建議盡早將它們納入你的技能棧,不只是為了區塊鏈開發,也是整個科技行業的通用能力。
同時,不要忽視系統設計與工程基礎。一次招聘中,我們選擇了一個 Web3 經驗較少、但設計思維和基礎更強的候選人。框架可以學,但扎實的工程直覺卻需要時間去培養 —— 從長遠來看,這才是真正關鍵的能力。
歸根結底,技術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否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將是你在 Web3(甚至任何領域)中最強的競爭力。
建議三:建立穩固的人際關系
技術圈常有人吐槽管理者沒用、只會拖后腿,或者總在問 “任務做得怎么樣了?”
但這些年里,我既當過普通開發者,也做過技術主管,體會最深的是:無論你在團隊中扮演什么角色,成功的第一步是主動承擔責任,并與身邊人建立信任。
我得到過的一些最好的工作機會,往往不是靠簡歷,而是靠關系網。作為主管,我也更愿意給值得信任的同事靈活空間,哪怕是調休或自由安排工作節奏。
在 Web3 這個遠程協作、節奏飛快的行業里,信任尤為珍貴,建立信任越早越有價值。
建議四:主動認領工作、樂于分享
良好關系的建立,離不開你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很多人說“主動的人吃虧”,但我認為,只有半途而廢的人才真的吃虧。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組織過內部分享會、主持技術小組、發起過一些副項目,也帶動了不少社區活動。這些看似“額外”的事,后來都帶來了實際回報,比如我在公司做的培訓,就成了我大學兼職授課的跳板。
在每個項目里,最快升職加薪的,往往是那些主動承擔的人。裁員時,這類人通常也是最后被考慮的。
在 Web3 這樣變化快的環境中,主動、可靠、愿意分享,就是你最好的職業護身符。
建議五:打造個人品牌
打造個人品牌,不意味著你要變成網紅。它的核心在于:有觀點、有表達,讓你的專業能力被看見。
在人才競爭激烈的市場里,雇主更愿意選擇那個愿意分享、敢于發聲、有清晰思路的人。
哪怕只是偶爾在 LinkedIn 寫一篇帖子、分享一個工具或思考,也能慢慢建立你的影響力。匿名也可以,尤其在 Web3。X(推特)上很多技術賬號從未露臉,依然影響力十足。
個人品牌是你進入核心圈子的敲門磚,也是證明你熱愛、思考、探索這個行業的最好方式。
建議六:認真關注 Crypto Twitter
Crypto Twitter 是 Web3 的命脈。趨勢、工具、討論、機會,幾乎都最先出現在這里,遠早于博客或媒體報道。
坦白說,如果你真的想進入 Web3,X(推特)不是選項,而是必需品。
我以前曾覺得那兒全是噴子和匿名賬號,沒什么營養。但事實是,真正的信號就藏在這些喧囂里:項目創始人、開發者、VC、核心成員,甚至 Vitalik 本人,都會在這里第一時間分享想法和進展。
它不僅是信息源,還是你建立品牌、拓展人脈、獲取機會的關鍵平臺。我現在參與的 Uniswap 孵化器計劃,來自 50 多國的 120 多名成員,幾乎所有溝通都在 X 上進行,節奏快、互動高、效率極強。
如今很多黑客松報名、崗位申請,都要求填寫 Twitter 賬號。如果你打算啟動項目,更得從 X 建社區。沒有 X 上的關注度,幾乎等于 “沒有開始”。
建議七:積極參加黑客松
黑客松是 Web3 文化的核心。每周都有數十場線上線下活動,獎金池動輒幾十萬美元,但真正的價值不止于獎金。
優秀項目常常能獲得投資、Grant、孵化器邀請。對初學者來說,這是進入 Web3 最簡單、門檻最低的方式之一。
你不需要是 Solidity 高手。團隊往往需要后端、前端、部署、展示等多種角色,哪怕是學生或自學開發者,也能做出實質貢獻。
除了開發型黑客松,還有安全競賽和 CTF(奪旗賽),目標是在主網上線前找出漏洞。比如 Uniswap v4 的漏洞賞金高達 235 萬美元。
我自己參加過幾次黑客松,雖然不總能拿獎,但每次都學到很多。我結識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嘗試了新角色,也鍛煉了高壓下構建原型的能力。對我來說,黑客松不僅是比賽,更是靈感、機會和人脈的源頭。
建議八:參與開源項目
Web3 中 80–90% 的代碼是開源的,你寫的代碼最終很可能會上鏈,供全世界審視和使用。
參與開源,是展示技術實力、表達正向意圖、融入社區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你被發現、被認可的通行證。
我現在的項目中,就有幾位同事最初只是提交了 GitHub PR,現在已經成為全職成員。
更重要的是,它會倒逼你寫出更高質量的代碼。因為你知道,其他開發者會閱讀、審核甚至依賴你的代碼,你自然會更加認真對待。
不必一開始就做出重大貢獻。從提 issue、寫評論、優化文檔、提交微小改進開始,你就已經在建立你的技術影響力。
建議九:用 AI 工具提升效率
過去,有人覺得用 AI 是 “作弊”;現在,不用 AI 才是虧大了。
在 Web3,代碼開源、信息透明,AI 工具能基于海量數據提供極大幫助。像 GitHub Copilot、AI 編程助手,已經能顯著加快開發節奏、減輕心智負擔。
AI 不僅能補全代碼,還能輔助你排錯、分析、跨平臺操作,甚至協同任務分工。AI 正在承擔過去需要多人配合的復雜流程。
到 2025 年,AI 已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提升你 “單位時間產出” 的放大器。它能幫你專注在更有價值的決策和創造上,而不是重復勞動。
所以,不要忽視 AI。擁抱它、深度整合它,讓它放大你已有的優勢。
Web2 到 Web3 的轉變,不只是換個技術棧
從 Web2 過渡到 Web3,不僅僅是技術棧的改變,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它意味著擁抱不確定性,保持靈活適應,并成為一個活躍在全球網絡中、持續學習和前行的一員。
Web3 為開發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創新機會和項目所有權,但同時也要求你持續學習、具備抗壓能力,并采取主動行動。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掌握自己的職業方向,并勇敢迎接變化,Web3 可以帶你走得比你想象得更遠。
我分享的這些建議,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能給你一個扎實的起點。
歡迎來到前沿之地!